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1.12.6--12.10</p><p class="ql-block">观察区域:轮胎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大四班幼儿</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巩真真</p> <p class="ql-block">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天生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他的这一说法充分地揭示了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在游戏中获取经验,这周的自主游戏孩子们就给了我大大的惊喜,他们的各种玩法让我不得不叹为观止!一起来看看低结构的轮胎在孩子们手里玩出了什么花样吧!</p> <p class="ql-block"> 以前孩子们在轮胎区里多数是玩角色游戏“我当小老师”或者是走轮胎、玩跳轮胎,通过观察我发现轮胎区里除了废旧轮胎没有其他的材料,所以,孩子们玩不出花样。为此我在活动前组织幼儿讨论轮胎可以和哪些材料结合在一起玩,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第二天我们就把这种想法变成了行动,在轮胎区里投放了一些木板、桥墩、沙包、篮球等辅助材料,一起看看孩子们怎么玩的吧。</p> 场景一 <p class="ql-block"> 佳良和雨鑫两个人共同搭建了一座小桥,他们两个在小桥上玩滚轮胎的游戏,还引来了几名小观众围观</p> 场景二 <p class="ql-block"> 从以上两个视频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与轮胎巧妙的结合,搭建成了游乐园,孩子们在“游乐园”里可以走、跑、跳还可以爬,滑,回到教室,我把视频播放给孩子们观看,让他们自己重温视频并发现其中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家萱说:木板那个地方站的人太多了,有危险</p><p class="ql-block"> 睿扬说:她们小女生在木板上跳动跺脚是不行的,有危险,会把木板踩塌</p><p class="ql-block"> 绪哲:木板和轮胎结合的那里(斜坡处)轮胎不稳定,容易摔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顺势一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怎么样才可以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呢?</p><p class="ql-block"> 逸洋:可以一个一个的上去,人不能太多,多了就容易踩塌</p><p class="ql-block"> 文姝:在两个桥墩中间再放上几个轮胎,支撑一下</p><p class="ql-block"> 佳慧:可以再增加一个木板,两个木板并排着放,这样就变宽了,走在上面应该可以</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想到的这些方法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并且他们想出的办法非常的实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为分析:</p><p class="ql-block">1.孩子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这是具有自主、自信的表现。</p><p class="ql-block">2.他们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愿意与人交往,社会交往能力较强。游戏过程中,能够沿着设置好的路线走、跑跳、爬,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p><p class="ql-block">3.游戏中虽然出现了等待现象,但孩子们秩序井然,有序地进行游戏活动,说明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规则意识,常规习惯良好</p> 场景三 <p class="ql-block"> 视频中开始部分,几名小朋友在争抢木板,语扬想用木板和轮胎玩跷跷板的游戏,而佳慧则想用两个木板搭建桥面(昨天发现问题后小朋友提出要加宽桥面的办法)佳慧想让桥面变得更稳固,小朋友们走在上面更安全,然而,佳慧没有抢过语扬,没有了两个桥面佳慧只能另想安全方法,她把地垫放在了桥下,这样能确保小朋友的安全了!语扬得到了想要的木板,在另一边玩起了跷跷板,开心的不得了。</p> 场景四 <p class="ql-block"> 视频中,小朋友们利用轮胎和木板搭建了一个斜坡,雨鑫站在轮胎里尝试通过斜坡把球滚进轮胎里,绪哲在斜坡的另一端手扶轮胎,尝试几次后雨鑫都没能进球,他们几个又换人玩球,森博简单的一试球进了!紧接着换绪哲来滚球,静初小朋友手扶轮胎!游戏结束后,回到教室,重温视频,我提出问题</p><p class="ql-block">师:谁进球成功了?</p><p class="ql-block">森博:我</p><p class="ql-block">绪哲:我也进了</p><p class="ql-block">师:静初呢?你进球了吗?</p><p class="ql-block">静初:没有,我滚了几次都在中间就掉下来了。</p><p class="ql-block">师:为什么会掉下来呢?谁发现了问题所在</p><p class="ql-block">逸洋:她把球给滚歪了</p><p class="ql-block">森博:她滚球的时候太慢了,发球的时候要对准轮胎然后用力发球才可以</p><p class="ql-block">佳慧:那个木板太窄了,球在上面滚着滚着就掉下去了,可以把木板加宽(上次也是佳慧提出加宽木板来确保安全的方法)</p><p class="ql-block">师:很好,下次游戏的时候可以再试一试,看看能否成功进球</p><p class="ql-block">师:绪哲,你是怎么成功进球的?为什么有时候能成功进球,有时候不能进球呢?你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绪哲:我也是发球的时候对准轮胎然后用力把球推出去,后来许静初她扶的轮胎总是动,不固定,所以就没能进球</p><p class="ql-block">师:哦哦,你说静初扶轮胎会影响你发挥对吗?那我们一起在总结一下影响进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第一:发球速度(快了更容易进球,慢了容易掉球)</p><p class="ql-block">第二:轮胎的角度(曹睿扬说:轮胎往前面倾斜更容易进球,轮胎往后仰的时候球容易触碰到轮胎的边缘这样就不容易进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戏继续升级,由斜坡进球变成了定点投球,一名幼儿站在轮胎里,往对面的轮胎里投球,其他幼儿负责捡球,每次成功进球,一旁的幼儿都在欢呼,玩了几次之后我发现他们把木板忽略了,于是我忍不住的上前去问:你们这样玩木板就起不到作用了,想一想如何把木板、轮胎和🏀有趣的结合在一起玩呢?提出问题后,他们几个开始了调整,最后他们创造出平板滚接球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1.从以上三个视频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游戏在不断的调整着,整个游戏过程他们经历了斜坡进球<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定点投球<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斜坡滚接球<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平板滚球,同样的材料,不同的玩法,充分说明孩子们创造想象能力丰富,喜欢探究并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游戏中张森博小朋友想法很多,在游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进行合作游戏并且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3.在重温视频的过程中,没有参与到游戏中的孩子像曹睿扬、刘佳慧和赵逸洋等小朋友能够发现游戏中的问题,总结问题所在并且提出解决方法,表明孩子们爱动脑筋有解决问题的能力。</p> 游戏表征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1.《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做中玩,玩中学,生活中学。一个小小的户外轮胎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体验游戏感知中,学会合作与配合,学会合理安排与探索创新。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小游戏、小活动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善于发现与观察,发现孩子的生长点,引导他们走向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学习。</p><p class="ql-block">2.通过玩轮胎这个游戏,我发现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力,还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交往能力。户外自主游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户外活动让孩子成了真正活动的主人,在游戏中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由的想象、探索,从中获得游戏的乐趣。</p><p class="ql-block">3.通过本周的游戏观察,我发现要及时的给孩子们更换区域的材料,当幼儿变换花样玩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游戏时,他已不仅是在做动作而是在思维了。</p> 支持策略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周的观察,孩子们带给我的惊喜源源不断,在以后的游戏中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且要定时丰富区域内的材料,在我们成人眼中不起眼的材料,孩子们会把它变成宝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