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冬天</p><p class="ql-block"> 以前的冬天比现在冷。很多同学上学时拎着用铁皮罐头盒自制的火笼取暖。每当上课预备铃响后,教室里就传出‘’嗵嗵‘’地跺脚声,要等到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才会嗄然停止。课间休息时,大伙儿靠在向阳的墙边挤成一团,叫挤暖。</p> <p class="ql-block"> 那时经常下雪,雪后房檐下总会结有一尺多长的冰凌。我们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拿到学校去和同学们的比长短、比大小;用它当宝剑相互打斗;甚至会把它当做冰棒用舌头去舔着吃。有一天,天特别冷,霜特别大,冰特别厚。我们从一潲水缸里捞出一块特别大的冰,用炭火在上端烫个小洞,穿根稻草绳,把它当成鸣锣开道的大锣抬到学校去比大小。当然啰,将冰凌、冰块拿到学校去玩,避开老师是必须的,否则被老师发现了就少不了挨批。不是吗,这次将冰块抬到学校去就被老师逮住了,换来的是扫本班卫生责任区一星期(六天。)</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十一、锅巴(冻米糖)</p><p class="ql-block"> 到了腊月,就离‘’年‘’不远了。一过腊月二十四(小年),家里的年味也越来越浓。大人们忙着下米酒、煮瓜子、炒花生,上街买鞭炮、对联,买用米糖制成的糖粿仂、香烟糖等等。香烟糖,乐平独有的食品,它把用白糖、芝麻、桂花调成的馅料,裹入用麦芽制成的米糖里,在加热的状态下均匀地抽拉出皮厚不超过 1毫米的长条,并剪成香烟长短,称‘’香烟糖‘’。</p> <p class="ql-block">乐平香烟糖。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抽糖。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但要说最高兴的事,还属家里‘’碾锅巴‘’(做冻米糖)。‘’碾锅巴‘’的那天,我们(必须是男孩子)洗好脚,换上新鞋安静而兴奋地坐在一边。看着请来的做糖师傅碾锅巴,只见他将米糖熬好后,逐一放入冻米、花生、芝麻,等搅拌均匀后倒入专用箱内,表面辅上干净的布或毛巾,这时我们就迫不及待上去踩压,而且踩压得十分专心,犄角旮旯都不放过。踩紧后迅速去掉木箱,将其切成一块块薄片。当我们吃着自已踩压的‘’锅巴糖‘’时甭说有多高兴。切好的‘’锅巴糖‘’装入洋油箱(用白铁制成)内,可储藏到第二年夏天,自家做的‘’锅巴糖‘’香、脆、甜、爽。现在市场上买的,可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锅巴糖。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做锅巴。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十二、爆竹(鞭炮)</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或一条新裤子;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平时想吃而吃不到的东西;因为只有过年才能有 5角或 1元的压岁钱。有了钱,首选就是买爆竹(爆竹拆成单个)和赤火仂(类似小火箭的那种,点着后往前冲,最后爆炸)。</p><p class="ql-block"> 年初一早上伙伴们结伴逛街,口袋装满爆竹,把点燃的爆竹丢入水洼里炸得污泥四溅,用罐头罐子盖在点燃的爆竹上炸得玻璃碎片乱飞,那里人多爆竹就往哪里扔,那儿有女生那儿就有爆竹响。如果遇见另一伙人,就会爆发爆竹大战,双方将点燃的爆竹投向对方,最后动用火箭(赤火仂)打击敌方,遇到此种情况,大人们也要退避三舍。战争要等到双方弹药耗尽,各自得胜班师回家才自动停止。在班师回家的路上,伙伴们个个炫耀着自己的战绩,其实战绩就是每个人新穿的衣裤留下被爆竹灼破的小洞洞。……</p> <p class="ql-block">爆竹。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