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执教:段晓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看这两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p> 这两幅图上画得都是历史人物故事,一个叫《曹冲称象》,一个叫《司马光砸瓮》。<br> 这两个故事都是讲主人公肯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事。<br> <div> 不错!再看看故事的名字,还有什么共同点?</div> 老师,我发现故事的名字都是“人物+事件”的格式。<br> 同学们的发现很有价值。这两个故事都是通过讲述一件事情来介绍一个人物的品格,故事的名字都是“人物+事件”的格式,简明扼要。<br>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依然是一篇历史人物事故,名字叫《王戎不取道旁李》,名字的格式依然是“人物+事件”。请同学们读读课题,看能不能读懂它的意思。 我觉得,人物是王戎,事件是王戎不去摘道旁的李子。<br> 这篇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读。请同学们慢慢地、自由地、连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br>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br>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br> “取之,信然。”<br> 同学们在阅读中有什么困难吗?<br> “折”在这里读“ shé ”,还是读“zhé”呀?<br>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里应该读“zhé”。因为,虽然“shé”和“zhé”都有“断”的意思,但“zhé”还有“弯曲”的意思,而“shé”没有。李子树结的李子多,枝可能弯曲,并没有断,所以应该读“zhé”。</p> 解释得太棒了!这里读:多子折(zhé)枝。<br> <p class="ql-block"> 这篇小古文通过“不取道旁李”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王戎”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单”,小组合作,讲清楚这个故事。</p> 这个故事共有四句话,我想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讲清楚这四句话。<br>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一群小伙伴一起游玩。<br> 大家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有很多李子,多得都把树枝压弯了,小伙伴们争着抢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br> “竞走取之”什么意思?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br> 争着抢着跑过来摘李子,这就是“竞走取之”。 别人都争着抢着摘李子,王戎却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呢?<br> <p class="ql-block">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道:“树在道路旁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完了,所以这一定是苦的李子。”</p> 老师要表扬这个同学,在这里及时补充了“谁答曰”,让句子更流畅,意思更完整。我们在翻译古文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原文意思及时进行补充。<br> (小伙伴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br> 仔细读来,这个故事还真是有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br> 理解了意思,故事读起来就会更加生动。面对道旁的李子,王戎和小伙伴们的表现是不同的,你能用你朗读的声音来表现出他们的不同吗?<br> “诸儿竞走取之”我激动地读,快速地读。<br> “唯戎不动”我缓缓地读、沉稳地读。<br> “取之,信然。”我用赞叹的语气读!<br>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的朗读处理得太好了,那就美美地朗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