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南京江宁区阳山村,有一个列为世界之最的文化遗迹,这就是<b>阳山碑材</b>。之所以为世界之最,是因为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石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烂尾工程,更因为这样一个当时的皇帝工程却因为没有列入正史记载而留下诸多谜团。</p><p class="ql-block">我二十年前来过两次,第一次来时这里还没有列入景区,不用门票;第二次来时还有小路可以到山顶俯瞰巨碑。这次重游除了不能到山顶外,新建了大明文化村,旅游设施完善了不少,变化还是蛮大的。</p><p class="ql-block"><b>2005年4月29日,碑材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大的碑材”。</b>如今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京市政府正在将这个遗迹打造成为明文化旅游景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大门,迎面广场上有一块大型石碑,刻有“<b>阳山问碑</b>”四个大字,将来此景点的目的直接点明;也告诉人们,阳山碑材有着太多的疑问,有待后人去解开谜团。</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的不同地方,每天有七场情景表演,有古装表演、杂耍、阳山绝活、舞狮等。我们看了第一场的表演:锦衣卫巡游。</p> <p class="ql-block">景区占地面积1.54平方公里(约为2310亩),分为山下和山上两部分。山下是在阳山村基础上建造的大明文化村,是个假古董。山上是碑材景点,是个真古董。2003年,旅游部门在保护区范围内,盖起了仿明建筑群,建起了大明文化村,成为南京东郊风景区重要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明文化村正门是进入景区的大门。大门右侧是明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内阁成员<b>胡广</b>写的<b>《游阳山记》</b>文,记录了他与文渊阁学士解缙等三人来考察时的情况:<b>“仰见巨石屹立苍穹,三人相视惊叹所未尝见,谓天生此石以为有待也……”。</b>虽然这只是个笔记,却是当时开凿阳山碑材留下的唯一记载。</p> <p class="ql-block">左侧是清乾隆进士、江宁知县<b>袁枚</b>所写的<b>《洪武大石碑歌》</b>,在描写了石碑的高大雄伟后讽刺了皇权的荒唐,流露出对民生的悲悯情怀:<b>“相传高皇开创气概雄,欲移此碑陵寝中。大书功德告祖宗,压倒唐汉惊羲农……材大由来世牧收,此碑千载空悠悠……吁嗟乎!君不见项王拔,始皇鞭,山石何尝不可迁,威风一过如轻烟。”</b></p> <p class="ql-block">跨过正门,就是<b>“天下第一碑”</b>照壁,在银杏黄叶的印忖下,将我们带入大明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大明文化村是仿明代建筑群,展示了明代的世俗画卷,除了衙门、古祠堂、镇抚司、东厂督院、镖局、典当行、铁匠铺、书屋、药房、客栈等一些仿古的机构、商业店铺等供游客参观体验外,还有卖豆腐的、卖小吃的、卖南北杂货的、卖工艺品的等等营业场所。景区规定店家周六周日要穿明代服装,其他日子可以穿平常衣服。</p> <p class="ql-block">文化村的边上大明湖,临水长廊对面是水上戏台,水中梅花桩是用来表演舞狮子用的。两对狮子在梅花桩上跳跃腾挪,表演者是需要一定功力的。</p> <p class="ql-block">走过<b>“阳山盛景”</b>牌楼,进入上山古道。</p> <p class="ql-block">(下张照片为影友界尼所拍)</p> <p class="ql-block">从明文化村沿着古道向上而行,来到山上碑材景点。这里原是采石场。公元1402年,明成组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帝位后,为笼络人心,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合法性,决定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功德碑,表述父亲朱元璋的丰功伟绩,于是调集全国数千劳工、囚徒在此,利用阳山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巨型碑材。</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为限期完成这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朝廷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而开采这巨大的石头,工匠们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人数,据说达3000人之多。</p><p class="ql-block"><i>(有种传说,许多劳工本身就是效忠于朱允炆的,朱棣为了避免“篡位”之实,不可能把这些人杀掉,于是就把他们派做石工折磨死。由于没有文献记载,无法考证。)</i></p><p class="ql-block">惨死者的尸体,被朝廷派出的监工随意扔在阳山附近的坑里。就这样日积月累,这坑里隆起形成一个大坟包(有文章称这是“万人坑”,但其实没有这么多尸体),附近的一个小村被人们称为“坟头村”。</p> <p class="ql-block">碑材由三块巨石组成。</p><p class="ql-block">其中靠近采石场的<b>碑座高8.59米,宽11.64米,长23.3米,重6198吨</b>。碑座三面已与山体凿离,仅北面与山体相连,底部已开凿,但未贯通。</p> <p class="ql-block"><b>碑额高6米,宽11.74米,厚4.6米,重862吨。</b>碑额四面已完全与山体凿离,并留有突出的石牙14个,以雕刻龙首、龙爪、龙尾之用。底部已近开通,已初见雏形。</p> <p class="ql-block">这是另一方向看碑额。碑额的边上就是碑身。</p> <p class="ql-block"><b>碑身高25米,宽9.84米,厚4米,重2617吨。</b>碑身三面已与山体凿离,唯东端与山体连接。</p> <p class="ql-block">北面与山体相距仅2米左右,形成人工开凿的一线天。人站在岩壁底部,仰望近10米高的崖顶,更感叹渺小的人类竟能使用原始工具打造出如此宏伟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碑身的底部已基本凿通,仅留下两端两个支撑点支撑整个碑身。</p> <p class="ql-block">若碑全部竖起来,将高达40米,重9677吨。最终该碑却在开工三百多天后停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烂尾工程,在此默默躺了六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i>(说明:上述关于碑材的尺寸和重量,已经争论了半个世纪。1957年,相关部门采用了“以步代尺”的测量工具,即以人的步长代替尺寸,最终测出高度为73.1米;1988年,江苏文物综录记载了相关部门组织的一次测量,高度同样为73.1米;而在1997年相关部门测得的数据为78米;南京文物志记载1997年底测得的数据为76.1米;可1998年底测得的数据却是71.3米。由于各方测量结果一直未能统一,2001年又由相关部门进行测量,测得的数据是62.8米,结果同样引起一番“舌战”。</i></p><p class="ql-block"><i>2005年,国旅委托南京市标准计量局下属的测试所进行测量,最终测量结果为75米,可这一结果同样遭到各方的质疑。2005年4月,负责阳山碑材景区经营的南京国旅联合旅业管理有限公司,以碑材身高75米,重约2.6万吨正式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申请阳山碑材为世界上最大的碑材。4月29日,正式挂牌“基尼斯之最”。</i></p><p class="ql-block"><i>著名的地质学家项长兴教授以申报测量单位无资质,将当初测绘碑材数据送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的相关单位“告”到国家文物局。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他先后4次对碑材进行测量,所得的数据都是58.52米。)</i></p> <p class="ql-block"><i>(但是查阅了百度介绍,几乎所有文章都和“百度百科”一样为78米,31167吨。上述数据和现场景区的资料介绍差距很大,这里采用现场介绍资料。)</i></p> <p class="ql-block">由于阳山碑材的“烂尾”,朱棣只好另起炉灶打造朱元璋的功德碑。现存<b>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楼</b>(即四方城)的石碑,是永乐十一年(1413)所建,碑<b>身高6.7米,龟趺高2.17米,总高8.87米,为南京最大的石碑</b>。额书“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2746字,是朱律亲自撰文手书。此碑即是阳山碑材的缩小版。</p> <p class="ql-block">这么大一项工程,又是皇帝亲自抓的形象工程,可在整部《明史》里却没有一个字记载!只有明朝大学士胡广的一篇笔记,和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这又给后人留下诸多猜测。</p> <p class="ql-block">由于该工程在正史和野史中均没有记载,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阳山碑材在开凿三百多天后被放弃,主要原因有三点。</p><p class="ql-block">一是与朱棣意欲迁都北京有直接关系。自永乐三年秋八月朱棣下令开凿碑材起,此时永乐皇帝已把精力投入新都北京城的建设和繁杂的巩固政权的工作上,对于南京诸事,再无精力处理。随着内部矛盾的缓和,永乐皇帝根基渐牢,“颂扬”工程的政治意义渐淡。</p><p class="ql-block">二是如此巨大的石材,根本无法运出去。走水路要开凿运河,建造大船;走陆路要建设道路,用冬天结冰后“滚木法”等运输方法,道路和木材显然都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而且即便解决了运输问题,没有巨型机械设施,如何竖立起来也是当时无法解决的(既是在今天也是非常困难的)。</p><p class="ql-block">三是有种说法,朱棣根本也没打算把碑立起来。建造巨型石碑已向天下人表明了他对朱元璋的效忠,是最有权力来继承大统的皇帝,因此此碑只具有象征性意义。一旦朱棣的帝位稳固了,这个象征性意义也就达到目的了。否则很难解释这么重大的工程,事先对施工、运输和竖立都没有任何方案,而且在史书中没有任何记录!</p> <p class="ql-block">景区改造前原来有小路可以爬到山顶俯瞰巨大的碑材(那更震撼),现在因为太危险给封住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中正在碑前晒太阳休息的是景区改造的修建队工人。在与他们交谈中得知,目</span>前通往山顶俯瞰石碑的道路、电梯、玻璃栈道正在修建中。届时这个遗迹将为更多的人知道。</p> <p class="ql-block">我以前来这里,能爬到顶上俯瞰碑材。由于当时八十年代没有手机,也没带相机,因此没有留下照片。这是在网上查到的照片,就是当时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照片下载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用无人机拍摄的碑身和碑额全景。</p><p class="ql-block">(照片下载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本游记照片除了注明出处外,均由我本人所拍;文字根据景点介绍,参考有关资料,少量引用网上有关文章,结合自己的心得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