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在“双减”背景下进一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12月7日晚,我校初中部党员教师以开展“主题党日”志愿者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家访。</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要想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家访”便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座爱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当老师敲开孩子家门的那一刻,也就敲开了家长的心扉,老师们深入家庭,关心孩子的认真态度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相迎。</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孩子心灵,积极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心理状态等,并与家长共同商讨、切磋教育孩子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家访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家校沟通的桥梁。老师上门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p> <p class="ql-block"> 家访过程中,老师们也给予了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小建议:</p><p class="ql-block">1.以好习惯为切入口,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培育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帮助孩子们在“双减”时代找到新的支点,新的方向;</p><p class="ql-block">2.新时期,了解社会的关切和期盼,正确的认识孩子的学习成绩,缓解心理焦虑,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p><p class="ql-block">3.与孩子们多参加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引导孩子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现在科技的进步,早已让我们习惯于通过电话,微信等便捷的方式交流信息,但家访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因为家访这种家校沟通方式不仅具有一定的仪式感,而且它也是我们教师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实家庭教育情况的需要,更是我们有效解决学生问题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教育需要交流,需要协同,更需要行走。通过本次大走访,老师们与家长近距离沟通,家长们对“双减”教育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家庭教育的方向更加明确,家校协同、步调一致必将推动学校发展迈向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总策划:曹平</p><p class="ql-block">策划: 肖国年 罗建明 党玉龙 苏振华 常旭锋</p><p class="ql-block">监制:王晓武 刘春明 景伟德</p><p class="ql-block">审稿:雷震域</p><p class="ql-block">编辑:刘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