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21

紫苏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为政篇2.21或谓孔子曰①:“子奚不为政②?"子日:“《书》云③:“孝 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④,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p><p class="ql-block">[翻译]</p><p class="ql-block">有人问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当官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中 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才能推广到友爱兄弟。并把孝悌的精神扩展、影 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算参与政治呢?"</p> <p class="ql-block">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辗转颠沛,皆为从政,然此问话颇为突兀,或为设 问也未可知。因此或谓孔子这句话的背景,多有推测:一说,在昭公末年, 定公初年。朱熹的《集注》:“定公初年,孔子不仕。”鲁昭公二十五年,昭 公攻打季平子,失利而出奔齐国,三桓以季平子为首执国命。八年后昭公卒 于晋,季平子不立昭公之子姬衍,而立昭公之弟姬宋,即鲁定公。“盖孔子之 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朱熹以为,孔子不仕,是对定公欣然接受其兄君位的不满。</p> <p class="ql-block">一说,在哀公之时。《孔子世家》:“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 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已,而孔子年六十八矣。然鲁终不能 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司马迁就以为,在应季康子召,结束十四年周游列 国返鲁之后。</p> <p class="ql-block">再来说说孔子一生都做了那些官职:</p><p class="ql-block">孔子做的第一个官是季氏吏,也就是一个仓库管理员。</p><p class="ql-block">由于孔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不错的工作成果,上级便把他由一个小小的仓库 管理员升迁为司职吏。是专管牧场养殖工作的官吏。</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孔子三十岁之前的当官经历。孔子五十二岁时,鲁定公任命孔夫子为中都宰。中都宰也就是中都这个地方 的最高行政长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长。</p><p class="ql-block">当然,由于表现突出,孔夫子很快又晋升为鲁国的建设部部长--大司空。 孔子的升迁无异于火箭式的,直接由地方官升任为中央部长,这在任何时期 都是极少见的,一般人还真来不了。</p><p class="ql-block">接着,孔夫子又由大司空摄行相事。这一时期的业绩主要是做了两件大事: 1)鲁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挫败了齐国君臣图谋要挟鲁定公的意图。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地位,使齐国短期内不敢对鲁国有所举动。</p><p class="ql-block">2)鲁定公十三年,堕(hui)三都。当然,由于成邑宰的极力反抗,最后只堕了 两个--费邑和邱邑。</p><p class="ql-block">鲁定公十四年,孔夫子五十六岁。这一年,他由大司空转任为大司寇,并兼 任代理相国。</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的业绩主要是:诛杀乱臣少正卯;稳定鲁国物价、路不拾遗、商客 宾至如归。</p><p class="ql-block">很快,鲁国的复兴让邻近的齐国感到非常的担忧。于是,他们向鲁国发出了 “糖衣炮弹”(美女、骏马、珠宝)。于是,鲁定公“成功”被击中,开始整日沉 迷于女色歌舞声中,渐渐疏远了孔子和诸大臣。</p><p class="ql-block">看到此种情景,孔子对鲁国彻底失望了,开始了为期十四年的周游列国。期 间,虽说也有诸侯不时的召见孔子,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达成合作 的意向。</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孔夫子的为官生涯止于鲁定公十四年、自己五十六岁的时候。他 从最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做起,一直做到代理相国。孔子怀抱着恢复周代礼乐 文明的政治理想,一生都以周公为偶像,无时不刻不期望遇到明君,获取君上的信用。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目标也是寻找能信用他的明主,从而实现 他的政治抱负。可是一直到孔子的晚年,他也不曾遇见能帮助他实现政治抱 负的明主,他不禁发出概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可能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出仕参政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p> <p class="ql-block">孔子先试图把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推销给君主,君主没兴趣那就退一步推广到 民间,在群众中形成生活习惯,最终演变成政治气候。老师3000弟子72贤人,他的思想就是学生的思想,他的主张就是学生的主张,学生就是他。成百上千个他站起来,走出课堂,来到庙堂,谨记师命,实现主张,引导百 官,劝慰君王,官府民间,传播推广,就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政治重在参与,孔子虽然没做官,但一直在参与和推动社会进步,推广自己的主张,以教发声,曲线为政。</p> <p class="ql-block">前面还有鲁哀公问政,大夫季康子问政,这些都表达了老师具有“仁德"的素 养,并期待实践其“为政以德"的治国安邦理念。但孔子一生未能得遇明主,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回答说:“我虽 然没有出仕为政,但是我能在民众之中广泛教导以孝道,教导友爱于兄弟朋友。《尚书》上说:对父母师长惟有为孝,对朋友兄弟惟有为友,将这些做 好了,就能够使得民安邦治,孝悌友爱就是为政的目的啊。</p><p class="ql-block">在本章开头就是"为政以德”,接着又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为政”,就是从事国家或地方管理事物。那有人认为为政是出仕为官,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但孔子将为政推而广之到从政, 从政就是推行孝悌友爱之精神,广泛实践友爱孝悌,让民心安定,邦国太平。我虽然无仕之位,但是我能以我下贱之身,以我的弱小之力,告诫君王和上卿们不要丢弃仁德之心,不忘孝悌之原则,这些不就是以我的能力在为政吗?</p><p class="ql-block"> 孔子一直看重孝道价值,并把它提高到治国方略的地位,认为将友爱、孝顺之心延及社会事务之中,就是在完善政治。他指出,要是将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都处理好了,整个社会自然就和谐,这也是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在 孔子眼中,孝亲也是为政,没有必要非去做官不可,政治是无处不在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孔子“家国天下”的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一贯的主张,或者说是儒家一贯的主张,就是推己及人。《大学》里提出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要修身,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完美的道德,身体力行的 影响家人,让家庭和睦,然后自然能把影响力扩散出去,进而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到一些法令、政令和父母官们的管理行为,最后实现天下太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