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爱生活(49)半个多世纪散落过往</p> <p class="ql-block">我的籍贯在陕西省镇安县,镇安县也是我的娘家。我出嫁几十年了,也沒有想去回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前不久,我有事去镇安,路过我小时候去过的一些地方,好像是睹物思情,想起了小时侯一些散落过往。</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半个多世纪前上学的地方,叫镇安县城关中学。现在叫镇安县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建于1942年。六六年下半年我在这所学校上初中。记得当时学校全都是砖砌的平房,教室一排一排的。学校后门是操场,占地面积非常大。学校的食堂取饭是两个窗口,一个是高中年级的,一个是初中年级的。高中的伙食比初中的要好。那时我们用钱都是分分钱,一顿稀糊汤2分5厘,我们都和别人合伙,这一顿我出,下一顿她出。偶尔也吃5分钱猪杂汤。那时我家很穷,学校半年评给我两元钱的生活补助。虽然苦,但很高兴,六六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来了,就此离开我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当时离学校不远,是很大一片河滩,沒有人家。当时这个地方是枪决犯人的地方。到了晚上,同学们都很害怕,谁都不敢单独走出校门。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在是高楼林立,商铺如云,再也不会有人害怕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是当时的粮站的所在地。现在也改变了模样。走到这里,我想起当我小时候跟父亲交公粮的情景。我们家住原迴龙公社北河大队,离镇安县城五十里的山沟里,夏季麦子收割了,父母都拣颗粒饱满的提出来交公粮。早上大概三四点钟母亲就早起给我和父亲做早饭,原后和全生产队的劳力去县城交公粮。当时我只有十多岁,沒去过县城,就央求父亲带我去。我也背了十多斤公粮,由于天还没有亮,又是山路,送粮的人,每个人都举一个火把,火把像蜿蜒在山间的一条长龙,很是壮观!在路上基本上不停歇,中午两点钟左右才赶到目的地。因因为交粮人多,要排队等侯粮站的同志验收,过称,结束时也快下午四点左右,每个人吃了一碗五分钱的素面。返回时,轻装上阵,走的也比较快,到家也是晚上八九点的样子,虽然父辈们很幸苦,但他们也很快乐!</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副食公司的所在地。是一排正房,里面好多柜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蔬菜都是由西菜园和东菜园的菜农交上来的。是供应县城居民和干部职工的。莱的种类很多,白菜,萝卜,菠菜,西红柿,洋葱,大葱,蒜苗等等。那时,我们沒见过西红柿和洋葱,我舅舅买了几个洋葱和西红柿回家,都不知道怎么吃,吃洋葱把人眼睛冲得睁都睁不开,西红柿不甜也不酸,沒有什么味道,现在毎每想起这些事觉得好笑。那时,我太姑爹是副司的职工,他们加工点心,饼干,糖果,有时还带点回来给我们吃,那味道可香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镇安县城的十字口,当时是很繁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镇安县老早的百货公司,扯布,买棉花都要凭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镇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过去的县政府好像也是在这里。六六年搞起了文化大革命,那时我们也是红卫兵小将,跟着大红卫兵到处去批斗走资派,,游行,示威。经常到县政府里面静坐。依稀记得里面的房子都是砖砌的平房。</p> <p class="ql-block">这是镇安县穆斯林作礼拜的教堂。到城关中学上学必经之路,每次路过时都想进去看穆斯林怎样作礼拜,但一次也沒去,直到现在也沒去过。</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记得的那些地方,建筑,但故事早已改写了当初的模样。镇安是我的娘家,也是故乡,我很多的亲人,朋友他们都住在镇安,我衷心的希望镇安的模样越变越好,越来越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