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在坦洋,凯学而归——福安一中2021级高二7班研学之旅

小铁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国家提倡“新课程,新教材”的双新背景下,将研学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学线路以“茶”为题,以“旅”为媒,引导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增强对坦洋工夫茶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理解,拓展视野,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让学生在愉快的旅途中学会识茶,体验采茶、制茶,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茶文化知识。</p> 浓浓茶香—坦洋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云山下坦洋乡,小武夷名不妄扬。”福安郭旻诗说的便是中国“坦洋工夫”之乡——福安市坦洋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行村内,茶铺沿街设立,茶香四处飘逸,古廊桥、古民居、古茶坊等古建遗存,述说着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迷人的茶人茶事。</p><p class="ql-block"><br></p> 廊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廊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年,先后历经三次重修。桥长39米,跨31米,单孔跨度5米,高11米,桥面阔三开间,进深十五开间,歇山顶,中设神龛,奉祀真武大帝以镇水患,故称“真武廊桥”。如今该桥既是茶叶交易场所,也是乡民祭祀祈福的地方,成为福安市坦洋村入口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横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横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施光凌创建的“丰泰隆”茶行旧址,外观三层,每层11开间,是制茶与卖茶的基地,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福宁中学的校址。</p> 茶文化历史展示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在坦洋村茶历史文化展示馆内,导游为学生详细讲解了坦洋村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取得成就以及其中坎坷。在一件件历史文物和一段段历史图像前,大家驻足观看,听取介绍,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茶园山路,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学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主要趋势,“坦洋工夫茶学堂”的成立,是为保护坦洋工夫红茶制作技艺而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引导茶企革旧变新。</p> 茶香万里—坦洋茶场 茶博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更加了解“坦洋工夫”茶文化,我们还走进了福安农垦集团的坦洋工夫茶博馆,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坦洋村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取得成就以及其中坎坷;也看到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紧随时代脚步,追根溯源,保证产品质量。</p> 知茶趣—现代化生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立了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实现了手工制茶到机械制茶的转变。未来把更先进的互联网思维融入茶业,搞跨界,让坦洋工夫走向更广阔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踩在泥泞的红土地上,呼吸着最纯净的空气,望着铺天盖地的绿,听着专业采茶大师讲解茶史和茶采摘常识,体验着富于诗意和艺术形象的劳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体验制茶是坦洋工夫红茶文化的传承中枢,承载了坦洋工夫红茶的厚重历史,研习班的技艺大师指导学生体验进制茶工序,学生可以了解坦洋工夫红茶的制作工艺及流程,亲身体验茶叶采摘后从萎凋、揉捻、解块、发酵、烘焙、精制等多道工序。</p><p class="ql-block"><br></p> 福云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建筑取名为福云阁的寓意。一是坦洋工夫核心区位于福安白云山,有云端茶之意;二是省茶科所选育的福云6号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也是全国推广面积唯一上百万亩的茶树品种;三是对客人的美好祝福。</p> 茶种万千—茶科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茶科所内至今还保留着张天福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宿舍,今命名为“第一宿舍”。就是在这座简朴的房屋内,张天福与科研伙伴将福建从手工制茶带入到机器制茶时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茶文化,轻嗅淡茶香。将劳动教育与茶文化活动相结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配合参观考察、讲解交流等方式。此次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受茶文化历史、体验制茶的过程中真实了解到中国茶文化,传承红色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