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淡墨——记闫逶迤《少年滋味》

金瑄小屋

<p class="ql-block"> 我和爱人是最早一批拿到闫哥《少年滋味》的,放在床头,出门只带一本书也会装上它,这是一本拿得起,放不下的书。 </p><p class="ql-block"> 《少年滋味》分为四辑:《家事闲话》《匆匆流年》《边走边望》《悦读心赏》,把儿时的游戏、书香家庭、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都跃然纸上,会让人忍俊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让人会心一笑,让人心弦拨动,就是那种感怀静静流淌,读完满口留香,不由想到了南宋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p><p class="ql-block"> 最先走心的是《家事闲话》。文章内容的选择都在七八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开篇的《斗根》,写了恩爱的姥姥、姥爷玩了一辈子斗根你情我侬;《怀念故居》写了故居大杂院茅屋草舍、陋巷穷街。煤炉子生活做饭,是向阳院迎门影壁上醒目的毛主席语录,是高大的臭椿树,细小的香椿树,还有前院后院黑黑的小过道;抑或是爱吃各种做法的鱼,姥姥做的蛋羹,还有母亲从天津朋友哪里学来的一品土豆。同龄的我们看到这些倍感亲切。如果再老些,恐怕些会淡忘,太小又无法读懂那时我们的快乐和忧伤。 </p><p class="ql-block"> 闫哥的文章再现感非常强。因描写过于真实,让你毫不费力就能找到原处,引发共鸣。他写到吃冰,写到保定唯一一家冰激凌店在莲池对面儿,天主教堂旁边。对呀,真是!穿越之感骤然升起。我第一次吃冰激也是莲池对面望湖春旁边的二层楼上,是姥爷带我们几个去的。彩色的冰激凌看着就诱人,“冰激凌”也成了我小时候奢侈的回忆。他写的《灯笼》一文:“打灯笼,烤火喽,你不出来我走了。”又勾起我小时候的打灯笼的回忆。正月十五的晚上,一帮小伙伴,一人一个小小伙伴手里的灯笼。有扇形的,也折叠的灯笼,罐头罐灯笼,大多很简易。“灯笼”绝对是那年月正月十五晚上一道风景!哈哈,又跳戏了吧…… </p><p class="ql-block"> 闫哥喜欢这种浓情淡墨的表达。去闫哥家里,闫哥饶有兴致给我们介绍,这幅是老舅画的,那幅是当年姥爷画的,古字古画,各种摆件,屋子不大,却看得出是书香之家。当我读到他写《想起父亲》,看到他的父亲曾在儿时陪他游泳、下棋和近乎宠爱的打扑克,我想这就是幸福童年的样子吧!然而,父亲的对他挚爱在他十五岁的那一日戛然而止。我无法想象十五岁的闫哥用酒精擦拭故去父亲的脸庞,2007年,闫哥写下这样的话怀念父亲:“穿过秋天的分是秋风,痛伤离别的情是离情,二十二年过去了,我已中年,您却依然年轻,‘在我心灵的深处,开着一朵玫瑰……’除了这首心灵的玫瑰,您还爱唱“亭亭白桦,悠悠碧空。”我想:当父母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知道已无法找到来时的路,而今往后,全都是归途。读着“累了就去背背床吧。”闫爸爸这句俏皮话,想着我的母亲平时最喜欢我叫的“三先生”,此后再无人提起。闫哥关于家人的文字就这样看着暖,想着痛…… </p><p class="ql-block"> 其次,作为老保定人,闫哥对保定的了解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生在西郊八大厂四八二蓄电池厂,头顶是生活区巴掌大的天空,到了西大街就算到了市里,正如闫哥写的《市里市外》,他一一历数保定的时代商厦、中银大厦、百世开利的建成,其中竟然对人民广场的喷水池都记得清清楚楚。喷水池并不是一种姿态在喷,而是变换的喷泉形状,或似一根细竹冲天而起,或似朵朵圆蘑匍匐摇摆,每当一种新奇的形状出现,孩子们总要发出“噫!”的呼声。此时,我好像正带着蹒跚走路的儿子在广场玩球。光着小圆脑袋的儿子,穿着小黑纱的“小裙”,透着怕老婆不怕老板起来啦你里面白滚滚的小肉肉,追着脚下的小花皮球……瞧瞧,又跳出来了。 </p><p class="ql-block"> 还有,闫哥是个旅行家,而又不是简单的骑行者,他走过的地方,都会用文字记下:游太湖,桂林甲天下,览王城,西安漫游,贵阳黔灵山,黄河裸泳、海上泛舟、鼓浪屿的琴声,还有咱们保定周围的名胜,定兴的文庙、慈云阁啦,保定护城河、定州的中山王墓、开元寺塔……我羡慕他走过的大好河山,更佩服他的文字。既有游记对环境感性自由表达,又有史实的详实厚重解读,读之过瘾。身临其境之感让你总有一种“说走就走旅行的冲动”。 </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第四辑是悦读心赏。一为“悦”,二为“心”。闫哥读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诗集《随风而行》摘录了好多小诗,如:新出鸡雏/沐浴/头一场春雨。短小而耐人寻味。文中还写到“诗是什么?诗是最能敲击人心的语言与文字。阿巴斯的诗作很多符合东方美学似白描的画图,却有浓浓的哲意,译成中文,甚至有几分回归本源的意思。印象中闫哥的文章结尾处并不追求高深莫测、引人深省之类的跳动句子,他更喜欢用一种自然的方式结尾,看似无足轻重,其实,他的浓情已附着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难怪闫哥的文章有味道,这跟他从小读书有关。文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文字功底,厚厚的积淀,真不是一日之功呀!闫哥的文字行云流水,特别洒脱,这可能跟他多年编辑有关。然而洒脱背后,话语却十分深刻,正像工作中的闫哥,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像个思想者;可私下里的他“诙谐幽默”,似乎告诉我们,闫哥的生活,如美酒,如好友,喜相逢,都可以有,喝酒吟诗,就是一个乐呵。游走在收藏、骑行、文友多个圈子里的闫哥,朋友多多,他的心中升腾着的是一颗不老的少年心。 </p><p class="ql-block"> 我熟悉的闫哥和袁哥绝对是一对黄金搭档。一个憨厚淳朴,一个幽默灵动,他们把身边爱好文学的老男女老少拉进保定作协一大帮,现在活跃的文友大多和他俩有关,我也是。 </p><p class="ql-block"> 对于闫哥这本书,我有一种敬畏。他的这本《少年滋味》历时两年,应该说是精雕细琢了。无论是题目的确定,还是画面侯雅林老师画冷眼看世界的牛,无论是内容的编排,每一章节的铅笔插画,还有每一页足够的留白,都让人很舒服。打开这本书,就像是和邻家大哥哥走在曾经乡野的小路,聊着泥一身,土一身的童年。说道“天黑找不到埋在大沙堆的一只凉鞋回家挨打”竟笑岔了气,又像揪了一把路旁的麦穗,撸一把,搓一搓,轻轻一吹,一仰脖,嚼着嫩香的麦粒,撒欢往家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