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平峒掘进日记

纪太安

<p class="ql-block">360平峒掘进日记</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10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 三团二十连(虎坑山)360平峒峒口的小山谷,连绵的小山上长满了青葱翠绿的小树小草。往井下送风的鼓风机在轰响,新鲜的空气不停地从风筒送到平峒掘进迎头工作面。我们在平峒迎头工作面进行了简要的上下班交接。共产党员、排长侯扶印同志和班长陈有义战友很快就布好了风钻机打炮眼的位置点。</p><p class="ql-block"> 平峒的照明不是很亮,我们矿帽上的矿灯照亮了整个迎头工作面。我是副班长,第一风钻操作手。两个战友合作提着一百来斤重的风钻机、架好,战友们配合着接上风管,接上水管,装上两米半长的钢钎,按照炮眼的角度和位置点,我开着风钻机。风钻机在工作面的有限空间发出震动怒吼声,机器的底部象爪子一样紧紧地顶着地面,在空压机风动动力下,打炮眼的钢钎奋力地旋转着、撞击着一直自动向前冲,金钢钻头撞击着岩石铛铛响,水通过钢钎中心的空洞管道,强劲有力地将岩石粉末冲出炮眼外边。主平峒断面大约十多平方米,略呈梯形,我沿着梯形边缘线布好的位置打炮眼,中间位置也打了几个炮眼。</p><p class="ql-block"> 装炸药了,一筒筒的炸药,套着胶套防水,塞进炮眼,一个炮眼塞进4筒炸药,中间的一筒炸药插进一个电雷管,按照规范的安全操作,电雷管的引出正负极电线头暂时缠结在一起。我们用炮棍插入炮眼,将炸药推送到底部顶紧,炮眼口用炮泥粘土填满封紧。战友们退到安全地方,开始接线了,把所有电雷管线并联起来,确认全体人员在安全地方后,准备放炮。班长接上起爆器,转动开关起爆。放炮了,几乎是同时响,实际上是三响或四响,因为电雷管有一秒二秒三秒差别的延时起爆。我们的操作是先要炸出断面的中间岩石,然后再炸出左右或上下部的岩石。放炮后,迎头工作面的碎岩石,堆成了一座小山。</p><p class="ql-block"> 放炮以后,迎头工作面硝烟弥漫,这时风筒的风在吹散着硝烟,战友们戴着防尘口罩,打开工作面的防爆水龙头喷浇水,尽力降低迷漫飞扬的硝烟矸石粉尘。防尘口罩内有一层过滤网纸,因为潮湿影响了透气,有的战友觉得闷,把防尘口罩摘了。</p><p class="ql-block"> 敲帮问顶。带班的排长候扶印同志,身材高大,只见他戴好矿帽,手持长长的钢钎,撬动峒顶卡着的,以及两边还没有落下的岩石块,排除冒顶和落石的危情,为下一步的架棚作准备。</p><p class="ql-block"> 班长陈有义战友开来装岩机,手持控制器,将炸出的碎岩石铲上矿车。在装岩机还没开始使用时,我们是手工洋锹铲岩石矸石上矿车。那种操作,必须在爆破前,将钢板舖在迎头工作面地上,压上大石块。出矸时装车,两个战友一组,用洋锹从地上钢板上,轻松地铲上岩石矸石,再使劲往上往后甩入一米多高的矿车,那使劲的模样,就是在工作中战斗。装满岩石矸石的矿车,在铁轨上推到集中点挂钩相连,连接成小列车,电瓶牵引车带着,拉到主平峒外。</p><p class="ql-block"> 同样,在使用风钻机之前,我们也用大锤、钢钎打炮眼。一个战友扶钢钎,两个战友抡大锤。一锤一铛响,大锤收回之际,又从后面升到最高,又重重地打在钢钎上,大锤在空中运动了一个大圆圈,一锤、二锤……,每一锤都有进度,也都挺着危险。真是好一幅兵团战士英雄图画卷。战友扶钎的双手震得麻、痛。偶尔不慎,大锤擦着了扶钢钎的手套,手上有着光荣的伤痛。我们兵团战士的青春汗水,伴随着兵团的如歌岁月。</p><p class="ql-block"> 架棚,排长和几个战友从材料车上抬来三根粗大的松木原木筒,班长打开卷尺,量一下尺寸,开始锯牙口,用斧头劈好。承重受力的棚梁,棚柱,架起来后用勾钉钉住,呈门字形和梯形。两架棚依靠小长条松木板连接着,固定是用三角形鸭嘴形的小木块靠着,用铁锤打紧,靠着峒壁。</p><p class="ql-block"> 班长丈量一下今天一个班的工作进度:进度一米五。主平峒整体向前推进,包括挖好右边地上水沟,铁轨向迎头工作面舖设……。</p><p class="ql-block"> 接班的战友到了。我们又进行了简短的交接班。</p><p class="ql-block">(作者注:根据原日记整理,谨以此文献给三团二十连全体指战员。记忆我们经历五年的兵团岁月,记忆兵团战士奋战于国家煤矿事业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兵团建制的光荣业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