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享受着衣食无忧、吃穿住行已经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那段艰苦的岁月。 新中国建立不久,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绝大多数商品需要凭票供应。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的老百姓便进入了漫长的 “票证时代”,而这些票证也深深烙进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肉票:1957年7月我国开始在城市里印发肉票。汉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六两至八两;回民每月每人供应牛羊肉一斤四两;另外五一劳动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按照户口本人数定额分配;供应日期在节日三至七天以内,售完为止。但这些供应的肉食品广大农村百姓是享受不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城市里,除了肉票,还有副食品票,也就是说购买副食品是不能随便的,也要凭票供应。</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久到了全国灾害饥荒时期,定量一再减少。最困难的1960年至1962年这三年间,生活非常艰苦,上海市区居民1960年每旬(10天)定量三两(150克,相当于一部手机的重量),从9月上旬起调整为二两(100克)。城市里是这样,农村的状况就更糟糕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特别困难的1961年一年内,北京市人均消费肉八两半,这不是每个月的统计数,而是全年的统计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9年,市场副食品供应全面紧张,对大白菜、萝卜、葱、蒜、豆制品、副食调味品、蛋糕、糖块也采取按城镇人口分配,限量凭票证供应。</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专用购货券:专用购货券分两种,一种是"日用工业品购货券",另一种是"副食品购货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豆制品是指黄豆类加工制品及部分面粉类制品,如油面筋、水面筋、烤麸等。凭"副食品购货券"(或在副食品购货本专栏划钩)才可以买到少量的豆制品、腐竹、粉丝、芝麻酱或花生酱、金针木耳、调料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北方过冬天普遍购买"冬贮大白菜",凭"冬贮白菜券"购买。一到秋季,家家要买"冬贮大白菜",用手推车或平板三轮车运回家去,在走廊、过道里贮存起来,整整一冬天全家人就靠它吃饭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购煤本和煤票: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实行凭证供应。煤票凭煤证、按人口定量发放。每年第四季度要携旧证、户口本、粮本办理下年度购煤证,居民购煤时要持证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队拉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布票:布票的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购物的凭证,不许买卖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糕点、糖果票:糕点票券是居民购买糕点、饼干的凭证。“三年困难”时期,糕点票券按人发放,城镇居民中只有老人、孩子才能享用一点“营养品”即糕点饼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糕点票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凭票购买糕点如月饼等食品的,这可是难得的奢侈品,许多人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月饼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觉悟票”:为考核劳动好坏,分别印制红、绿两种票色。 对劳动好、踏实、干劲大,发红票;对劳动差、没干劲、不能按时上工、下工发绿票。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晰地记得,当初在农村时,虽然没有像城市里有那么多的票证,但是家家户户都有一本供应证,诸如:食用油、香皂、肥皂、缝衣服用的线等等。布票是按人口数量发放,只能在省内通用。粮票是使用粮食到粮食管理部门兑换,粮票分为全国粮票和省内粮票,只有全国粮票可以在全国通用,还可以买细粮,所谓细粮就是大米和白面。那是出门在外到饭馆吃饭,除了要交钱外,吃主食还要交粮票的,没有粮票是吃不到饭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的票证历史可谓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史,是囊括中国农业、商业、工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真实写照,它贯穿了一代人的生活,也将永远存在于这代人的记忆之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