<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都府堤二十号的中华路小学陈谭秋校区,始建于一九一八年,其前身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小。纪念馆占地面积7700平方米,内有七幢融合西式风格的学宫式建筑,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设规模系国内党代会纪念馆之最。目前,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征集到文物珍品110多件,历史资料800多份,并部分对外展出。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与同条街上的农讲所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互相映衬,形成了一片“红色景区”。</b></p> 召开背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82人,代表着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由谭延闿、徐谦和孙科组成的国民党代表团到会祝贺。汪精卫也应邀列席了这一天的会议。</b></p> 会议影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共五大是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召开的。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b></p> 重要内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式提出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b></p> 历史意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抅,这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有五大代表大会部分陈列图片及物件品,还有当年北伐军攻打武昌起义门等纪录片视频展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谭秋,1921年前后,就居住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他把他一生短暂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陈潭秋,原名陈澄,潭秋为其字,1896年1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之家。他祖父陈畴中过举人,终生在乡间教书,是当地名流。父亲陈厚怙,一生守田躬耕;母亲龚莲馨,操持家务。陈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由于父亲多病,兄弟姐妹多在上学,所以父辈家道中落,但还有能力供他上新式小学,并到武昌入省立一中,到他和八弟陈荫林大学毕业时,家中田地已所剩无几了。陈潭秋的五哥陈树三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曾在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后不幸逝世。陈树三十分关心陈潭秋的学业和成长,亲手将潭秋头上的长辫子剪去,送他到族办的聚星学校读书,并且再三教育弟弟,不要死读书,要善观察,勤思考。陈树三常给陈潭秋讲些革命故事,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清政府压榨人民的罪行,讲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和革命志士的斗争生涯,使潭秋从小便受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识。陈树三还对陈潭秋说:“你的名字叫陈澄,就是要澄清浑浊世界的意思,你长大后,要努力去澄清这个世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生平事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陈潭秋自小读书勤奋,文思敏捷,在小学就一直是优等生,为本班同学所赞许。濮阳孙啸千在聚星任教时,对潭秋和荫林奖励备至。这位先生离开聚星时还将潭秋和荫林两兄弟带到自己家乡的学校,免费就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2年,陈潭秋离开黄冈,来到省城武昌,入省立一中读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4年他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又考入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陈潭秋酷爱文学,精英语,同时也以校内的足球健将和长跑能手着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是游行的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并经董必武介绍,他在思想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同年秋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了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并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该校后来成为了湖北建党的发源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0年秋,董必武在武昌抚院街寓所里秘密召集陈潭秋等人,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组,随后又建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S.Y.)。</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1年7月,陈潭秋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参加中共成立的“一大”,会后在中共武汉区委分管组织。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到女子师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的管教,主张剪发、读新书。女师学潮中的骨干徐全直随后参加了共产党,并与陈潭秋相爱成为夫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了“二七”大罢工,陈潭秋是组织者之一,事后遭通缉,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4年秋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负领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7年7月武汉政府反共,陈潭秋因身份暴露转赴江西任省委书记,秘密配合南昌起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翌年他调任顺直省委(北方局)任组织部长,后曾到中央组织部协助周恩来工作。人民英模:陈潭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0年又到沈阳任满洲省委书记。他到哈尔滨布置工作时被捕并受刑,坚不吐实,关押两年后获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出狱回上海后,于1933年转移到中央苏区。他的妻子徐全直因分娩未能同行,随后被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陈潭秋到苏区后任福建省委书记,又转任中央临时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长)。在反“围剿”斗争中筹足了军粮,保证了部队供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4年秋红军长征后,他留下来任中央分局委员,翌年初率一部突围到闽西,途中作战负伤,赴上海治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4年7月又去苏联,入列宁学院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夏回延安途中,在新疆接替邓发担任中共驻新代表和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6月,从莫斯科回国的陈潭秋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化名徐杰。秋天,陈潭秋主持新兵营的野营训练,至此,陈潭秋与王韵雪相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2年2月,陈潭秋与王韵雪结婚。 9月17日盛世才派他的卫戍队以“请客”为名将陈潭秋、毛泽民等5人软禁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3年2月7日,陈潭秋被投入监狱,受尽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9月27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盛世才秘密杀害。陈潭秋遇害之时,他与王韵雪的儿子才只有两个多月。陈潭秋给他起个小名,叫“纤纤”(陈楚三)。1944年冬,其余家属及20几个孩子也被投入监狱,此时王韵雪才知道陈潭秋已经牺牲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被捕前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软禁。1943年2月7日,陈潭秋被投入监狱,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历史对陈谭秋烈士的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参加中共“五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一些知识分子和农运骨干。在他们中间,虽出现过毛泽东这样的军队统帅,却只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武汉的代表陈潭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位中英文俱佳的才子,当初在绿茵场上身形矫健的记者,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最后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从建党到牺牲,陈潭秋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的负责人。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噩耗,仍选他为中央委员,其功绩始终为党内同志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后让我们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着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英勇的前进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