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8日下午1:20,李朴娜老师和庞影影老师有幸来到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报告厅,观摩由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郑东新区小学数学高段课堂达标优质课展评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由5号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化《植树问题》。</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老师思路非常清晰:首先出示了一道开放型的植树题:塞罕坝工人在一条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五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p> <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画图及从简单题目入手寻求规律的方法,先提炼出数学模型(段数+1=棵数),又推广到植树问题的另两种情况两端不种(段数-1=棵数)、一端要种(段数=棵数),并将这三种类型进行了比较找出三种类型的共同点都是先求段数。</p> <p class="ql-block"> 最后将这三个数学模型应用与生活实际,找出路灯、公交车站等都属于植树问题,从而使本节的知识进一步得到了拓展。</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6号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p> <p class="ql-block"> 6号老师设计了用台风的资料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贯穿整个课堂,利用台风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台风的危害,体会到学习位置与方向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王老师的课堂设计非常有趣味,有层次,在一步步描述台风位置的过程中,体会确定位置的重要要素,同时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7号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p> <p class="ql-block">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真实的情境中导入新课,本节课是根据孩子的座位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支架搭的特别的好。从学生通过自己位置的描述,通过行和列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引入数对,这样的设置非常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选取孩子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整节课,孩子都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从一开始老师出的名字图,然后逐渐抽象到点子图,然后从点子图逐步建立数对的模型,渗透了我们数学上的模型思想。从一一对应的每个孩子座位,然后到X、Y代表的行和列全部未知,一步一步的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三方面,伸延教材,走出教材。老师的提问通过数对的形式,孩子能迅速应对,说明孩子已经内化了,已经学以致用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郑东新区教研室陈莉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她认为整个课堂环节,老师在用更大的单位去驱动教学,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干,都有所发展,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做的非常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