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工作坊坊主:</b>陈世庆</p><p class="ql-block"><b>工作坊坊员:</b>梁汉军 翟宏义 </p><p class="ql-block">郭文元 刘亚军 刘云辉 王 涛</p><p class="ql-block">张炳汉 李 宁 罗海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4期【研修专栏】</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认识---李宁老师</p> <p class="ql-block"><b>一、立足数学教学本质,突破重难点</b></p><p class="ql-block"> 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点比较抽象,教师无法通过语言进行清楚、准确的描述,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也不易采用教具进行教学。然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信息技术可以优化知识呈现方式,通过指示的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使难点知识得到简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使学生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连接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教学知识的抽象性,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美的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展示多媒体的优势,图像和音效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可以让深奥难懂的文字变成学生浅显易懂的立体图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接近数学本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数学,认识数学,把握数学。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内容比较多,如三视图、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等,通过图像音效,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易于接受和理解,对数学问题的本质也能较好的把握。特别是计算机进行动态的演示,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理解上把抽象变直观。通过其优势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p><p class="ql-block"><b>二、 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b></p><p class="ql-block">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以往沉闷而又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声音图像等直观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呆板为生动,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多元联系表示”得到充分发挥,它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许多计算机软件不仅是一种信息的演示工具,而且是一种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的工具,它丰富和扩展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解决问题,并继续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三、变抽象为直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b></p><p class="ql-block"> 在初中数学中,函数图象、图形的变换、方程解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内容重放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复杂繁琐的数字符号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数字中解放出来,从而是学生的学习记忆更深刻更有效,完美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p><p class="ql-block"><b>四、增加课堂容量,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b></p><p class="ql-block"> 信息技术以其快速的计算本领与绝妙的处理图形能力,迅速改变着数学教学的面貌,其形象、直观、动态的演示弥补了原始课堂教学的缺陷,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传递信息的快速高效,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p><p class="ql-block"><b>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综合化、多层次教学</b></p><p class="ql-block"> 信息技术可产生图文并茂、精彩纷呈的人、机交互模式,并能够做到及时反馈。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变,也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转变。学生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的过程中借助信息的交互性实现了自己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改变了学生被动参与学习,被动获取知识的状态,教学参与度得到了提高。信息技术更能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尤其是实验、制作、调查、访谈等多种动手活动中能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效率,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实现综合化、多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师简介</b></p> <p class="ql-block"> 李宁,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出生于1986年6月,2009年7月毕业于榆林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0年8月至2020年7月任教于红柳沟镇中学,2020年8月至今任教于定边县第三中学,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工作中尽职尽责,努力钻研业务,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个人教育教学方面的表现得到了学生、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可。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2014年3月荣获共同体“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2014年9月被中共定边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2014年度“模范班主任”;2016年12月被榆林市教育局评为“榆林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9月被中共定边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2017年度“模范班主任”;2020年9月被榆林市教育局和榆林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授予“榆林市名班主任”;2021年2月被中共榆林市教育局党组授予“榆林市第二届党员名师”。</p><p class="ql-block"><b>教育格言:</b>循循善诱,诲人不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