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铺设“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22个大屠杀幸存者脚印,最后将由222块有脚印的铜版和178块没有脚印的铜版相间铺设而成,将永远铭记着中国历史上那段令人揪心的一刻。</p><p class="ql-block"> 2002年12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第二人脚印,是南京市鼓楼区公安分局离休民警骆中洋的脚印,2014年2月18日因病离开我们,和他儿子骆惠刚相识后,了解了他父亲的往事,他将其收藏保存的老照片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从他父亲往事中了解到,骆中洋1919年11月1日出生于广东惠州,1936年参军,在惠州训练近一年,编入83军156师466旅931团步炮连士兵,参加了保卫汕头、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亲历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大屠杀幸存和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中秋节,骆中洋跟随部队到了汕头,为防止日军从那里登陆。在汕头守卫了半个月之后,部队来到广州,从花县出发取道汉口开赴淞沪战场。到达上海的时候,淞沪会战已经打了两个多月,没过多久就开始撒退了,驰援南京的路上,部队不断遭受日军的袭击。一边走,一边打,时时刻刻都处在战斗状态”一路奔波,疲惫异常。</p><p class="ql-block"> 南京沦陷前几天,骆中洋所在的部队开到了南京中山门外。日军当时正在猛攻几座城门,守军伤亡惨重,“据说本来要在南京守6个月,可是到南京两三天后,撒退的命令就下来了,”12月12日,“夜里八九点钟,就撤退了,撤往挹江门。</p><p class="ql-block"> 撒退过程中,连队也分散了,骆中洋和一些战友从挹江门城墙上顺着帆布带滑出城外,想去下关乘船过江。“道路上都是散兵和百姓,很多人拥堵在一起。”江边停着几艘大轮船,船上的人已经挤得满满的,“可能超重了,不能开”。看到无法过江,骆中洋跟着零散的部队,向上新河方向冲杀突围,他们没能成功,于是转向水西门方向前进,到了半路上,“发现了一万多名手无寸铁的同胞,被100多名日本兵包围着”。在这里,骆中洋也被俘虏了、突围过程中,骆中洋把军装脱了,而作为炮兵,他是没有常备武器的,所以,看起来就像是普通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这时是13日上午7时,天已经亮了,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人群,日本兵用很多机关枪,成排架好,枪口对准中国人,并限令大家面朝枪口,个个要跪下。骆中洋说:“我心想,如果日本兵突然扫射,跪在地上的人,恐怕一个都跑不了。于是他开始劝周围的人赶快离开现场逃命,可是得到的回答是:“国际法是不许杀害俘虏和无辜百姓的,不要怕。”骆中洋只动员了两个人,和他慢慢移动,走走停停,趁日军不注意离开了现场,“到附近的居民草房里躲避下来”。骆中洋在草房中注视着日军包围下的人群,过了一阵,日军的增援部队来了,加强了外层包围的兵力,步枪上全上了刺刀,枪口一律对准人群作射击姿势。可是他们这时并没有开枪射击,而是赶着人群往三汉河方向走,日本兵在两侧和后面持枪驱赶“我们以为日军不杀害他们了,也跟着到三汉河去,到了一座木桥时,看见前面日军布置了更多的兵力,形成一个大包围圈,杀气腾腾,看到人群中有走出行列的,就用刺刀刺杀,好多人倒地惨叫而死。”骆中洋说,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超出了他的意料,“心想早知应该留在草房。隐蔽多安全啊,跟到三汉河来却是送死,非常后悔。</p><p class="ql-block"> 他们被赶到三汉河木桥以西数百米的南面河边,估计应该有两万多人被围着,“人靠着人挤在那么一大块地方,很多人都己经意识到自己将要被屠杀的命运,他们不想受日军屠刀之辱,有的用头撞墙,有的跳入河中自溺而死,有的会游泳,则想从河里逃生,被日军射击而死在水中,日军没有在河边实施屠杀,而是把人群赶到岸上大同面粉厂(后更名有恒面粉厂)的广场,这时大约是上午9时。一个身材矮小的日军头日开始向人群喊话,喊话通过一个翻译传出来,让人们异常气愤的是最后一句,“现在问你们要怎么死法?是要用机枪扫射、用步枪打,或是用汽油烧、燃烧弹烧死呢?还是用刺刀刺死呢?</p><p class="ql-block"> 人群中有的陶大哭,有的喊冤枉,哀鸣声震天。”没过多久,日军头目宣布采用刺刀来杀人,并且马上开始行动了。他们从人群的前面排头,每次十个人,用绑腿布绑成一排,押到河边,用刺刀刺死,尸体倒在河水中。骆中洋离排头位置只有十几米,看样子很快就要绑到他了。他灵机动,从人群的前沿很快移动到了最后的排列”,骆中洋蹲在后面的空地上,靠近居民的茅草房,日军一排一排地刺杀,到下午4时多的时候,“被围困的军民已经有70%被杀害,推倒在水中”,正处隆冬,日短夜长,4点多,天就快黑了。而日军也改了杀人的方式,把剩下的人赶到河边改用机枪扫射。骆中洋和另外两个人乘机挖墙进了草屋,进入隔壁暂时躲了起来,何机再逃,河边频频传来机关枪射击的声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三汉河的两万人集体屠杀只不过是日军进城后集体大屠杀的其中之一,南京城的其他地方,江东门、燕子矶、草鞋峡、幕府山等地也发生了几千人到几万人不等的集体屠杀。在南京沦陷期间,他的生命多都次悬于一线,九死一生,……………………。</p><p class="ql-block"> 离休后骆中洋本可安度晚年,但南京大居杀的惨痛经历让他寝食难安,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真相的卑劣行径让他愤怒。</p><p class="ql-block"> 骆中洋以"一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身份″出现公众视野,于1997午和2001年和其他幸存者一起到日本,美国金山等地讲述南京大屠杀经历,“我就是活生生的"证据",要在有生之年向更多的人讲述这段历史的真相,声讨日军在南京的暴行。</p><p class="ql-block"> 85年过去了,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最近经南京侵华日军爱害者援助协会认证,登记在册的生存者仅剩下59人,见证者正在凋零,但血与泪的历史不允许抹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第九个国家公祭日时,重发短文缅怀纪念,铭记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鼓楼公安分局离休民警骆中洋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开工仪式上</p> <p class="ql-block">铜版路起点第二人脚印,是骆中洋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屠杀生存者、证人</p> <p class="ql-block">接受小记者采防</p> <p class="ql-block">参观遇难同胞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