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音通律 奔赴向善尚美之彼岸

株洲芦淞音乐教研

——株洲市小学音乐学科基地骨干教师培训暨芦淞区“双减”下的音乐学科育人研讨活动 冬日暖阳,12月7日上午,株洲市小学音乐科基地活动骨干教师培训暨芦淞区“双减”下的音乐学科育人研讨活动在何家坳小学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湖南工业大学讲师刘莎、芦淞区音乐教研员彭靓、何家坳小学校长欧阳小珠、何家坳小学教研副校长王华等领导和专家参加,另外,还有株洲市小学音乐学科基地骨干教师成员及芦淞区全体音乐老师参与活动,此次活动由株洲市小学音乐学科基地主持人张璨老师主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地主持人 张璨老师主持 </h5> 活动开幕式上,何家坳小学欧阳小珠校首先介绍了何家坳小学作为株洲市小学音乐学科基地,培养了大量的优秀音乐教师与学生,何家坳小学的音乐教师与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区级音乐教育荣誉。欧阳小珠校长寄语与会教师在此次培训中能学有所获,并预祝此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家坳小学校长欧阳小珠校长致辞 </h5> 一、“精通音律,向善向美”---导师讲座<br><br>  接下来,芦淞区音乐教研员彭靓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人,提出了本次活动主题是“双减”政策背景下的音乐学科育人之中国民歌教学研讨活动。彭靓老师分别从六个方面来进行讲座:1、“双减’政策下减什么,增什么;2、音乐学科育人价值定位;3、为什么要践行音乐学科育人;4、音乐学科育人的主要举措和具体策略;5、区域具体措施和安排;6.中国民歌教学案例《拥军秧歌》示范讲解。 彭老师阐述了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三个定位:彰显音乐学科的本体价值(审美)、体现艺术领域的共通价值(创造力培育)、落实学校教育的通用价值(育德),引出对现阶段音乐老师应怎样平衡与调整自身素养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怎样最大发掘老师自身优势。彭靓老师的讲座给了现场老师精神上的洗礼,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以及教学,也给了各位老师新的思考方向,引导我们从本民族优秀音乐素材出发,挖掘学科育人教学策略,建立起学科育人教学模式。 二、“重拾童心,寓教于乐”---专家互动<br><br>  作为中国第一批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刘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一堂讲座——“奥尔夫乐器在中国民歌教学的运用”,在讲授完新体系概念后与在场的老师进行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教学互动,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法让相互间不太熟悉的老师快速融入成为集体,这给在一线教学的老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通过对“奥尔夫乐器”的认识和现场演示,组织部分老师参与到学具乐器敲击节奏的体验游戏中,让老师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奥尔夫乐器运用课堂的快乐。刘莎老师带来的新体系教学片段使在场的老师受益颇多,这些体验式活动都可以直接运用到课堂上,可谓是干货满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湖南工业大学 刘莎教授给大家授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与会教师兴趣盎然</h5> 三、“传承创新,畅玩音乐”——导师示范<br><br>  第三个环节,第一节课由芦淞区双牌小学的李璐老师执教五年级河南民歌《编花篮》,现场课内容非常新颖,使我们眼前一亮。通过河南方言和观看牡丹花园视频走入对传统民歌《编花篮》的学唱,学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继续学唱。其中最有亮点的是通过流行元素改编来强化歌曲中节奏的练习,认识了卡烘箱、学习了如何用笔打击Pen-beat,通过学习各个声部,李璐老师带着分好组的学生一起编创歌曲《编花篮》的阿卡贝拉,场面十分活跃。 12月8日,第二节课由何家坳小学的谷春梅老师执教四年级土家族民歌《酒歌》,谷老师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拿着酒碗向大家打招呼,使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了土家山寨的热情。在课程开始时就针对歌曲中的二声部重难点进行教学,潜移默化的增加难度,使整首歌学起来非常流畅。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具有土家族特色的体态律动,多次重复歌曲音乐使学生在加入歌词演唱时毫无障碍,成功的完成了一节双声部歌曲教学。谷春梅老师的示范课给我们又一种民歌教学的新模式,在欢乐唱跳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第三节课由高家坳小学的朱莎老师执教五年级陕北民歌《拥军秧歌》,针对陕北民歌高亢嘹亮的特点,朱莎老师在开课时进行了发声练习,并且进行了歌曲中的节奏练习。在老师介绍陕北自然环境过程中学陕北吆喝“送粮去咯~”,“哎~来咯~”,视频导入引出陕北特色秧歌舞,朱老师随着歌曲展现了秧歌舞的热情奔放,使接下来的课堂充满了丰收劳动的欢乐。在课堂的最后让部分学生表演秧歌舞和其他学生以答唱的方式来重现劳动人民和解放军之间的军民之情。 四、“继承发扬 挖掘精髓”——学员试教<br><br> 12月9日,在三位导师的引领和小组团队成员的认真研讨下,音乐基地的骨干学员们纷纷展示了属于自己的优秀课堂。<br> <div>  第一堂课是由银海小学的李林遥老师带来的《蒙古小夜曲》。整节课老师设置了牧羊姑娘边唱边赶羊回家音乐情境,以故事串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点灯游戏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二声部的演唱。为解决学生视唱中的音准难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聆听、观察和引领学生一起画乐句的旋律线条,视听结合,心眼口手配合,直观地展示旋律的音高。为解决学生的节奏问题,教师依据每个乐句的特点,为其配上响板、串铃、蛙鸣筒及三角铁这四种打击乐器来伴奏,很好的达成了育人教学目标。</div> 第二堂课是由曾美玲老师带来的《我的家乡日喀则》。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西藏音乐文化特色,教师设计了“视频导入—声势律动—合作掌握—创造表现”这一主线,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创设情境让孩子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表现,从而培养其能力。整节课在师生互动中、生生互动中,我们的西藏之旅十分愉快。 活动的最后,株洲市学科带头人曹迎希老师对两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两位老师的民歌音乐教学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审美价值、创造力培养及育德价值;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在音乐课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在课后要适当加入音乐实践作业的布置。曹迎希老师的点评与彭靓老师的讲座首尾呼应,曹老师还提炼出中国民歌教学之育人策略:通过对优秀音乐民族作品的研究和挖掘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大量的音乐课堂实践给学生带来音乐的审美体验并且提升审美情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交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民歌习惯和民歌学习兴趣;运用多手段评价激励学热爱中国民歌。 通讯员:漆新华、曾智霖<div>审 核: 彭靓、刘娜</div>

老师

音乐

育人

教学

学科

学生

小学

何家坳

民歌

芦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