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刚刚落下帷幕的广西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落下了帷幕,由本人创作,灵山新洲中学演绎的侗族男子群舞《侗·梁》以全场最高分获得了舞蹈类展演的一等奖,这也是我创作的节目第四次卫冕这个比赛的最高分。没有了以往的欣喜若狂,也没有了从前的傲气,默默回到酒店,眼泪止不住流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9年,开始打算完成“广西民间歌舞十二部”的目标,远赴三江采风,有幸目睹了造桥升梁的全过程,感受到侗族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庄严神圣,且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回到南宁立马着手构思和策划这个节目,以一个怎么样的视角去体现这个升梁的过程,如何把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这个侗族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结合在一起?最后选取了“升”和“成长”这个共同点来作为表述的切入口,取“栋梁”的谐音,命名为《侗·梁》,一是侗族的升梁,二为侗族成长起来的脊梁,三为孩子们经过历练终将成为国之栋梁。</p> <p class="ql-block">原本水到渠成的事情,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一切改变了方向。经历了压抑和纠结,起点变成了终点,一切都只为了更好的自己。恩师再三叮嘱,要低调,不要过于情绪化,我正因为依旧深爱着它,所以饱含深情地立志即便天涯海角亦要维护它的所有荣光。结果,沉默成了谣言的温床,低调助长了有心人的疯狂。又被告知即便奉献,都无法继续此节目的合作,这一段时间,身心俱疲,抑郁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此时,灵山新洲中学何海波校长找到了我,计划合作一个节目,备战中小学艺术展演,我感觉到了温暖和被需要的希望,于是我找来好朋友金伟老师,把构思和创意跟他讨论,让他来着手训练、排练。</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开始了云合作,我负责了舞蹈的编排创作拍成视频,金伟老师负责训练和排练,然后我们再去讨论修改。孩子们是各个班级选拔来的零基础学生,很多是学习体育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舞蹈,动作不协调,不会听音乐,记不住动作,几经崩溃和磨难,终究还是克服了困难。其间,李飞锐老师给了许多建议和指导,让我们顺利把节目排练完成。</p> <p class="ql-block">道具、服装、音乐经过了无数个没日没夜的讨论研究甚至是争执,最终还是顺利地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可是我们需要场地录像,灵山县没有合适的场地,所以只能操场录制,恰逢我生病,室外温度40度,录制时候只能把汽车来到操场边上,打开空调,我躺着,拿话筒指挥。一遍下来,孩子们脚上全是水泡。</p> <p class="ql-block">担心效果不好,施优老师不断协调场地,终于接到了县礼堂录制,用有限的条件,制造最大的效果。真心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接到钦州市教育局邀请参与广西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开闭幕式的导演工作后,我为了避嫌,只能放弃去排练舞蹈,不巧,金伟老师的父亲生病,也无法来排练,施优老师、沈冬灵老师,柴振霖老师肩负起排练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晚,随着激情澎湃的音乐,绚丽多彩的灯光,小伙子们淳朴而又充满力量的动作,掌声雷动中完成了比赛任务。我已是热泪盈眶。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或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这走出阴霾的一段经历,亦是记录此节目的种种不易和艰辛,感恩遇见,感恩信任,感恩协作,感恩那些冷漠嘲笑,也感恩那些不离不弃,好的坏的都是经历,回头想想,终将过去,唯有不断努力,方能守住初心。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