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文化符号的“魏晋风度”,也作魏晋风流,在嵇康身上被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也注定了他是可望而不可即、照彻千古的白月光。</p><p class="ql-block"> 貌美</p><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出美男子最多的时期,但古籍书里对美男子的长相大多三个字:美姿仪。士族阶层讲究容止,这是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唯独三国时曹魏的大名士嵇康,记载得比较具象:身长“七尺八寸(一米九左右)”;打得一手好铁;“萧萧肃肃如松下之风,酒醉时倾倒若玉山之将崩。”“远迈不群”“龙章凤姿”“爽朗清举”“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据上所述,眼前就勾勒出这样一个形象:高大魁梧、英俊白皙、潇洒不羁,深具阳刚之美。嵇康之颜,哪里是“美姿仪”三个字所能一笔带过的?足见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洒脱</p><p class="ql-block"> 他崇尚玄学,长于清谈;惊才绝艳,笔下有风雷之音;长期不洗澡亦有“扪虱谈天下”的从容。他爱携一把琴游走自然山水,风采潇潇,村野山民见之,一眼惊鸿,无不视为神仙。</p><p class="ql-block"> 避世</p><p class="ql-block"> 士人是一种属于社会精英的知识群体,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算特殊阶层。政权对士人的态度是:拉拢,拉拢不了就灭掉。当时有一日之间名士减半的说法。长期的战乱生命的无常,让知识分子们忧心,入世,就得面临政治立场的选择,只能避世。匡扶天下,本是男儿之志。这些名士谁不自恃有王佐之才,又怎甘心委身江湖?避世的他们内心并不全然是潇洒的,苦闷是自然的。</p><p class="ql-block"> 嗜酒</p><p class="ql-block"> 从东汉末的三国起,到隋朝统一全国,魏晋南北朝分裂了三百多年,城头频换大王旗,是为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与此相悖的是:如此剑与火的时代,却也是一个诗与酒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句话是千百年来多少士人不得志时的聊以自慰?大隐隐于酒,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竹林七贤的狂歌痛饮、啸叫山林,看似洒脱,实则是借长醉中来拥有一切,以沉沦做无奈的抗争。嵇康也未能免俗。</p><p class="ql-block"> 至性绝交</p><p class="ql-block"> 归隐的人都有一种“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的理念。嵇康生性恬淡寡欲,见素抱朴,又深受老庄清净无为的思想影响,是不屑做官的。不做就不做吧,拒绝就是,但嵇康反应很激烈,他不但拉黑了山涛,还写了篇长微博《与山巨源绝交书》怒怼,长期置顶,并转发朋友圈。这下子,传遍仕林。</p><p class="ql-block"> 从容赴死</p><p class="ql-block">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冯友兰概括的魏晋风流的四要素,在我看来,嵇康是风流中的风流,因为他还多具备了一样:气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遑论嵇康。司马昭的手下弑杀了当时在位的大魏皇帝曹髦,曹髦是位恭谦仁德的大好青年。如此恶径,嵇康不齿。所以对山涛举荐他做官是愤怒的。</p><p class="ql-block">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果然。当时的大才子钟会就嫉妒他,他俩的政治立场本就不同。嵇康在遭人陷害身陷囹吾时,钟会向司马昭进献谗言,说嵇康是卧龙,不可起用,须除之而绝后患。</p><p class="ql-block"> 嵇康在洛阳东市处决时,三千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拜他为师豁免死罪。这无疑更是捧杀了他。如此大的影响,司马昭岂能留你?精神领袖若不为统治者服务,必是死路一条。</p><p class="ql-block"> 广陵绝响</p><p class="ql-block"> 走向刑场的嵇康,身长一米九,气场九米一。他索来古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成为生命绝唱,也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这袅袅余音中,我们或许可以想见他在《给山巨源绝交书》中说“我性格直爽、心胸狭隘,对很多事不能忍受”“有傲慢懒散的缺点;又不懂得人情世故,不能随机应变”,这样的性情,读来多么熟悉。拥有这样性情的人,是有精神洁癖的,注定不能与社会圆融。这也注定了他不容于世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永恒的白月光</p><p class="ql-block"> 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如是说。居于庙堂之高还是处于江湖之远?这样的抉择一直困扰着千百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嵇康虽隐于山林,却知自己是曹魏皇室的女婿,曾官拜曹魏的中散大夫,作为一个士人,应从一而终,不做三姓家奴。虽然憎恨司马篡魏,但太祖有能力不代表子孙有能力,政权的更迭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他仍拥有家国天下不变不忘的赤子之心。他知道,好的国家,需要文臣殚精竭虑,武将马革裹尸。所以面对司马王朝,这个儿子长成后的国家,他希望儿子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肱股之臣。鹤立鸡群的嵇绍,一身正气,有忠勇遗风。深知杀父是私仇,忠君是大义,终不负父望,为保护司马昭的孙子晋惠帝司马衷身中数箭,血溅帝袍而阵亡,被赐谥忠穆。</p><p class="ql-block"> 悲哉!壮哉!嵇康拒绝功名利禄的态度,托孤于山涛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或许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好的方式和选择了了,这多少还是和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有着相似的,满地都是六便士,而他们却抬头看见了月光。</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嵇康的形象和精神皆有清雅之姿,堪称完美他在《广陵散》的绝响中成为了中国文人心中的一道永恒的白月光。</p><p class="ql-block">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抹白月光,那是一个有着明月朗照气度的人,是我们至纯的美好情感。幸有嵇康,让我们有白月光可念,足慰平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