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孩子2岁吃饭磨蹭,一会发愣一会玩食物...看得我想给她一巴掌!3周岁了,干啥都好磨蹭怎么破?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吃饭能吃1个小时,写作业更是一个让父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重灾区:摸笔袋,戳橡皮,上厕所……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磨蹭不到的。很多家长常说一句话:磨蹭不是病,磨起来要人命。真是这样吗?</p> <p class="ql-block">你有没有这样对自己家的孩子说这些话?</p><p class="ql-block">“能不能快点,再不起床又要迟到了!”</p><p class="ql-block">“怎么还没穿好衣服,你实在太磨蹭了!”</p><p class="ql-block">“诶哟,宝贝,刷个牙还要多久啊?!”……</p><p class="ql-block"> 一个催个不停,另一个拖着不动。数回合交锋后,孩子哭,爸妈崩溃。然后,第二天,一番操作重复又重复。</p> <p class="ql-block"> 十个孩子九个磨,他们用实际行动一次次的验证了“催促定律”:不催不动,小催小动,大吼才动。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清奇”的脑回路,让娃把这项工序完美做到全国统一,还执行得如此彻底!其实磨蹭的不是孩子,是他们的脑子,明明已经火烧眉毛,大人也发飙怒吼了,为什么孩子还在那墨墨迹迹、无动于衷?磨蹭就跟发烧一样,只是一种表象,背后藏着孩子千丝万缕的“小心思”。</p> <p class="ql-block">一是大脑发育不完全。</p><p class="ql-block"> 育儿专家田宏杰曾表示:“其实孩子上小学碰到问题是必然的,因为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的额叶没有发展好。”从神经学上讲,神经的控制功能和语言的调整功能,都在额叶。额叶发育不完全,孩子就容易兴奋和走神。就算你整天跟催命似的,孩子就跟没听到一样。所以,千万别误解了孩子:不是他们不想听,他们真的听不到,那是他们正在长大脑。</p> <p class="ql-block">二是没有时间观念。</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一个堂堂的985博士妈妈,被四年级的女儿写作业“逼疯”。只是写几个生字,女儿愣是写了三个小时。气得博士妈妈直哭:“我太难了,不想做她妈了!”在大人看来,10分钟能搞定的事情,孩子做起来分分钟以小时为单位。真的不是孩子故意拖延,他们确实对时间没有概念。7岁前的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规律是这样的,2岁半以前,没有时间概念,完全活在当下,对未来、过去、现在没有任何感觉;2岁半到3岁,时间概念飞速发展,能分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4岁,能够描述出今天做了些什么,但没法说出具体时间;6岁,对时间的长短还没有感觉;7岁,能够初步分清时间,但掌握不了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和规律。对他们而言,一分钟和五分钟没什么差别。你嘴里的“快点”,对孩子而言和“吃饭”“睡觉”这些词没有什么区别。(孩子内心:我能怎么办呢?我也没办法呀...)</p> <p class="ql-block">三是很抗拒即将发生的事。</p><p class="ql-block"> 综艺节目《放学后》中,男孩唐笙华的口头禅是“等会儿,再等会儿。”写完作业后,爸爸催促他练习街舞。可笙华却死盯着平板电脑,充耳不闻。好不容易被哄着起身练舞,但松垮的动作、懈怠的表情,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情愿。当爸爸建议再来一遍时,他气得转身回房间了。很多孩子迟迟不愿意行动,并非能力问题,而是内心有个反抗的声音。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不能按照大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动作的快慢和情绪的好坏。</p> <p class="ql-block">四是天生慢性子外加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有的孩子慢性子,吃饭要细嚼慢咽,收拾东西不紧不慢……在大人看来一气呵成能快速解决的事,他们却慢条斯理地“按部就班”,甚至还会埋怨:“这有什么好着急的呢?”还有的孩子天生好奇心强烈。比如,洗漱时会发问:“毛巾沾水后会变软?”“刷牙能刷出好多泡泡诶!”“牙膏甜甜的,能吃吗?”这些问题占据他们的脑海,如果得到或者得不到答复,孩子仍会花时间去想。而这些慢行为和细思考,正是家长眼中的“拖拉磨蹭”。不是孩子磨蹭,他们只是有着自己的内心秩序。只是当我们用“大人视角”去看待他们时,我们就容易把“磨蹭”的标签牢牢地贴在了他们身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