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共教研,齐头并进同成长——记文昌市罗豆农场中心小学数学公开课教研活动

陈明山

<p class="ql-block">  北雁南飞,秋收冬藏。虽已入冬,但为了不断夯实教师专业的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又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数学公开课教研活动,是由符雪清老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此次活动分为备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通过集思广益、展现自我、取长补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备课环节</span></p> <p class="ql-block">  先由符雪清老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潘家壮老师认为:教学目要详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符合教材内容,教学设计有些杂,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年龄较小,不容易把握,7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编写是本节课的亮点,设计开放,教师上课语言要精炼,内容不能过于繁杂。</p> <p class="ql-block">  吴多威老师:在复习就知这一板块,让学生知道乘法口诀前两个数是两个因数,最后的数是积。</p> <p class="ql-block">  潘惠老师认为:重难点的设计要联系学习目标来设计。</p> <p class="ql-block">  潘怡老师认为教师语言要亲切些,这样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学目标中设定用七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在符雪清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还有教学设计中练习设计这个不是很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设计一些诗句,儿歌等方面的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的备课记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上课环节</span></p> <p class="ql-block">  符雪青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七的乘法口诀》</p> <p class="ql-block">  符雪清老师以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动物图案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你看同学们听课多认真啊!</p> <p class="ql-block">他们都举起了小手,积极地回答老师提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共同编制了7的乘法口诀。</p> <p class="ql-block">精心设计了练习,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可以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评课环节</span></p> <p class="ql-block">  符雪清老师先说她上这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我觉得在这节课上,我与学生的交流始终很生硬,没有做到很好的融为一体,也就是课标中所提倡的“合作者”、“参与者”,使课堂气氛不活跃,和学生的表达总是有隔膜。课堂细节,更是有许多地方没做到很好,流于形式的地方也是有的,而且在练习设计上,也忽略了要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的问题,毕竟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少数,而检验学生是否会应用口诀,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行。</p><p class="ql-block"> 一节课总是会带来很多预设之外的情况,这些考验着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更考验着老师的教育机制,每每上过一节课,都会有教学设计不周全的感觉,希望可以不断努力,将遗憾做到最少。</p> <p class="ql-block">  潘怡老师:符老师这节课引领学生去探索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点拨很到位,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得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特别是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七巧板拼组各种图形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p><p class="ql-block"> 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拓展利用七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那教学效果会更佳。</p> <p class="ql-block">潘家壮老师:符老师讲授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教学导入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清晰,利用学生喜欢的教学资源和情境进行教学,通过七巧板拼图理解几个几相加的和用简便方式乘法来计算。伴随着完成表格的过程,依次掌握了期的7的7个乘法口诀,教学过程稳抓稳打。新课过程用了提问、引导交流、总结概括等方法,教学效果好。通过当堂背诵和读记,以及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p><p class="ql-block"> 不过符老师这节课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没有用好。使用七巧板表示几个几的时候应该让学生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组成 再结合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理解,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择优的数学思想。通过图形与数字的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同时,老师也要提高对知识的及时概括和总结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谢芳华老师:符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环节完整,教学步骤紧凑,教学效果好。在课堂上,老师利用七巧板引入新课,结合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学习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列出7的两道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说出算式的由来,组成并编写7的乘法口诀,整个课堂能真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本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把枯燥无味的口诀学习变成动态有趣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潘惠老师:我觉得符老师的练习设计很有层次,比如出乘法算式在下面填出是用哪一句口诀算出来的,这就是近到当前。还远到古代,比如计算唐诗的字数,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数字就在我们身边。可能再学7的口诀之前,有些学生很早就会背了,所以记口诀这一环节时间可以适当少点,步子大点,而练习的地方时间可以再多点。</p> <p class="ql-block">  林英华组长:符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难点,这节课从两个环节来教学,环环相扣。第一环节:探究新知。符老师,上课一开始就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七巧板拼图来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这里,我觉得符老师还是放不开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在课堂中表现,我觉得老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第二环节:巩固练习。符老师设计的练习由浅入深来巩固7的乘法口诀,有层次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深度发展。</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的评课表。</p> <p class="ql-block">  研而不联则浅,联而不研则空。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教研,把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此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教研活动已完美落幕,但教研之路仍道阻且长,每一位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附身耕耘,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路欣赏,一路采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路吐蕊,一路芬芳。 </span></p>

学生

口诀

乘法

老师

教学

教研

这节

练习

算式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