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阅读能致远,书香能修身。”阅读不但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好书,如灯塔,照亮前程;似导师,循循善诱;像朋友,可以温暖心扉。为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启航中队五年级二班在班主任李老师连续这几年的陪伴下阅读《跟着名家学语文》,上周我们刚结束了“冯骥才篇”名家阅读周,孩子们多思多想,多聆听,多学习,李老师让学生们选择一篇自己最有感触,最有共鸣的文章作范文,跟着名家学写作,先读后写,读写一体,取名家之精髓,促自己之成长。</p> <p class="ql-block"> 《跟着名家学语文》是由琦君、冯骥才、梁晓声写的作品之中,精选一小部分给大家阅读。这本书就选了九篇琦君的散文:《桂花雨》、《喜宴》、《粽子里的乡愁》、《外祖父的白胡须》……读琦君的作品,被琦君真真切切,平易朴实,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所深深吸引了。琦君的散文,平易朴实,从不求惊人之语,追求真切温和,能够真实的触及人的心灵与灵魂。</p><p class="ql-block"> 冯骥才的《苏七块》、《好嘴杨巴》、《泥人张》、《认牙》……冯骥才的作品人物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武夫,有的是船夫,他们有的卖画,有的做包子,有的捏泥人,各行各业,形形色色。冯骥才居然也可以把他们日常生活奇事表达得那么鲜明。特别是苏七块的死认规矩,杨巴的心思灵敏,泥人张的手艺高超,做人有骨气等等。更令人佩服的是:冯骥才笔下把医术高超,记性差很差,记不住人的华大夫。最后却写到华大夫靠认牙就认出了看牙病的要犯。这情节一波三折,冯骥才用悬念制造阅读的好奇,用出乎意料答案,让读者拍案叫奇,这就是他的写作的秘诀之一。</p><p class="ql-block"> 最后还从梁晓声的文章中知道:父母之爱,不是用来歌颂的,歌颂父母的苦难,是羞耻的。父母的爱,是做儿女永远也无法回报的……</p> <p class="ql-block"> <b>冯骥才简介</b></p><p class="ql-block"> 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县人,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p><p class="ql-block"> 1977年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p><p class="ql-block">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阅读《跟着名家学语文》“冯骥才篇”后,以名家的结构写自己故事的文章,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就这样,在读中感悟,在写中提升,学好语文好难,学好语文又是那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 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每一颗童年的心灵在自由徜徉。童年,因读书而美丽,有书相伴的日子,阳光明媚,你们,安静读书时的样子,真美!</p> <p class="ql-block"> 阅读是品味课,品味文字,品味作者,只有自己亲自读了之后才知道真切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老师告诉孩子们,不光要读好书,还要会思考,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p> <p class="ql-block"> 相信在李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感受到了阅读的无穷魅力,在书香的熏陶下快乐成长,从书籍中吸取营养,继续跟着名家学写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