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下午15点4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br>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br>还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共进行了8项太空授课项目。 <h1><p><b>太空转身 知识点:角动量</b></p>在今天的太空授课中,三位航天员首先为大家展示了在太空中转身的神奇现象。这个原本在地面上难度系数为零的普通动作,在太空中却隐藏着很高的物理知识。<br>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介绍说,太空转身实验的核心关键词叫做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这个试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态下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航天员上半身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衡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另一个动作是航天员伸展身体的时候,因为质量分布得离旋转轴比较远,转动惯性比较大,所以角速度就减慢,通俗地说就是转得慢了。而当把四肢收回时,转动惯性小,角速度就会增加,直观感受就是转动速度变快了。<br><b>浮力消失实验 知识点:浮力与重力伴生</b><br> 在很多科幻电影中都曾出现过这样的镜头:一旦重力消失,浮力也就没了,人们在游泳的时候都会变得更艰难。太空老师王亚平所开展的浮力消失实验,展现的就是这一现象。<br> 这项实验所展现的是浮力和重力伴生的现象。浮力来源于重力引起的液体在不同深度的压强差。当重力消失时,液体内部压强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不过地球表面难以让浮力消失,这个试验很难直观地展示出来。在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下,浮力和重力之间的伴生关系就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现。<br></h1><h1><b>水球光学实验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原理</b></h1> 航天员叶光富所展示的太空水球光学实验,则同时展现了三个物理原理。<br> 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在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了,所以气泡不会向上飘,而是老老实实待在水球中,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br>这项实验其实体现了三个物理现象,首先就是在失重环境下,水滴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而在地面上,因为受重力影响,水滴呈现为水滴形,几乎不可能获得一个完美的水球。其次,就是这个水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凸透镜,如果你站在这个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就看到的就是一个倒立的实像。最后,就是在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太空中浮力消失,这个气泡不会飘出来,它就老老实实的待在里边。<br>这个实验在地面上其实可以通过玻璃去模拟,但是肯定没有水球呈现的效果好。<br><h1><b>泡腾片实验 知识点:微重力环境</b></h1> 太空水球里放泡腾片,出现一片欢乐的小气泡。<br>航天员所进行的泡腾片实验,是本次太空授课中的一项趣味性实验。<br>在地面环境中,将泡腾片扔进水球里,就能看到气泡上浮,可在中国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因为浮力的消失,泡腾片扔进水中的产生的气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挤压,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很有意思的样子,这个水球也会被气泡撑得更大,就能看到水球一点点膨胀的效果。<br> 因为空间站和地面最大的不同就是空间站是微重力环境,但是微重力环境对常人而言只是一个名词,通过这些实验大家就能够知道微重力环境下,许多物理现象和地面环境有所不同了。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本次课堂对孩子们最大的受益点就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了解航空航天及宇宙知识的前提下也激发了孩子们探索宇宙的愿望,许多同学在课后都跟老师说“我长大了也要当航天员,去外太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