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晋元作品展

柳荫

<p class="ql-block">王晋元</p><p class="ql-block">王晋元(1939—2001),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男,生于河北乐亭;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叶浅予、李苦禅、郭味蕖、田世光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云南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等职务;王晋元创作的巨幅花鸟画融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技法,一改传统文人画闲情逸致、性灵小品的境界,创造性地展示出云南西双版纳繁茂的热带雨林之美,其作品壮阔、奇野,充满生命律动,极富视觉冲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一种发展趋势。</p> <p class="ql-block">百闻不如一见。王晋元的名气很大了,但在没看到他的画作真迹之前,并不知道他名气大的具体原因。故而,在听说王晋元书画展《绝壁千寻一涧花~王晋元作品展》正在&展出期间,便去瞻观了。</p> <p class="ql-block">还在展厅之外,就远距离看到这张气势宏阔的“花鸟”,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了。粗大、古老,曲绕纠盘的古藤,是云南热带雨林的特有景象。而花和鸟,就在古藤之间。</p> <p class="ql-block">这张也是一样,气概不凡而又精细入微,树上的寄生草如在面前。</p> <p class="ql-block">花开在原始森林的老树根上,鸟儿在森林的空档里飞。</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岩石,覆满古老的地衣苔藓类微小植物,花开在岩石的缝隙里。</p><p class="ql-block">这已经超越了花鸟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水,树,草,花。每一幅画面,都不是单纯的一种花,这是云南山野生物多样共生实景的详细描述。</p> <p class="ql-block">云南特有的大树杜鹃,喜欢生长在干旱贫瘠之山坡林地,滇东一带呼为马缨花,意思是花开时好像马头上佩戴的缨绒那样殷红。</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石,石下流水,周围有多种植物竞争共生。花鸟与山水互不分离,这才是大师的创意。</p> <p class="ql-block">野花无数不知名,野草无数也不知名。美丽的小鸟守着它们,小鸟的家就在花草丛中。</p> <p class="ql-block">岩石很古老,岩石上的草也很古老,在鲜花的陪衬下,二者相得益彰各显其美。谁的笔法,能将岩石上这些细草描绘得如此真切!</p> <p class="ql-block">再古老的树,只要有花,也便会有鸟。</p> <p class="ql-block">老树枯枝,寄生在树根上的野花,和寄生于高枝上的黄草。这里,树已是主体,花不过是陪衬了。但,依然是一幅花 鸟 画 。问谁能有这么高的技艺、这样好的耐心!</p> <p class="ql-block">大气雄浑之外, 也不乏富于生活气息的平坝风物。</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用笔用墨方法和物象表达,其画面让人一眼看到秋风萧瑟之景象。</p> <p class="ql-block">白色野蔷薇,民间称刺木香花,刺篷较大,花香浓郁,雅致。传说此花原植于上林苑,武则天夜游御花园,被花刺挂破衣裙,怒而将其贬至野外,从此成为野花。</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我还没有看到过别的画家画刺木香花的。</p> <p class="ql-block">错综复杂的植物,杂形杂色的花,都可以搬到同一画面。大赞👍</p> <p class="ql-block">一棵树,如果不予修剪任其自由生长,时间长了,便会枯枝败叶与主干同在,既影响树体的美观,也影响挂果。</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情形,画家的笔竟然也能表达得很完美。</p> <p class="ql-block">两只黑鸟,歇于枯树杆头,有些苍凉之感,但又绝不是八大山人的那种意思。</p> <p class="ql-block">苍老的藤子,配上几点花色,画面便有了生气,连藤子也鲜活灵动了。</p> <p class="ql-block">热烈的红花开在陡峭的岩石前面。</p> <p class="ql-block">花儿在年迈的古草间鲜艳夺目,还有鸟儿在其间玩乐。</p> <p class="ql-block">各种不知名的野草,丛生一处自生自灭。秋风萧瑟,木叶黄萎,花依然开着。这样的情景 ,在云南随处可见。只有大师王晋元先生,把它作为描绘对象,搬到画纸上了!</p> <p class="ql-block">盛夏,终年积水的凹凼凼,周边杂草、刺篷、水草纵横交错,刺篷上有不起眼的小野花。透过刺篷,可见一只游水的黑鸭子。</p><p class="ql-block">这么复杂凌乱的情景,居然也可以是花鸟画的题材!</p> <p class="ql-block">细细观看,所有岩石都被众多地衣植物覆盖着,应该不能算是山水,还是应归为花鸟。</p> <p class="ql-block">在山间行走,常会见到这样的野花野草却不会记住它们。只有画家,才会把它们当成朋友。</p> <p class="ql-block">秋的衰落被粉红的花儿点亮。</p> <p class="ql-block">山崖长满红色的植物。这是些低等却古老的生物。看颜色,应该是秋天了。</p> <p class="ql-block">画面里的情景,在家乡没有见过。大概只有热带雨林才会有这样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长满苔藓的枯藤,与野莎棘和平共处。</p> <p class="ql-block">秋到池塘,睡莲和水中植物都已近干枯。然而,入画皆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看到画面上的小碎花,我们能回忆起曾经遇见过的一种不知道名称的攀缘植物,它的花很小,成串聚开。在这张画面上,正在开花的、已经开谢了的和将要开的花串,都有显示。而这组碎米花只是画面内容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太入神了!谁临摩得出来啊?</p> <p class="ql-block">斜刺杂横,乱花纷开。多种植物绿色的和黄色的叶片,老树和岩石上的苔藓、地衣,都一一在目。</p><p class="ql-block">和每一幅画一样,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遇见,都可以成为歌颂~描绘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巨无霸的树根,覆盖在巨大的石岩上,人如小鸟,在这大树根下居住、营生。</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也是花鸟画,因为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树(根)而不是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水画。对遮住房子的杂树描绘很细。</p> <p class="ql-block">原始森林里,时常能见到因衰老而自然死掉的枯树。有谁,会用画笔把朽木记载!</p> <p class="ql-block">带刺的玫瑰花🌹。刺还不少。</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看完画展,感慨良多,一个来自于大平原的画家,对云南的一草一木,一片树叶一只鸟,都爱得那么深那么挚!画家目之所及,都是素材,俯仰可拾者,皆可视为艺术源泉。</p><p class="ql-block">现任云南画院院长评价说:</p><p class="ql-block">王晋元先生走的是一条与中国传统花鸟画截然不同的路子,必然在中国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这个评价,并不过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