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的根本任务之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人的梦想。解放路小学以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为切入点,于12月9日举行了“小学语文学科模拟课堂”大赛,旨在挖掘教师的教学智慧,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教师多角度思考、积极创新。本次评委由校长张保勇、副校长刘澄、办公室主任林静及教务主任陈璇4人组成,所有参赛选手为群众评委。比赛精彩纷呈,参赛教师镇定自若,演绎出一堂堂别致的“无生课堂”。</p> <p> 李亚楠老师执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写景散文。作品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在不同时段不一样的美。课堂上,李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从话语文字着手,读出词语的“修饰美”;从段落着手,读出散文的“结构美”;从语句着手,读出散文的“内涵美”。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环节巧妙,语言亲切自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体会“四季景物”的动态美。</p> <p> 胡若楠老师执教的是《祖父的园子》这一课。胡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找出最吸引学生的镜头。通过对祖父的“笑”的回忆,引导学生感悟祖父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内涵。学生从“笑”字中读出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和爱。胡老师板书清晰有序,彰显出扎实的基本功。</p> <p> 赵祥宇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走月亮》。这篇文章是一篇如诗、如梦、如画的优美散文,它把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把让学生抓住图片、细节和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作为教学的基点。通过学生的品读课文、想象画面,让学生既能感受到文章的美,又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流畅完整,板书新颖,独具匠心。</p> <p> 单思静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设计分三大板块,一复习导入,二聚焦重点、品读感悟,三质疑问难。品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圈画出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学习表达的精妙。先讲静态的大榕树,再讲动态的鸟儿,以朗读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以积极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p> <p> 孟娜老师执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先抓具体景物、再分析景物的具体的特点的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春季小兴安岭的美丽。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学习夏、秋、冬,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才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p> <p> 任晓帆老师执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本篇课文结构清晰,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二段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特点展开写,这也是任老师本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任老师让学生通过从“美丽的海水、海底各种生物、众多的海鸟”来理解文本,通过看图、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读透文本,从而达到理想课堂的效果。</p> <p> 张睿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美。抓住每个季节的关键词去学习,从“抽出”这个词去体会植物在春天生长变化速度快,从“浸”这个字去感受小兴安岭的夏季雾气浓厚。秋天的小兴安岭有丰富的物产,像个大宝库。教师语言优美,循循善诱。</p> <p> 赛后,各位评委对所有参赛教师的表现做了精彩的点评,既道出了四位教师的优势所在,也指出了在模拟课堂中可以提高的地方。参赛教师纷纷表示,本次比赛收获颇丰。</p> <p> 任何一次历练都是展翅飞翔的前奏。此次小学语文模拟课堂比赛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提升课堂驾驭能力的机会。张校长和刘校长鼓励每位参与的青年教师,把这份精彩延伸到三尺讲台上,成为会教、乐教的好老师,打造出润泽的教师,构筑出理想的课堂。教无止境,不忘初心,不负芳华,逐梦前行!</p> <p>文字:郭婷</p><p>图片:郭婷</p><p>审核:陈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