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村航拍图 鸿园愚叟拍 夏浚,明代玉山六都人。其文集《月川类草》卷六《重建沙川桥记》称“玉山县治东南十五里,为沙川,昔为墟为镇……我夏氏世居川上。”清同治版《玉山县志》卷一·地理志·津梁:“沙川桥在招善乡六都,嘉靖癸巳(十二年,1533)重建,里人夏浚记。”可见,六都村原名沙川,夏氏很早就居住在这里了,具体时间无考。沙川桥至今已488年,仍坚如磐石,应尽快列入文物保护。《月川类草》卷八《告九鲤湖神祈梦文》称“某江西玉山人,世居招善乡吴田里良田社。”及《告风洞山神文》“某系江西玉山招善乡吴田里良田社人氏。”即六都原属招善乡吴田里良田社。 夏浚文集《月川类草》万历六年刻本 沙川桥 鸿园愚叟摄 只是夏浚生卒,文集、家谱、县志均无记载,实属遗憾。只能从有关史料去推断。一是由《月川类草》卷八·《先考封承德郎直隶庐州府通判公行状》:“先考承德公讳瑛……正德初为醴陵知县……时逆瑾盗政……邑人徐郎中廷用守正,忤瑾,没,犹逮其孥,官校将亲收其家。公从容说曰:‘钦差,责在县官。’徐子一麒毅然请行,会瑾诛,得免。……癸酉(正德八年,1513),擢庐州马政通判。”得知,夏浚父夏瑛,明正德五——七年间任湖南醴陵知县(刘瑾正德五年八月伏诛),八年“擢庐州府马政通判”。由同卷《沙川处士伯氏惟信墓志铭》得知,夏浚长兄夏潮生于明成化乙巳年(1485)。再由卷五《唐达溪别序》:“予昔童子时,侍家君勿斋公于醴陵,获从其大夫士游。……余少狂,不事举子业,视之若秋毫浮烟。”得知,正德五——七年间夏浚应为十余岁少年。由此推算,夏浚当在弘治初年(1488—1498年间)出生。二是其文集《月川类草》最晚作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1962年4月在六都乡沙帽村嘉湖山发掘的夏浚墓中一张地券上写有:“惟大明嘉靖四十年十月初一日囗越广信府”字样,由此推算,夏浚当卒于嘉靖四十年(1561),寿六、七十岁之间。 夏浚墓葬地——沙帽村嘉湖山,当地人称象顶乌沙帽,故名沙帽,村系因此而得名 鸿园愚叟摄 1985版《玉山县志》 夏浚生平。同治版《玉山县志》卷八·人物志·儒林记载:“夏浚,字惟明,号月川,嘉靖进士,授海盐令。盐滨海,浚甫至,曰:‘此浙西要地也,城筑宜亟。’后倭寇变,阖邑晏然,人服其远见。迁祠部郎,一时奏议出其手,考入宗庙,仪礼尤称旨,肃皇赐金帛,缙伸荣之。升福建提学副使,造士有声。寻转温处兵备,时浙东海寇猖獗,浚授方略,鹗渚、平阳、庆元、金盘相继奏捷。广右狼兵骄悍,浚歼其渠魁,军中肃然。擢广西参政。致仕家居,著有《月川类草》、《怀玉书院志》,博取昭代典章,仿朱子纲目,勒成野史三十六卷,题曰《皇明大纪》。”据《月川类草》等史料考证,夏浚为嘉靖八年(1529)进士,九年春任浙江海盐县令,十二年调礼部祠祭司任职,十五年六月母丧,十六年八月父丧,由此推算,嘉靖十五年六月至十八年底当在家服丧。二十一年六月由礼部郎中(正五品)出任福建按察副使提调学校(即提学副使,正四品)。二十四、二十五年任温(州)处(州,今丽水)兵备副使。二十五年底被弹劾,回乡编撰《皇明大纪》。三十三年六月出任广西右参政(从三品),三十四年底再次被劾,三十五年春回到了玉山,此后一直居住于玉山,直到逝世。 夏浚虽官至“副部”,但“工作”时间很短,前后仅十六年,“工作”上也没有太多的建树,对家乡玉山却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在程敏政编撰的《汪文定公集》基础上,收入了汪应辰的状元卷——《廷试策》、南宋参知政事楼钥所作的《汪文定公行实》,以及《谥议》等,为后人研究、了解汪应辰保存了最为珍贵的史料,否则汪应辰的很多事迹将无从知晓。夏浚在《刻汪文定公集序》中写道:“玉山后学夏浚撰:此宋玉山汪文定公集也,全集五十卷,今亡。兹刻仅十二卷,盖学士篁墩程公摘抄自阁本者,云乃冠以《廷试策》,附以遗事、若传,总为十四卷。……嘉靖丙午月正上日。”即嘉靖二十五正月刻。此刻本现仍存。现存的二十四卷四库全书版汪应辰文集——《文定集》就是在此基础上,再从《永乐大典》残卷中查补了一些漏篇辑成的。 嘉靖二十五年刻本 二是促成了怀玉书院的建成。夏浚一生追奉心学,青年时期曾拜与阳明一同讲学的另一位心学大师湛若水为师,后“私淑”阳明(即未正式拜王阳明为师,私下敬仰并学习阳明心学)。两次被劾,深感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于是立志教化。第一次被劾回乡八年,大多居住在怀玉山草堂书院(编撰《皇明大纪》)。再次被贬,又来到了草堂书院。这时,玉山教谕吴铸也跟夏浚建议兴复书院,“以倡明正学,鼓动风行,而士知向方矣。”(卷五《赠吴芦溪学谕迁象山令序》)于是,夏浚就写信给时任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要求修复书院,给还院田(说是部分院田被寺院占去了)。嘉靖三十六年,王宗沐来到了怀玉山,“诸生陈维新辈来言复书院田,而僧觉荣亦具白诸僧不法及所以废书院事。”(王宗沐《怀玉书院碑》)认定寺院是朱熹讲学时的书院旧址,要求寺院将房产和院田全部归还书院,而且还将殿口东岳庙和广丰博山寺的田产一并划归怀玉书院所有,建成了规模盛大的怀玉书院。书院建成后,夏浚一面写信邀请广丰巾石吕怀与王阳明大弟子钱德洪一道出任山长;一面积极邀请各处名家一齐上山聚会,促成了嘉靖三十八年和三十九年两次规模盛大的讲学大会(均达100余人,著名的王学弟子基本上都来了),并叫人刻将盛会刻石(三十八年盛会刻石已找到);一面编印王阳明的有关文集,如《朱熹晚年定论》、《归越录》、《阳明先生敷奏录》等;亲自编撰《怀玉书院志》(惜该书早已失传)。后来,钱德洪还在此编辑了《阳明年谱》。“东南数省王门弟子皆来赴会,一度成为南方王学讲学基地,《阳明全书》、《阳明年谱》均在此辑成。”(季啸风主编的《中国书院辞典》)怀玉书院是玉山最重要的文化积淀之一。怀玉书院的建设,促进了阳明心学在玉山的传播,进而,促进了玉山思想解放,创造出了辉煌的造纸文化,造就了玉山辉煌与繁荣。 嘉靖三十八年怀玉书院盛会石刻 尤觉人摄 夏浚为玉山人民作出了永世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玉山人应该永远纪念他,建议在六都村建一夏浚广场或公园,纪念夏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