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r></h5><h5>【又一村】摄图漫笔/探寻千年古村(70)</h5><h1><b><br></b></h1><h1><b> 芙蓉原名叫王村</b></h1> 摄记于 2014.08.27湖南永顺王村古镇<div><br></div> 芙蓉镇地处湖南省西部的永顺县,位于酉水之滨,南距吉首市66公里,西离县城45公里,北距张家界70公里。芙蓉镇,原名王村,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谢晋的一部《芙蓉镇》使之名扬天下,也让这个原本叫王村的小镇被外地人习惯地称为“芙蓉镇”,2007年8月23日,这个古镇正式更名为芙蓉镇。<div><br></div> <br> 芙蓉镇被人们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土家古镇”,瀑布一般宜远看,但芙蓉镇村口的芙蓉瀑布不仅可“远看”、“近观”,还可“穿行”。从芙蓉码头开始,沿着河岸,有条游道从瀑布背面一直延伸到河对面。沿着这条游道钻进瀑布仰观,倾泻而下的瀑布更像即将编成“布”的丝线挂在织机上,而溅起的水花,让人又真切地体验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水流下泻形成的水雾如花絮扑面,让人想躲避又想亲近。<div><br></div> <br> 坐在芙蓉镇的酉阳宫里边喝茶边观瀑,看对岸临崖伴水而建、错落有致的古镇土家吊脚楼,确是一件美事。当地人说,若是雨雾天气,在这里看古镇,有种身在仙境般的感觉。<div><br></div> <br> 芙蓉镇依河而建,并列一上一下新、老两条街。新街马路两边错落不齐新旧不一的楼房、零零散散生意冷清的街边小店显得有点凌乱,而正在翻新的民宅和正在拓宽的马路,使人的古镇的未来有点担忧。旅游的景点都在老街。<div><br></div> <br> 时值8月下旬,午后的阳光还是那么强烈,以至于老街居民都躲在家里午休,古镇显得人迹稀少,有点冷清,从广场沿着窄窄的巷子一直往里走,很平常的青石板路、偶尔蹿过的小狗、悠闲坐着聊天的老人,寂静、幽深,似曾相识。偶有不时走过的游客、赶集的山民,为小巷增添了人气。<div><br></div> <br> 从码头开始绵亘而上的石阶,那是一条长达五里贯穿古镇的青石板路,它没有名字,于是人们就直接管它叫五里长街。踏上古街,似乎踩在被悠长岁月遗落的碎片上面。路边接踵的吊脚楼里分布着各式的经营店铺:旅游用品、小饭店、米豆腐店、织艺店等,但是缺乏规范小街显的拥挤、凌乱。<div><br></div> <br> 沿着芙蓉镇古镇石板街远远望去,总感觉芙蓉镇五里青石板街就像一本线装古籍的书脊,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又稳重地摊在酉水河边,那书页上凌空的吊脚楼和发生在楼里楼外的悲欢离合便随岁月而动,演绎出许多铿锵温馨、跌宕起伏的故事来……<div><br></div> <br> 有趣的是,芙蓉镇老街上米豆腐店沿街都是,每一家都挂出电影《芙蓉镇》的剧照,以示自己的正宗。20年前,一部电影把“深居闺阁人未识”的这个小小村镇,从地图上寻找出来,放在世人面前,然后将影响这里的多少代人,甚至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从那以后,曾经与世隔绝的宁静被打破了,而这种深刻的影响,大概就是从一碗米豆腐开始。其实在电影拍摄之前,米豆腐就早已是这里的特色,为什么要依赖那一个虚构的故事呢?<div><br></div> <br> 如今的芙蓉镇也算是福不忘思源,先不讲满街的米豆腐店争先打出的“正宗刘晓庆米豆腐”招牌(不知这算不算侵权,乐于打官司的晓庆阿姨会不会什么时候也来打弄一把)。坐在刘晓庆米豆腐店慢慢吃品一碗细腻、滑嫩的米豆腐,本不知米豆腐是啥玩意,初以为是一个姓米的首创的某种加工豆腐的方法,见了才大跌眼镜,没这么文化,原来都是想多了,所谓米豆腐,就是做成像米浆做成豆腐一样的形状,和豆腐没什么关系,就这么简单,刘晓庆的米豆腐根本也不是豆腐形状了,细的像面条,大的像面疙瘩。<div><br></div> <br> 傍晚还未来临,长街上的小吃店就纷纷亮起昏暗灯光。除了米豆腐,还有各式家庭式小店,全都是当地人从自己家分出一块地方来顺带做的。鲜甜的桂花鱼,以及肥美的“天下第一螺”,和米豆腐一样,成为那里最难忘的美味。<div><br><div><br></div></div> <div> 在村子里一座贞节牌坊旁,又发现清心透凉的另一种美味———冰镇土家自酿糯米酒。那天天特热,米酒加冰块当饮料,连喝三大碗,那个透心凉,真叫那个爽。殊不知这米酒后劲很足。走在街上脚下打飘,有点武松喝了三大碗去景阳冈打虎的感觉。</div><div><br></div> <br> 相比之下,更喜欢地道而不施粉黛的老名字——王村。<br> <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