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0)引子</p><p class="ql-block"> 古乡的题材,是一个永久聊不完,也聊不透的话题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有点俗套,但对于我们这些离乡在外打拼的人,到了快退休时,却时时有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年岁愈大,离家愈远,愈是被一种回乡梦时刻折磨着。</p><p class="ql-block"> 我也一样,凡人一个呗,明知是俗套,又义与反顾的跳入其中,愈陷愈深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妈妈与故乡,是我最后的底线与梦想中的归宿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能再一次回到妈妈的身边,再一次地穿越到儿时的故乡,那么我们现在所引以为傲的一切,一切的物质拥有,将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只要有妈妈在身边,这一切都可抛也!</p><p class="ql-block"> 回不去了,永远的回不去了,这可能就是人生的宿命吧。</p><p class="ql-block"> 我心中没有那个时兴话题,即所谓的“初心”命题。说真话,我现在只有“归心”的命题,梦回儿时的故乡,梦回妈妈的身边,这就是我的梦。</p><p class="ql-block"> 归心之梦,甜美而永恒。</p><p class="ql-block"> 这一集《泽镇老八景杂谈》,是我凭这半年的归心之梦回忆,及同学群的聊天补充集成的。</p><p class="ql-block"> 简单起个头吧,是为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乾和斋 N高</p> <p class="ql-block">(一)白塔戏台</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到泽镇(嵊州市黄泽镇)白塔庙看戏的场景还是有一些印象在。</p><p class="ql-block"> 白塔庙位于泽镇最西边,对面是泽小,往西再走就到车站了。正大门朝北,常关着,我们进庙要从一东口小弄里进入,弄道很小,但两边的围墙却很高很高。</p><p class="ql-block"> 一进大庙就进入一个大院,也许应该叫殿,大院两边各有一个厢房,以前住有尼姑和尚,厢房已很破了, 地面上虽有一些石块铺着,但更多的是泥质,长满了野草之类。</p><p class="ql-block"> 殿很大,可以容纳几百号人,那时我们看戏主要就站在这里,有时也自带凳子,两边的围墙也很高,并各有一小门可以进出。 再往前就是戏台了,这戏台原先是一个佛殿,中间立一大佛,左右还有很多泥菩萨。</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时,这些都不存在了,但殿上的木雕柱子与大梁还在,过了几年,这些也被拆了,据说都送到木雕厂去了。反正,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简易戏台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去参加过一些批斗大会,场面很吓人,有时人山人海,大院边的围墙上也站满了人。</p><p class="ql-block"> 有一出戏记忆最深刻,新昌高腔剧团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演出阵容非常壮观,好像演了好几个晚上,我也只少去看过.两场 ,很精采,那种时而高高,时而沙哑的高腔韵调,到现在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只是有点怪,我在镇上呆了那么长时间,人人都知道这个白塔庙,却从来也没有看到过那个白塔,连遗址也没任何印象?</p><p class="ql-block"> 这个疑题困扰了我好久好久……</p><p class="ql-block"> 还好有两种传说在:</p><p class="ql-block"> 一种说法是,塔不在庙里面,而是在外面,外面以前有一小山头,上面立一大白塔,那就应该是一个镇妖塔了。</p><p class="ql-block"> 我比较倾向于大白塔的存在,因为从风水上讲有道理,泽镇这样就有了三大标志,东头的白果树,西头的镇妖白塔,再加上镇中的黄庙,这样就合理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传说更完美一些:</p><p class="ql-block"> 白塔庙据说建于明末清初,算来应该有400~500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相传明末清初有几位原明朝大将落难路过泽镇,是泽镇上的一大小姐救济了他们,后来这几位大将上了四明山,落草占山为王。</p><p class="ql-block"> 几位大王上山大干了几年,到手不少财宝,一日过中秋,几位老将突然想起了几十年前泽镇上的大恩人大小姐,酒后一商议,立马下山去拜见大小姐,几十年过去了,大小姐那里早就人去楼空,一说被清兵带走了,一说是送走这几位大将后,自己外出避难了,总之,在泽镇上已毫无音信。</p><p class="ql-block"> 几位大将失落之极,回山后不久,就差众山贼下山,在原大小姐破旧家府址上重建了一个庙,庙里建一白塔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 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p><p class="ql-block"> 这故事编得也还算完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板桥井潭</p><p class="ql-block"> 老井潭绝对是老泽镇的地标之一,泽江,井潭,水甽,这就是镇上的三大水系。这3者中,井潭处于镇中心位置,所以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p><p class="ql-block"> 井潭呈带状但不是很规正,走向从东向西,上起粮站门口,沿下万青后院大墙,到了板桥大桥,过板桥大桥继续向西,窜过小桥头,再过20米,到袁家埠基本汇合。汇合后河面不足2米,基本算是水甽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般把上起粮站口,下止袁家埠这段水域叫井潭,井潭基本上把老黄泽集镇分成了南北两半,所以位于井潭中间的板桥就成必然之产物了。</p><p class="ql-block"> 板桥很早就存在,原先可能是木桥,后来改用石板桥了,我们小时候看到的,是一坐水泥桥了,长约10米宽3米左右,平直的,不是那种漂亮的拱桥,桥面上有铁管栏杆,也很简易,没有什么花式的结构,这基本上是一坐实用性为主的桥。</p><p class="ql-block"> 大桥把南北联为一体,桥头北主要有染店,水果店,再往上就是上街头了。桥头南主要联中街,有新华书店,及下万青台门一楼街面房,如杂百货店,铁店等。</p><p class="ql-block"> 站在板桥上,能看到东头的王庙田,西头的菜市场。这2处绝对是当时的集市中心,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常。</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井潭是泽镇的南北分界线的话,那么板桥就是一个联结中心,它把泽镇大街,菜市场与王庙田的集市场都联通汇聚在了一起,这也就是板桥的重要与闪亮所在。</p><p class="ql-block"> 一到集市节,你只要到板桥上一走,目之所及,看到的就是一副泽镇版“清明上河图”了。虽然有点mini,但五脏俱全,热闹场景一样吸足眼球。</p><p class="ql-block"> 说到板桥不得不提到2个当时的网红景点:</p><p class="ql-block"> 第 一叫“板桥美人亭”:在板桥南头东侧,下万青台门后大门外,有一个亭子, 长方形,上有拱顶,有6~8根红色立柱,亭子底台有一半是挑出井潭边线而建的,靠河三面建有“美人躺”靠坐,中间带有小隔条的那种,感觉简洁而大气,明式亭子的经典之作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景点可以叫板桥水景:站在板桥上,僚望井潭下游的小桥头,一副江南水乡画卷立马展现在眼前,小桥流水人家,三要素一样也不缺。</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到雨季,清明节的小雨,还有那么3~5位美女,撑着花式油纸伞,在前方小桥头那木质桥面上,轻巧而自信的走过,带着雨后的水汽,忽现忽隐的曼妙身影,那真是一种润美入心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对我们泽镇土著而言,由于有深厚文化的内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板桥的美是实实在在的,</span>每一季都有它独特性在。</p><p class="ql-block"> 集市季的闹猛,清明季的盈秀与水乡韵力,即使到冬季,井潭沿街的红灯笼,配上轻轻起舞的雪花~~~</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深临其景的人,怎能不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呢。</p><p class="ql-block"> 板桥井潭的故事也很多,有的很美的,有的也带有一点悽惨,空时,待我慢慢回忆,并仅最大努力做一点记录,供大家共享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中街集锦</p><p class="ql-block"> 泽镇中街基本上是个“L”型的,从横板桥头南头起,往下走,过新华书店,红旗饭店,酱油店,一直到同和食品店为止。前是上街头,后是下街头,这一段就是被老居民公认的,泽镇最闹猛的中街。</p><p class="ql-block"> 中街第一网红店,当然是红旗饭店了,想当年,外地亲戚来,能带他们上红旗饭店凑一顿,那绝对是算给足面子了。</p><p class="ql-block"> 红旗饭店的白切羊肉,红烧泥鳅,红炒猪肝,里几小炒,叫花子鸡,黄鱼香喷鸡,梅菜扣肉,豆腐皮三鲜等,那绝对能把你馋足口胃走不动了。还有油素豆,兰花豆,臭豆腐干,肉丝冻, 油豆腐冻,哈哈,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过了红旗饭店就来到了酱坊店,这店有木有号记不得了,店老板住我家对面的,也算是一老邻居了,姓何,他个子比较矮小,有一只眼半瞎,我们一般叫他“独眼矮子”,哈哈,精准不?</p><p class="ql-block"> 其实中街的每位店主都有叉号的,半斤对八两,谁也别想占便宜。</p><p class="ql-block"> 店里不光是卖酱油老酒的,其它如:盐,味精,醋等日常家用调料还是比较全的。特别一到夏天,店里推出的酱瓜,酱菜,酱罗卜,非常受居民欢迎,还有好多,我一时也记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回家,想去找儿时的记忆,但找了几家,总感觉,与从前差太多了,唉,没法哟,一代不是一代了。</p><p class="ql-block"> 再下去,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黄泽同和食品店了,店主也很熟悉,住上水甽俞家台门的,他应该姓俞吧,我们一般叫他“叶祥”师傅。</p><p class="ql-block"> 食品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海鲜:带鱼,螺丝烤,小黄鱼,扒皮鱼等。当然还是红枣,核桃,桂圆,柿子饼等。最有记忆的是,每当来了大黄鱼,大带鱼,大草鱼时,店里店外就会排起一排长队,偶尔也会局面失控,抢夺打骂之声不断。</p><p class="ql-block"> 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前,卖月饼的居民早就排起了长队,开卖的早一天晚上就挤满了人,通宵站着过夜。到最后一人也只能按限量要求,买到2筒月饼,可以想像,那是何等的精贵。</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很多儿时的名店,如新华书店,水果店,碗店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p> <p class="ql-block">(四)大桥江景</p><p class="ql-block"> 黄泽,按字面理解就知道,这地方曾经是多水多泽的地方,泽前还带个黄字,可以想象,河之滔滔,水灾之多了!</p><p class="ql-block"> 据传:泽江曾经是水路运输很旺的,主要是木头竹子之类的水运,上通新昌沙溪,下达嵊县三界,直至曹娥江。</p><p class="ql-block"> 集镇是以泽江边设埠头始,才慢慢聚气发展起来的,有文选记裁,至少也有千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江面当时很开阔的,我们小时候就有印象,一到涨大水季节,水面猛涨,从南头望江对面,有种看不到头的感觉,与长江之水也可一比了。</p><p class="ql-block"> 黄泽江由东向西,略为偏北方向走,没有桥之前,它绝对把泽镇与四明山,及山脚的一大片地域,如明山,明溪,上东等,彻底隔绝了。镇的发展自然受到影响,但在当时可能也有好处在,那就是阻挡了四明山山贼的侵扰,成了镇的北部天然屏障。</p><p class="ql-block"> 事物就是这样,都得一分为二看,好事坏事永远是共生的,不可分隔。</p><p class="ql-block"> 最初可能,就是在现有大桥的南头旁边设立码头,主要供江上的船或竹排仃靠御货,或船工休息之用。久了,在江面上搭起了木桥,算是把南北俩岸打通了。这对南边的泽镇与北边的乡村而言,自然是个大利好,黄泽的地位也才算真正确立。</p><p class="ql-block"> 到了我小时候,泽镇大桥已经建成在那儿,是一坐很长的水泥桥。</p><p class="ql-block"> 桥面平直,长约70~80米,宽4米左右,上面没有护栏的,只有桥面2边,密密排排的有一些矮小的立方水泥墩,高度不超过25公分,算是护栏了。</p><p class="ql-block"> 这护拦挡车可能还略有作用,挡人却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小时候过大桥,我就不敢往两边靠,一靠桥边,往下一望,一大片水面,离桥面又很深,立马感觉头晕要随时掉下去的幻觉。事实也是,据桥边大人回忆,每年总有一些人掉下去,大部分是失足掉下,也有是自寻死路掉下去的,吓人不?</p><p class="ql-block"> 这水泥桥什么时候建的,我不清楚,但就水泥建筑这一特点,应该是解放后的建筑物了,有朋友说,可能建于60年代。</p><p class="ql-block"> 这桥在当年应该是算宏伟了,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胆子也大了不小,到小学5~6年级,一到夏天,这大桥竟成了我们的游戏乐园,中午到傍晚,居然有小孩排着队从桥面上往水中跳,把大桥当成天然跳水高台了,6~8米高应该是有的。</p><p class="ql-block"> 我当然也去跳过,只是偶尔为之,很多桥边的小朋友,那是天天在那里跳,玩命的节奏。这里面应该有陆欣,绍荣同学的儿时身影吧,只是后来不知,在这10多位健身少年中,有木有日后成为国家队跳水高手?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只是我还没那精力去考证吧了。</p><p class="ql-block"> 一到夏天的晚上,桥面上就更热闹了,周边的,甚至中街、下街头的,大人小孩,都成群集队来桥面乘凉,游玩,赏月,交友,聊天了。</p><p class="ql-block"> 人很多,几乎把整个桥面挤满了,当时车很少很少,特别到晚上,几乎没有什么车通过,所以大桥成了黄泽镇的当然夜游中心了。</p><p class="ql-block"> 大人们群聊中可能还有点正事,小孩们那完全是图乐贪玩了,有时玩过头,小孩间群架开打也是常有之事。</p><p class="ql-block"> 除了桥面上的热闹,有二个景点景色非常迷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当然是大桥江景:</p><p class="ql-block"> 夜色下,明月当空,河面光影闪耀,静静之中,灵动迷人,再配上南北两岸,河堤的竹子及大树随风轻飘,晰晰作响,平心静脑的感觉入侵而至,不知不觉中,享受大自然之恩施。日后回忆,还是那么美好难忘。</p><p class="ql-block"> 另一景更有特色了:</p><p class="ql-block"> 那就是桥头南端城门内的毛爷爷像了,立着的应该是一尊“毛主席去安源”大像。</p><p class="ql-block"> 好高好高的感觉,全白色的,但在晚上的灯光下,有点黄色与红色的背光,有点金光闪闪的样子。毛爷爷头像身材高大,着一身长衫,左手挽一把素色油纸伞,精神爽利,踏在草地上,步子稳健而自信,哈哈,感觉帅呆了。</p><p class="ql-block"> 按现在的标准也是顶级帅哥呀,那时候,我们真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膜拜,同时也感到温馨与亲切。</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的岁月中,我外出打拼50年,也到全国各地去游玩过,见到过不少的毛爷爷像,但是,在我心中它们都没法与我老家的这尊比。</p><p class="ql-block"> 这尊毛爷爷像,据说,是当时在黄泽落难的“菩萨佬”创作的,姓什么不记得了,但由此我对这位土著雕塑家,有了一种接近天然的敬意。真的,好帅好帅!一时也找不到别的华丽词了,我这里只是想把这俩个“好帅”,送给我敬爱的毛爷爷,及我所敬重的黄泽“菩萨佬”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像被拆走了,留下一堵充满创伤感的高大白墙,无语中好像也在表达些什么,这只能说,天知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白果人家</p><p class="ql-block"> 泽镇上的白果树,专家考证据说有50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立了一块古树保护牌子,不知道是镇里立的,还是市里立的。这当然是件不大也不小的好事了,说明地方镇府开始有自觉的文化兴镇意识了。</p><p class="ql-block"> 树很大很高的,直径估计有1.5米左右,高度不知道了,大约有现在的8~10层楼房这么高吧。</p><p class="ql-block"> 白果树位于泽镇东面最上头,早年全镇高房子少,所以这树就特显得高大,全镇可见,其作用类似于万里长城上的风火台了。</p><p class="ql-block"> 树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可能是过了几百年,确实长成了参天大树,尉为壮观了,全镇的居民,自然就把它作为地标了。</p><p class="ql-block"> 除了它的地标公用外,大树本身也有迷人的魅力在。</p><p class="ql-block"> 躲树下乘凉,聊天集伙应该是常有之事,一到晚上,各种烏儿也回到它们早就在树上做好的家,忙忙碌碌一天后总算可以休息养神了。当然小鸟们时尔也很吵闹,叽叽喳喳叫过不停。</p><p class="ql-block"> 一到夏天,可恶的“知了”,又叽叽的叫个不停,热闹是热闹的,平时还可忍受,一到农忙季节中午午休时间,你这么叫个不停,就显得有点不地道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秋天,那又是另一番感觉了,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不光是引来了无数鸟儿,好多好多鸟儿,我确实也分清道不明,这些个是什么什么鸟,当时只能把它粗分为2类:大鸟与小鸟。</p><p class="ql-block"> 这熟透欲滴的果儿,也把周边的大人小孩引过来了,看来当时镇上闲人实在太多。小孩过来玩玩,当然出于天性,无可非议。大人都天天来很多,就无可理语了,唉,馋鬼太多。</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此地建了机械厂,把白果树也围进在厂内,这下周边的大人小孩想进去就麻烦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 厂门管严后, 我们就只能在围墙外玩了,拣几个熟透了自己掉落的白果,有时收获也不少,回家去掉外面的软皮,再剥掉里面的硬壳,取出果肉,放入灶火中一烤,香喷喷的,真的很好吃。</p><p class="ql-block"> 只是不能吃太多,大人们告之我们,最多吃8个,多吃肯定要头痛,会把小孩的脑子烧坏。</p><p class="ql-block"> 我是将信将疑的,初期确实不敢多吃,大一点了,好像读初中了吗,有一次我一口气吃了20多个吧,头痛到是没有,只是后来有点闹肚子。这才算心里认输。</p><p class="ql-block"> 老人们代代相传的话还是应该听着的,不然,风险极大。</p><p class="ql-block"> 所谓白果树人家,就是位于机械厂和酱品厂之间的那一弄人家,当时弄堂不深,分二个道地,前道地是五间二居头,独自围成一个台门,住二户马姓和一户凌姓人家。里道地有五间,但没设台门,住凌姓人家三间,最里面二间是马姓人家。</p><p class="ql-block"> 88年特大洪灾时,木质结构房被冲毁,无情的洪水还冲走一位马姓人家的老奶奶,后来一直没找到过。</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粮管所、酱品厂、机械厂、胶丸厂(当时可能是乡镇企业性质的,存在时间不长,地方好像并归到机械厂了)都拆了,建了丰泽广场,但白果树下那一弄堂内的八户人家的房子还在。</p><p class="ql-block"> 白果树还有一个故事在:</p><p class="ql-block"> 它由于年代久远,白果树长很大了,根部也有一洞穴,据传里面住着一条大蛇,这大虫很有灵性,它一般不会轻易出来吓人,有一年它突然窜到大树上,上上下下乱叫,一时把周边村民吓一跳,粉粉躲家里不出来了,不一会儿,从东口路上就来了一批山豹,还算好,农民提前有了警觉,就都躲过一招。</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这蛇千万不能伤害它,它其实一直保护着周边村民免受灾殃。</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果树经历500多年岁月了,很有灵性了,按祖传习录是不能随便砍伐它的。</span></p><p class="ql-block"> 八八年那次洪灾,毁掉了黄泽的许多房屋财物,当时就有人说,是因为谁谁谁毫无理由地砍掉了果树的一枝大树叉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这 口口相传的故事,镇上应该有不少人知道吧。</p> <p class="ql-block">( 六)水甽台门</p><p class="ql-block"> 上水甽从黄泽江大坝口取水后进镇,水甽从营洞口一路下来,从七一种子场,酱厂,转九十度弯后转入粮站。</p><p class="ql-block"> 水甽穿过粮站后,就往下转就到余家台门,上万青台门,丝厂大院(粮站)等。</p><p class="ql-block"> 然后到了我家边上,瞎子台门(即乾兴台门,与我家乾和台门长一个样),当店(黄泽区镇所在地),乾和台门(我家)。</p><p class="ql-block"> 往下就来到石鼓台门了,吕家台门,王氏牙科,水甽口茶店,水甽口也是镇上很有名的点。</p><p class="ql-block"> 再下来就是蓝头店和红旗饭店了,算是接上黄泽大街了,准确的说应该是联上泽镇大街中街,最繁华的景点了。</p><p class="ql-block"> 可以这么说,上水甽就是由徐家四台门,加上丝厂与当店,外加一前一后的“俞家台门”与“吕家台门”组成的。所以说聊上水甽台门,不能不聊到泽镇徐氏家族,这实际上是一对同义词了!</p><p class="ql-block"> 就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我能理清的黄泽镇徐氏家族的发展轮廓大致如下:</p><p class="ql-block"> 最迟在1820年,第一代祖宗徐氏(天祖)从绍兴来到黄泽,他至少生了2个儿子,老大应该就是老鼠尾巴这一支(我把它叫高祖1宗)的发家祖宗。 </p><p class="ql-block"> 到1850年左右徐氏上代,己经在上水甽与中街立脚,这也是泽镇上水甽与中街的开发期,因为水甽的这些徐家台门,已只少存在200年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高祖的另一小儿子(我把它叫高祖2宗)当时还没有什么起色。</p><p class="ql-block"> 到1880年左右第三代,高祖1宗下代开始衰落,高祖2宗下代开始全面接管大徐宗的大部资产,并建造了徐家祠堂,这就是徐氏曾祖了。</p><p class="ql-block"> 曾祖下面生3子2女,3个儿子占居了上水甽的大部份核心台门,老大占上万青台门,老2占下万青台门,老3占乾和台门(我亲外公),人丁兴旺,开始大发展(时间1910年左右),这应该算是上水甽的第二次大发展期。</p><p class="ql-block"> 1925年后,上水甽受工业革新的影响,差不多同时办起了丝厂(蒋家),酱厂(魏家),当店(吴家),一直到解放这算是上水甽第三个大发展期。</p><p class="ql-block"> 后来进入的丝厂当店,老板虽不姓徐,但却与徐家有各血缘或姻缘联系。</p><p class="ql-block"> 关于徐氏家族,因为我以前集了一集,叫“徐家大小姐”,在那里有较多的展开,这里就不重复了。</p> <p class="ql-block">(七)黄庙庙会</p><p class="ql-block"> 说起黄庙田,那我是最熟悉不过了,离我家特别近,穿过一个弯曲小弄,出头后穿过老井潭就到了,5分钟内搞定的事。</p><p class="ql-block"> 黄庙与黄庙田其实不是完全一会事,当时我们所说的黄庙田,也不能叫田了,它那会儿就是一个晒场,七一五村的一个晒场。</p><p class="ql-block"> 据说黄庙是确实存在过的,当时还留了一部份,这就是黄庙田后面的搬运公司。老人们说,准确的黄庙应该包括:当时的搬运公司,旁边的百货公司及对面的生产资料公司的大部,面积可谓不算小。</p><p class="ql-block"> 黄庙,全称应叫黄泽大庙,这是泽镇先辈们为祈求神灵,特别是龙王,来保佑全镇平安大吉而特别设立的(另有一种传说认为黄泽原名王泽,是1700年前的大书法家王義之归隐之地,现有的黄庙就是为纪念王義之王献之而设立的)。时代长久,又毁坏严重,现在己无法考证它的明确年代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搬运公司内确实还保留了一部黄庙原始建筑物。特别是有一像戏台一样的建筑,非常精制漂亮。这原本是不是用来做戏台还不好说,因为一般庙中不可能有戏台的位置,所以这个台也许是一个佛像小殿,或做什么法事用的台。只是后来大庙也没了,时间一久,也不知道把这个台当什么用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镇里请戏班唱戏,偶尔发现了这个舞台,慢慢的转为专用戏台了。</p><p class="ql-block"> 大庙外曾经也有田,这是大庙僧人的自留田,以前的僧人都要自食其力的,这也好理解。后来这些田也没了,但原有的地名还保留着,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见到的晒场了。</p><p class="ql-block"> 这晒场就叫黄庙田,一直延用之今。</p><p class="ql-block"> 黄庙田的地理位置还是很优越的,它处于老井潭之北,离板桥,中街及上街头都很近。地方又相对比较大,平时没有晒上稻谷时,它就是一个自发交易市场,也是周边小孩的游玩大场。</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久,在泽镇上也就很有名气了,几乎无人不知,一说到黄庙田去玩,谁都能准确定位,及时赶到。</p><p class="ql-block"> 我在的时候,黄庙田经常办一些大型活动,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如唱戏节,物品交易节,村民大会等等,那是常年雷打不动的首选地了。</p><p class="ql-block"> 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年二届的黄泽镇集市节,好像是每年的五月十六与九月十八吧。</p><p class="ql-block"> 这集市节的到来,一方面各周边集镇的特色货物都进来了,密密麻麻简易的滩位上,摆满了各种货物,哟喝声也是此起彼伏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各家的亲戚也拥进了镇,都想到集市来淘点货,顺带也来走走亲戚,拉拉家常,叙叙旧。</p><p class="ql-block"> 总之,那2天,绝对能把黄泽镇各家嗨翻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八)黄庙庙会(续)</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们却有与大人不同的选择眼光,对我们来说,最不能忘怀的就是以下二个热点滩位:</p><p class="ql-block"> 一个当然是各种糖果糕点小吃了:绵花糖,棒棒糖,泥人糖,泡泡糖;籽麻糕,炒米糕,绿豆糕;泡米花,年糕花,粮食花,哈哈,名种特色糕点大开眼界。只要口袋里有那么2角钱,也够你吃得开心意满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点就是各种杂技耍猴之地了:</p><p class="ql-block"> 平时很少能见的玩意,这是都应有尽有了,如:大型万花筒,哈哈镜,幻灯片,人偶动物箱,小猴骑自行车,还有就是各种狗皮膏药叫卖,气功表演等等。</p><p class="ql-block"> 有好多己基本失传了,我一时也记不清应该叫什么了,总之,就我们当时的眼光,那已经是超级享受了,不是天堂,胜似天堂了。</p><p class="ql-block"> 最精彩节目,那还是城关来的一个气功大师节目表演,这气功大师好像叫“小老张”?应该是不会记错的!</p><p class="ql-block"> 他先叫几位手下抬来二块大石坂,每块重约1~2百斤吧。其中一块先放平在地上,石板上再加放一块木板,木板钉满铁钉,钉尖还有朝外的,凸出木块约三寸左右,旁边再放了一块大石板备用。</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准备完工后,我们的主角才正式开始出场:</p><p class="ql-block"> 只见“小老张”大师,上身赤膊,下身穿一松宽大裤,头很肥,肚子也很大,体重应该有200多斤吧,他缓慢而有力的,左一跳右一跳的进了场。</p><p class="ql-block"> 等时全场掌声雷动!</p><p class="ql-block"> 等掌声稍平息,他先来一个拱手叩拜,意思是说,各位这厢有礼了!然后就按前面的跳步法,围绕观众围好的内圈,一跳一礼,一跳一礼地转了三圈,摆阵也就算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效果确实明显,周圈的看官都被他吸足疑气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他让助手拿来一水杯,连吸三口水后,突然朝天、朝地、朝观众吐了几口水雾,接着又雷鸣般的大吼三声:“嗨”~!“嗨”~!“嗨”~! </p><p class="ql-block"> 就这三下,把全场观众吓得都往后连退了三步,场面完全被他控制住了,精采的高潮也该来了。</p><p class="ql-block"> 他缓缓躺上那布满钉子的石板,赤膊身背压着钉尖,全身居然实无其事的躺平了,还时不时向观众挥手,那意思是说他爽得很。</p><p class="ql-block"> 这显然还不够,他手一摇,几个弟子又把旁边备用的石扳压上了他的赤膊肚子,这石板少说也有200多斤吧。</p><p class="ql-block"> 好家伙,感觉他还不过瘾,手指又一点,叫他手下一位大块头,拿起早就准备好的大铁锤。</p><p class="ql-block"> 妈呀,这是要作死呀!!围观观众中,巳有人快被吓晕了,人群中有不小的扰动了,个别居然开始大声哭了。 </p><p class="ql-block"> 我是不敢往前看了,吓得低头蒙脸了,几分钟之间,气份又静止沉默了!</p><p class="ql-block"> 名位看官,要知结果如何,且看我心情再分解。</p><p class="ql-block"> 各位,8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中山林场</p><p class="ql-block"> 夏天一到,镇上的小孩们不用思考,他们最喜欢去玩的地方就是中山林场与溪滩了。</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等到暮假,这下好了,孩子们都迎来了快乐的黄金时光。一早,在家里随便弄点吃的,一般是菜泡饭,当然最想吃的还是年糕泡饭。糊弄吃一点,就开始出征了。</p><p class="ql-block"> 先挨家挨户的周边窜下门,拉上几个玩乐同党,带上点简单工具,如弹弓,火柴,小网袋等,动作干净利索,大约9点不到我们就来到了中山林场。</p><p class="ql-block"> 哈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们上水甽这几位,(小江,小孙,我)每人在中山林土坡上有个保险库的。</p><p class="ql-block"> 说是保险库,其实就是一个小洞,主要用来存放家里带的工具之类的小东西,因为都要下河玩,东西带身上不方便的。</p><p class="ql-block"> 这种藏物小洞,一般选在中山林土坡边,位置比较安全的点,最好是树根周边,上面可以盖上木板或石板的,再加点土,这就是我说的保险库了。别小看这个,没有它,我们这一天就无法放心玩了。</p><p class="ql-block"> 小江喜欢到乌龟头找水下石洞钓毛蟹,我一般喜欢先到水坝下浅滩上翻小鱼小虾,小孙他一般没啥主见,他就只是一个跟屁虫,一会儿跟我,一会儿跟小江,不知道他脑子装的舍,可能就是豆腐脑吧。</p><p class="ql-block"> 哈哈,这就算正式开始干活了!</p><p class="ql-block"> 浅滩水下的小鱼小虾看似很多,却比较难抓,都贼精贼精的很,你一接近,它们就立马溜之大吉了。</p><p class="ql-block"> 我一般把重点盯在沙壳鱼上,那种三角头,身子像泥湫,喜欢爬在水下沙面上的鱼!</p><p class="ql-block"> 一见到这种鱼,我们就先绕到它后面,把鱼斗布好,然后蹭身,单手掌从鱼头怎么一冲,哈哈,这鱼就会立马转身180度,一头撞进我事前布置在它身后的鱼斗里!</p><p class="ql-block"> 说说简单,真做起来还是不容易的,一般我忙半天下来也就只能弄到10多条!</p><p class="ql-block"> 当然啰,中山林周边的可玩点很多,上去一点,就是七一队的自留地了,再上一点就是七一大队的瓜田基地了,这也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那边西瓜,香瓜,桃子,李子等有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 当时那边有几个老头在把守,我们小时候那会都嘴馋,时不时就会上去弄点瓜吃吃,所以与那几位老头展开过很多精采绝伦,斗智斗勇的“猫捉老鼠游戏”。</p><p class="ql-block"> 哈哈,偶尔也被逮住过,但总体而言还是胜算多,只是这事有点儿那个…,细节就不好意思展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