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青铜器发明最早的地区之一。<br>中国青铜时代的青铜艺术品,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实物见证。<br>青铜器起源于何处?为何命名为青铜器?青铜器是如何分类的?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有哪些?商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西周为何有鼎簋制度?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如何发展?<br><br>12月5日下午,邹宝刚老师在讲习所给大家带来一场《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的精彩讲座。 邹宝刚老师是中学历史教师,安阳市优秀教师,把满腔热情投入于教育事业。热爱安阳本土历史文化,文博爱好者,尤其对商周青铜器多有关注。<br> 五十多位历史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嘉宾满座,胜友如云。本次讲座盛况空前。 方保国老师主持<br> 安阳著名文化学者、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殷墟001号志愿者张洪波(洹郎)老师现场互动,气氛热烈。<br> 邹宝刚老师以有关青铜器的十五个问题层层展开,精彩分析。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内容极为丰富。<br>限于篇幅,本文仅为讲座内容概要。授权发布至此,以飨读者。<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青铜器起源于何处?</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西亚两河流域的伊朗、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font color="#ed2308">最早使用铜制品的考古遗存,是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土耳其境内的恰约尼遗址</font>,这些铜制品是用铜矿石直接打制的铜针、铜珠等物件。</div> 甘肃马家窑遗址出的一件陶范铸造的青铜小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青铜器,距今五千年左右。<br><br>上古之时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管子》当中记载“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蚩尤是“以金为兵”。这一时期很可能是青铜技术诞生的时候,最早掌握青铜技术蚩尤部落虽然人少,但战斗力极为强悍。<div><br><div><font color="#ed2308">夏朝已经有青铜容器和兵器。</font>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件乳钉纹青铜爵被称为“华夏第一爵”,2019年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件青铜爵为镇馆之宝。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青铜文明时期。<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为何命名为青铜器?</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刚铸造出来的铜器,金光灿灿、熠熠生辉,古人曾把它称为金或吉金。由于长久埋藏在地下,铜与土壤中的水和矿物质等,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表面形成了一层青色的铜锈,因此得名青铜器。<div><br><div>但也并非所有青铜器均是绿色的,铜被氧化具有过程。因为在室温下铜制品表面会被氧化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它附着在铜器的表面,不易剥离。在适宜的条件下,氧化亚铜又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长期暴露于空气或埋藏在土壤中之后,铜的氧化物就会逐渐变成碱式碳酸铜和碱式硫酸铜等复盐,呈蓝绿色。<font color="#ed2308">所以从古到今,铜器表面的颜色可经历红色—红绿色—棕色—蓝绿色的变化过程。</font><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青铜器是如何铸造的?</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b><font color="#ed2308">第一、模范法。</font></b><div>最为广泛的铸造方法。首先用陶泥做一个“模子”出来,当“模子”干燥定型之后,在其上用泥反复按压形成套印成“外范”,然后再把模子刮去一层,形成“内范”。内外范之间的模子刮去的尺寸就是所铸器物的厚度。最后从浇灌孔注入青铜溶液,溶液冷却,即可打碎内外范即取出铜器。</div> <b><font color="#ed2308">第二、合范法。</font></b><div>将造型相对复杂的青铜器分多次用模范法浇铸,最终各个部件之间采用重新浇筑或焊接等方式合范而成。如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三羊尊,便是经过两次铸造而成。</div> <b><font color="#ed2308">第三、失蜡法。</font></b><div>诞生较晚,产生于春秋时期,可以理解为模范法的精工细作版。失蜡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1:1的模型,由于蜂蜡较软可以用来进行雕刻和热加工,工匠可以对蜂蜡模具进行精细加工,从而铸造成复杂的铸件模型。当蜡模成型之后再用细泥浆在蜡模表面浇淋一遍,形成外范。当进行铜浇筑时,先用高温烘烤此模,使蜡模不耐高温流出,从而形成空腔,趁空腔处于高温状态,此时浇筑铜液,凝固后冷却出器。这样制得的器物无范痕,光洁精密。常用于精度高的青铜器浇铸。</div> <b><font color="#ed2308">第四、金银错。</font></b><div>金银错属于青铜器的装饰工艺,在青铜器表面凿出工整的花纹过文字形槽,然后把金银丝镶入,最后将其错平磨光,这样一件富丽堂皇的金银错青铜器便诞生了。</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四、青铜器是如何分类的?</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font color="#ed2308">一般来说学界将青铜器分为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五大类。</font><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此外还有生产工具、车马器、量器、铜镜等等。食器具有代表性的有鼎、簋、鬲、甗、盨;酒器代表性的有爵、觚、觯、觥、尊、卣、斝、盉、彝;水器代表性的有壶、盘、罍、匜、盂;乐器代表性的有钟、镈、铙;兵器代表性的有钺、剑、刀、戈、矛、镞、戟。这些都有中国青铜器所特有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有哪些?</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介绍几种主要的青铜器纹饰。<br><br><b><font color="#ed2308">第一种是饕餮纹。</font></b><div>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由眼睛、兽角、眉毛、耳朵、鼻子组成一张完整的脸,部分有左右展开的身躯和兽爪。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直勾勾的瞪着你是它的重要标志。饕餮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最常见和显著的纹饰,从最开始的恐怖神秘,逐渐变得生活化和装饰化,侧面反映了权力的世俗化过程。</div> <b><font color="#ed2308">第二种是龙纹。</font></b><div><div>在商周青铜器纹饰中,龙纹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图像,基本贯穿了整个商周时期。</div><div><br><div>夔龙纹指的是一种作爬行状的龙形侧面图像,有一足、两足或者无足,通常对称式出现。在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常作为主要纹饰。<br><br>蟠龙纹也称“卷龙纹”,就是将龙的身躯以龙首为中心盘卷成圆形,一般装饰在铜盘的中心。流行于商末周初。<br><br>顾龙纹是指作回首状的龙。它和夔龙纹大体相似,就是潇洒的回了个头。盛行于西周中期。<br><br>交龙纹是龙身体相互交缠的图像,有“S”形、“N”形、麻花形等等。流行于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br></div></div></div> <b><font color="#ed2308">第三种是凤鸟纹。</font></b><div>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向下弯钩形的鸟喙,以及脑袋上的角。鸟的尾部变化较多,有长尾、垂尾和分尾几种形式,有些会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鸟尾上散开的羽毛。西周盛行的凤鸟纹,在鸟的头部带有华丽的凤冠,有时垂于胸前,有时作长羽飘举状。</div> <b><font color="#ed2308">第四种是云雷纹。</font></b><div>云雷纹是对自然意象的模仿,样子呈回旋波折状态,圆形为云纹,方形为雷纹,象征着周代人对天威震震的崇拜和风调雨顺的祈盼。</div> <font color="#ed2308"><b>第五种是鳞纹。</b></font><div>取龙、蛇的鳞片排列组成的纹饰。<br><br>还有诸如连珠纹、乳钉纹等纹饰,不再逐一介绍了。</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商朝时期哪些地方出土的青铜器最为出众?</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商朝青铜器以我们安阳殷墟青铜器为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鼎为镇馆之宝之一,妇好墓出土的468件青铜器也是精品众多,亚长墓也出土有明星文物,这些都是我们安阳的骄傲。<div><br></div><div>殷墟之外,四川广汉三星堆、湖南宁乡、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也出土大量商代青铜国宝重器,这些青铜器与中原地区青铜器有所差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七、世界上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哪一件?</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 。<div><br></div><div>司母戊鼎是已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明。<br><br>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八、妇好墓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是哪一件?</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妇好墓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468件青铜器,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其中铸“妇好”铭文的共109件,这批青铜器包括刚才提到的司母辛鼎,还有妇好鴞尊、三联甗、偶方彝、妇好钺等屡屡上镜的明星文物。<br><br><font color="#ed2308">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妇好鸮尊。</font><div><br></div><div>妇好墓共出土两件鸮尊,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且为河南省博物馆的九大镇馆之宝之一。整体做站立鸮形,头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双足与尾构成3个支撑点,使尊体稳稳地站住。口内有铭文,为“妇好”二字。此鸮尊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既是实用器,又是极好的艺术品,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九、殷墟博物馆最牛的青铜器是哪一件?</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殷墟博物馆中文物众多,我认为亚长牛尊是最呆萌、最具代表性的一件青铜器,尤其是今年是传统牛年,被称为最牛的青铜器。<div><br></div><div>牛尊出土于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东地M54,也称为亚长墓。牛尊的面部铸铭文“亚长”。亚长是商王朝南部“长”国的部落首领,是商王朝地位仅次于妇好的军事将领。根据墓葬出土的随葬品多少、墓葬面积大小、殉人与殉牲情况判断,亚长的地位可能仅次于武丁妇好,与另一位叫亚址的贵族地位相当。<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全国出土青铜器最密集的地方是哪里?</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宝鸡位于关中平原的最西端,作为先周、秦国的都邑和西周、秦朝的宗庙祖坟所在地,长达700多年时间,也是西周时期虢、散、夨(cè)、鱼等诸侯国的封地,墓葬和窖藏青铜器极为丰硕,汉宣帝时期就有青铜器尸臣鼎出土于宝鸡周原地区,历朝历代不断有青铜器于宝鸡地区出土,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11月宝鸡高新区的旭光墓地出土140多件青铜器,<font color="#ed2308">宝鸡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font>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宝鸡出土青铜器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br><br><b><font color="#ed2308">首先是数量多。</font></b><div>据宝鸡文物局前局长张润堂所著《宝鸡青铜器》一书介绍,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达20000余件,宝鸡全市馆藏15000余件,占陕西省青铜器数量的2/3。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块土地如此密集、持久地出土青铜器。<br><br><b><font color="#ed2308">其次是重器多。</font></b></div><div>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可谓国宝中的国宝,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有22件(组)青铜器,其中宝鸡地区出土的有5件,馆藏的有2件。第三批有16件(组)青铜器,其中宝鸡地区出土的有3件,馆藏的有2件。颇负盛名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和“海内三宝”(毛公鼎、大盂鼎、大克鼎)均出土于宝鸡,其中毛公鼎、散氏盘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大盂鼎、虢季子白盘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ed2308">第三是铭文多。</font></b></div><div>宝鸡出土的青铜器铸有铭文者众多,且不少是长篇巨制。如毛公鼎铭文达499字(497字、500字不同说法),为中国有铭青铜器之首;逨盘372字,被称为中国第一盘;散氏盘351字;四十三年逨鼎316字;墙盘284字;四十二年逨鼎281字;卫鼎207字;铭文100多字出土于宝鸡的青铜器比比皆是。<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一、入选高中历史课本唯一的青铜器是哪一件?</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何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千克。它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大扉棱装饰,颈部有蚕纹图案(有的称为蛇纹),口沿下饰有蕉叶纹,中部有饕餮纹,圈足处也有饕餮纹,整体以雷纹为底。尤其是高浮雕的饕餮纹,更是使西周青铜器增添了无限神秘感。 <b><font color="#ed2308">何尊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最关键的是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字</font></b>,这是“中国”一词在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文字记录,指的是成周洛邑。何尊铭文与《尚书》等历史文献相互印证,为研究历史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br><br>何尊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02年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二、铭文最多的青铜器是哪一件?</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毛公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毛公鼎铭文长达499字,在目前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font>其大意为: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这篇金文巨著,郭沫若称“抵得上一篇尚书”。铭文也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是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三、西周青铜器为什么重食器?</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商人酗酒成风,“以酒娱神”,自身也陷入“酒池肉林”中,嗜酒误国,最终被周人取代,但商朝时期出现了品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青铜酒器。<font color="#ed2308">西周时期,周人吸取商人的历史教训,出现了“重食器轻酒器”的现象。</font><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西周时期创制出一种新型青铜器为“禁”。</font>只有在祭祀时才可以饮酒且不能喝醉,把这种盛放酒器的案形器叫做“禁”。全国出土的禁不超过10件。<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四、西周为何有鼎簋制度?</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商代等级分化已是明显,为了强化这种等级秩序,商代逐渐形成以饮酒器觚、爵为核心的青铜礼器制度。<font color="#ed2308">西周时期改变了殷商以觚、爵酒器区分等级的传统,而是采用鼎、簋食器为核心的礼器组合。这套等级制度也成为礼乐制度,用来维系西周的封建制度。</font><div><br></div><div>1997年在配合新郑基建工程的一次常规的考古发掘中,一套锈迹斑斑的“九鼎八簋”出土,九件鼎的形制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现藏于郑州市博物馆。<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五、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有何发展?</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font color="#ed2308">春秋战国时期,饮酒器大为减少,其中爵、斝、觚、觯、觥、角、尊、彝、卣等均被淘汰。</font>春秋时期,食器和乐器的数量很多,多次参加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的考古学家郭宝钧先生称这个时期为<font color="#ed2308">“钟鸣鼎食的组合”</font>。食器中的鼎、簋、鬲、甗、簠、豆都很发达。 <font color="#ed2308">战国时期的兵器变化最大。</font>青铜剑的使用相当普遍。这时期有的铜器上已出现使用剑作战的画面。戈、矛与戟的数量都非常多。<br><div><br></div><div>一种新的金属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显露锋芒,它的储量大、性能优,作为兵器、作为工具,都拥有比青铜器更强的实力,它就是铁。铁的应用,再加上之后陶瓷在中国兴起,青铜器逐渐从更多领域退出,只在某些领域发挥“余热”,并没有绝迹,如货币、铜镜、装饰品等等继续沿用,但是已经结束了一个以青铜器为载体的礼乐文明时代。<b><font color="#ed2308">(讲稿终)</font></b><br></div> 讲座圆满成功。大家兴致不减,讨论热烈。<br><br>最后大家合影留念。<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