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满街成了共享自行车,与日益紧张的停车位拉开了抢占地盘战。有蓝的、绿的、黄的,还有电动助力的,五花八门。这些单车确实给我们市内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共享自行车随处停放,乱摆乱停,甚至影响到了正常交通的程度。我同时也感到共享单车服务商有无序竞争的嫌疑,造成资源浪费。看见东倒西歪,污浊了甚至损坏了的自行车无人问津好是心痛。这一情景彻底颠覆了我对自行车神圣认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殊不知当今的自行车已成了小件商品,已经“共享了的单车”自行车,曾是我儿时做梦都想得到、而得不到的贵重家当。那个年代是物质匮乏的,据说城市家庭凭票供应,双职工家庭东借西凑能够买得起自行车。但是对我这样生活在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得到它可以说是天方夜谭。父母的微博收入平均起来家庭每个成员不足六元,用来解决所有生活支出,包括柴米油盐、我们兄妹五人的学费、住宿费、穿戴等等,现在想起来父母不知是怎么应付过来的。记得所有衣服都母亲缝制的,还打布丁。我至今还珍藏着妈妈缝制一件中山装,是上大学时的“正装”,后背泛白,领口打了一条布丁。一日三餐吃的是玉米高粱不说,还不饱,吃了上顿愁下顿,终日更是闻不到腥味。这样的生活窘境哪敢想拥有一辆自行车。</span></p> <p class="ql-block"> 突然父亲赊账从亲戚那里买来一头小母牛。听我父亲说母牛犊四十块钱。小牛犊长得很快,没过两年就生了个小花牛犊,这可把我们一家高兴坏了!不说我们家里家产多了,自家还开始产奶了,母亲每天早上早早起来挤奶,挤出的牛奶有时吃不完还做奶豆腐。小牛犊一天天长大,很快长到三岁,母牛又生了小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我也要上中学了。因为中学离我们村子五十华里外的苏木上。所以上中学必须寄宿。不说寄宿条件很差,宿舍还得自己烧炕取暖,烧柴也收费,加上各种学费,住宿负担特别大。接着弟弟妹妹们也陆续上中学,家里实在难以负担。此时,我萌生了买一辆自行车,骑车上学的想法,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我就给我父亲说,能否买一辆自行车,我就不住宿了。说实话骑车上学是油头,满足好奇心是真心。那时家里条件稍好些同学都有自行车骑车上下学。我说出这话可把我父亲难为坏了。我们家从来没有买过这么贵重的东西不说,买自行车的钱从哪里来?那时的农村哪里有有存款的家庭啊!借钱是借不到的。我大概也猜出来我们家是买不起自行车,也感到特别后悔说出此话。现在想,我那时有多么不懂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有一天父亲说,要把三岁的小花牛卖掉,买自行车。这太让我出乎意外了,这时的小牛就像我们家庭一员一样,朝夕相处,有了情感,每天看一眼它都有别样的喜悦;也感觉有了这两三头牛,心里有一种踏实感,就像“家有二斗粮心里不发慌”的感觉吧!听到父亲这么一说,我有一种惊慌失措的感觉,不由得叫了一声“啊”!那一刻,不仅没有梦寐以求的愿望即将实现的喜悦,要卖掉朝夕相处的小花牛,反而离别亲人一样悲伤感油然而生。这也许是动物最基本的情感吧,因为自从它出生以来,喂草喂料,牧场放牧,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全家喜悦,我更感到我家“私有财产”在增加,这更是人本性欲望的体现,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小花牛还是卖了。好像是卖了八十块钱,卖牛那天我特意躲开,不想看见“母子离别”的“悲惨”场景。但是“母子离别”的虚构画面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时常出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行车买来了!是一辆“白山”牌的。但是那时自行车哪有今天的单车这么精美、花样繁多、有科技感啊!我记得“白山牌”是排在第四以后的品牌。那时第一品牌是凤凰牌,第二是永久牌,第三是飞鹤牌,第四是红旗牌,白山牌可能是排在其后。价格上当然第一品牌最贵,白山牌是最便宜,一百二十块钱。而且所有品牌一律黑色。 我老爸老妈卖的是最便宜的,就这样卖牛八十块钱也不够卖这白山牌自行车,另外的四十块钱不知是从哪借的,这不能怪他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行车骑上了,家里也算增添了一件重要家当,也算是有了当时家庭时髦“三大件”的一大件。可不知何故,当时我一点也没有梦想得以实现的自豪感和常常骑出去显把显把的冲动。每当骑上自行车往返上学放学的路上,便想起小花牛,不知小花牛在哪里,长多大了?是死是活?仿乎此刻骑得不是自行车,而是我那小花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山牌到么是四流品牌,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说小毛病不断,车子率一下,不是脚蹬弯曲,就是轮子变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那时乡下村里哪有修车铺,只要出现问题就得自己修,车带漏气自己补,换轴承滚珠到前叉板直,我最后成了娴熟的自行车修理工。再看见别人骑得自行车很少出毛病,越发后悔买这自行车,卖掉的小花牛自然浮现在心头,如果没卖小花牛,也许它也该生小牛犊了。后悔归后悔,自行车还得骑,坏了还得修。我有一次跟我弟去看望亲戚,亲戚家在离我们五六十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弟弟借了一辆自行车,我俩一人一辆,盯着冬日的寒风,直奔亲戚那个村子。快到晌午,路程过半,就像我预料的那样,我那白山牌自行车“掉链子”抛锚了——后带撒气憋了,脚蹬子螺丝掉了秃噜了!因为了解“白山”的脾气,所以出发时就有预案——带了气管子(打气筒)和维修工具,就是负重多了点!哥俩找了个挡风的地势,开始修开“白山”,“卸胎”“补胎”,在寒风中浑身直打哆嗦,冻得握不紧工具,经一个多小时“抢修”终于上路,到达亲戚家时已是“万家灯火”时。这是我与“白山”种种经历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山”一直陪到我上大学那年。之后父亲可能处理掉它了。直至今日我写此文,没人再提及它。但每每看见满街的单车,不由得想起“白山“的前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弟弟也有了工作,当上了邮局投递员,给配备了邮政专用永久牌自行车。假期回家骑他那车子玩玩,好是个羡慕,比起我那“白山”牌,好比今日“夏利”和“宝马”,有天壤之别。后来我弟也不骑自行车投递了,给配备了摩托车,改用摩托车投递。从此开始,自行车在我家逐渐“丧失”交通工具的功能。现在回我弟家他那邮政专用自行车和摩托车崭新的存放在车库里。没人骑它了,它已成为历史的见证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赞工资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新车还是买不起),感觉它是真正自己的劳动所得。这时,自行车已成为家庭很普通的用品了。每个单位家属院都有占地不小的自行车存放棚,还有专人看管(现在有的小区也能看见)。就这样也是经常丢失,甚至有人砸开锁子顺路骑过去便扔掉,恰巧有时还能找回来。这是否有一种“共享”趋势啊。有人说,当时的二手车市场有黑色产业链的嫌疑,同事开玩笑说我买二手车是支持黑色产业,这即滑稽又可恶。</span></p> <p class="ql-block"> 自行车,现已成为人们不屑一顾,随手可得的小件商品,甚至从它最初的交通工具属性,扩展为健身,游戏,旅行等等功能。样式真可谓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羡慕不已;功能可谓现代工业发展的集中体现,其材质也从过去的铁质变为,铝合金,碳纤维等等,变得轻盈,美观,真让人羡慕不已,与我骑“白山牌”年代的自行车没有了可比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万物互联的当今时代,将自行车当做真正交通工具人的少了,孩子们上下学骑得是清一色高档赛车,享受着“玩车”的乐趣。而作为一公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彻底实现了“共享”,一个月花上十块多钱可无限骑行使用,不用担心损坏失窃,不用你存车,即开即用,即关即停。正因为如此,满街是“黄车”“小蓝车”.....管理不善到了影响交通市容的程度,有的地方甚至不摆放而堆放,成为城市市容街道被整治的对象。这好不让我心疼!至此自行车在我心中过去那家庭“三大件”高大形象和儿时梦寐以求“奢侈品”感,大打折扣,也为它未来发展产生忧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绿色低碳出行是我们人类的必然选择。那么,我想自行车应该成为我们低碳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重回到我们生活,带我们出行远足。那时的自行车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渴望再成为每个家庭必备新“三大件”之一,再次成为人们热捧的商品。</span></p> <p class="ql-block">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绿色低碳出行是我们人类的必然选择。那么,我想自行车应该成为我们低碳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重回到我们生活,带我们出行远足。那时的自行车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渴望再成为每个家庭必备新“三大件”之一,再次成为人们热捧的商品。 (2021年12月9日星期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