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读当年明月(石悦)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是在2010年春天。</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就知道它很流行,一直以为是本网红畅销书,讲一些俏皮话,描述堆彻一些历史事件,书中充斥着大量的网络白话文语言和春秋笔法的描写,仅此而已,也没想过去读它。直到有一天无意间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的发现这本书,就漫不经心地翻了起来,结果越看越入迷,一发儿不可收拾,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每天都要用几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看朱元璋以及他的子子孙孙,直到明朝寿终正寝。</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一书我前后看了三遍,后来又在喜马拉雅 APP 听书平台上听了一遍王更新播讲的版本,现在再看算是第四遍了,而且每读每一遍又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不是本人炫耀,也非无书可读。</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也算是半个历史爱好者,对历史题材的书籍特别是历史小说比较感兴趣,我陆陆续续读过姚雪垠《李自成》、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唐浩明的《曾国藩》、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赫连勃勃大王(梅毅)的《华丽血时代》等历史小说和历史书籍。</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本书哪里值得看多遍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明朝那些事儿》既忠于史实,又风趣生动,与以往历史题材的作品相比,它的语言独树一帜。作者以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活生生的生活故事,读起来没有那么乏味,也不会累。</p> <p class="ql-block"> 作者通过夸张、反语、跌衬等修辞手法,点出了汪直组建的特务机构——西厂的性质和工作职能:西厂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侦查臣民们的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借厂中的权力陷害异己,残害忠良;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觉到西厂的恐怖。</p> <p class="ql-block"> 以正语写反事,即用较为正面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上的反面人和事。 </p><p class="ql-block"> 明宪宗朱见深执政年间,既有李贤、彭时、商辂这样的名臣,也有万安、刘珝、刘吉这样尸位素餐的庸臣。</p><p class="ql-block"> 万安、刘吉等人是典型的庸官、懒官代表,占着位子不干事,遇到难事绕着走,一心媚上,编织关系网,却罔顾百姓利益,不解决民生疾苦,受到正直人士之鄙视,与同时期的彭时、商辂等敢于任事的名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将明朝成化年间的庸官群像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联想到我们现实中也有这样的庸官,何尝不是借古讽今呢?</p> 以今语写古事,让历史明白如话,读者易于理解,读来渐入佳境。<div> 在讲述成化朝朝堂的乌烟瘴气和宪宗朱见深这位昏庸的皇帝的所作所为时,就巧妙的将政治势力划分为武林各大门派,将皇帝比喻为武林盟主,既尊重历史不走样,叙述语言也相当幽默、风趣,让人印象深刻。<br> </div> 以奇语写-切正反事,描述权阉魏忠贤及其党羽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用夸张等手法来叙事记人,或者用调侃的语调来记人叙事,这样写来也能让文章语言生动起来。<div> 读到这一章时不由让人想起“衣冠禽兽”这个成语。“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br> “衣冠禽兽”在明朝初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而到了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衣冠禽兽”这才演变老百姓对那些成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官员们的讥讽,魏公公手下的众多“飞禽走兽”们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呼。<br><div><br></div></div> 读到这里大家估计都会在心里骂一句:死得好! <p class="ql-block"> 通过慈禧和武则天的对比,不仅能让语言风趣幽默,还能较好地剖析人性,让文章深刻起来。 </p> <p class="ql-block"> 二、书中记载了那个时代的智慧和勇气,记载了许多明知不可为而前仆后继的人,这些人开拓,这些人执着,这些人的灿烂,纵使只是流星一逝,依旧闪烁着人性和智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长河中,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不长不短,让我看到了信念,忠诚,仁德,坚持,有写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大明孤臣黄道周”的黄圣人,也有为了兑现承诺“故虽死,无憾!”的徐霞客,更有海瑞、于谦和杨涟这样敢于坚持原则,弘扬正气,为了坚持立场宁死不屈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明朝那些事儿》是重新树立了我人生观的书。</p> <p class="ql-block">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写尽了于谦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少年时就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那就是终其一生都要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不避万难、牺牲自我的人,他做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p><p class="ql-block"> 读《明朝那些事儿》,知道了东林“六君子”中有一个叫杨涟的湖北广水人。</p><p class="ql-block"> 杨涟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人,也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光辉楷模一员。杨涟为魏忠贤及其党羽所害,在狱中遭酷法拷讯,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狱中绝命辞》后惨死狱中。据说先被打四十大棍,拶手各敲一百下,夹杠五十下,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之后,铁钉贯耳、土囊压身而死,死状最为惨烈,以至于尸体被领出时,竟已全部溃烂,惨不忍睹。等到收殓时,仅得破碎血衣数片,残骨数根。同时被害的有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五人,时人呼为“六君子”。</p><p class="ql-block"> </p>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div> 读到杨涟在狱中的这一章时我竟发自内心地流下了眼泪。<br> 从杨涟和于谦身上我看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和“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和气节,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懂得大丈夫立于天地间,“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我感到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是我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div> <p class="ql-block">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p><p class="ql-block"> 假设要编一部《中国贪污史》,大概少不了"赫赫有名"的贪官严嵩;假如要编一部《中国廉政史》,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则会是领军人物,"海瑞斗严嵩"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p><p class="ql-block">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明朝著名清官,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p> <p class="ql-block"> 嘉靖四十五年(1566),时任户部正处级主事(六品)的海瑞,在亲眼见识了真正的政治黑幕和贪污腐化后,终于忍无可忍,给嘉靖皇帝上了一封奏疏——《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文章作者即用他的正直痛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皇帝。文中还有两句点睛之笔,可谓是千古名句:其一,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其二,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p> <p class="ql-block"> 海瑞上这封奏疏之前他就买好了自己的棺材,据说是他亲自去挑的,好棺材还买不起,只能买口薄皮的,好歹躺得进去,凑合能用就行。他的夫人在家等他下班,却看到了这口棺材,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随即痛哭失声,海瑞却只是平静地对她说:“记得到时把我放进去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昂首阔步踏入深渊,叫勇敢。而这口棺材,正是海瑞勇气的证明。</p><p class="ql-block"> 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畏。</p> <p class="ql-block">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因为这个民族极度崇尚正义,推崇正气,间或有些灰暗无光,却始有于谦却终究挡不住浩然正气,代代传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这本书另一个特色是从微观角度来讲述明朝官僚体系中的明争暗斗以及各个知名人物的生活事迹,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但是基本是以人为主线穿插进行的故事,让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得原本在人们眼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p> 书中介绍王阳明时讲述了几个广为人知的故事:阳明格竹、龙场悟道、阳明参禅让人印象非常深刻。<br> 王守仁,字伯安,亦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br>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一身跌宕起伏,有过少年天才得志,也有过官场为奸臣所害,更有的是龙场悟道与评定宁王之乱。磨砺、立志、行动、 态度、 智慧、 处世。王阳明的人生关键词。从人生轨迹和成就上来看,他是第一个实现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的神人。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心即是理,反对格物致知,提倡知行合一。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知行合一”,实践尝试方能摆脱纸上谈兵,认清现实,利用现实,才能达成目标。</p><p class="ql-block">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的一生便是一部大智慧和奋斗史,也是对“光明之学”的践行。阳明先生死前的那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唯此一言,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p> <p class="ql-block"> 据说满清入关前, 皇太极的将领打仗时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因为《孙子兵法》、《太公兵法》之类兵书的他们文化水平低也看不懂,选来选去就选了《三国演义》,想来还是因 为《三国演义》带插图,还是白话文,比较好懂。</p><p class="ql-block"> 当然如果想要客观真实地了解历史,去读二十四史里的明史,那才是真实。但我觉得作为普通人,没有几个会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明史这种比较专业的书籍,而让老百姓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往往是那些戏说和野史里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借用明代大才子杨慎的那首《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能将深刻的历史规律,朝代的兴亡更替用生动具体的历史事实,以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才算好的叙述者,我觉得《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p> <br><br><br> <p class="ql-block"> “不能光看字,要从字缝里看出字”——鲁迅</p><p class="ql-block"> 读史使人明智,但千万不要以为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历史入门畅销书就以为自己懂历史了,历史不是说教的篇牍,它是一门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框架,方法,读史就不是读史,只是在读鸡汤而已。</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读了一辈子历史,直到临终前,还在读书,他给二十四史做了很多的批注,句句入木三分。历史对他来说,既有用,也有趣,他能把浩瀚史书中的细节分析得很清楚,也能把那历史长河中的脉络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学问和思想。</p><p class="ql-block"> 所以要多读书,但读完还要多想,尽信书不如无书。</p> <p class="ql-block"> 最后,借用当年明月在书中写的一段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