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后有江湖,江湖之中有人心

知秋

<div><br></div>今年,相当紧凑的工作一直持续近八个月,脑子就没停!前几天到广州出差到厦门后,真的就累趴下了。到了医院检查,医生建议我到疗养院疗养两周。<div><br>我是一个敏感,充沛的人。我因此得益,也因此受苦。太敏感,太充沛了,情绪和感受就像惊涛拍岸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拍打我。经常高昂,也经常很丧,晴天落大雨,急上急下。最难的几天脑子嗡嗡响,嘴里长大疮,焦虑发作,自我厌恶到了极点。</div><div><br>身陷在一种情绪里的时候,沉溺,发作,恐惧焦虑发散,感觉天塌地陷。如果能按下暂停,调整一下心态,稍微抽离的看看,你当然会明白,那不过就是个张牙舞爪的困难。能暂停,哪怕只有二十分钟,都是巨大的安慰和救赎。</div><div><br>当情绪崩溃,想法奔逸,收拢不住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回到身体,回到当下的身体里。身体扫描从眉心,眼睛,脖子,肩膀,一直扫描到脚跟,注意力凝聚如聚光灯,就跟着自己的身体走。我们活生生的身体,活生生的每一寸,是实在,是当下,是我们所依仗的全部。我感觉那些光一点一点收拢到我的身体里,回归到我沉甸甸的自身里,再往外看:那些张牙舞爪的幻影,没有了。<br></div><div><br></div> <div><br></div>面对身体的不适,面对情绪的焦虑,如何自处。并不是把自己提纯成一滴蒸馏水,放在干净的瓶子里,而是把自己放进江河湖海,随之汹涌,随之宁静,而不干涸。<div><br>有时旁观自己的想法,如水泡兴灭,对我来说,太难了。本能的会寻找慰藉,通常是转移:一般是和朋友打打电话…… 有用,有时还挺嗨,就是慢慢的觉得很累。焦虑本身就是一种消耗,嗨也是消耗,不能总用一种消耗应对另外一种消耗。</div><div><br>天瓦蓝瓦蓝的,海也瓦蓝瓦蓝的,不知道到底是谁把谁忽悠蓝了。情绪就像身体,也像心脏也由肌肉组成一般,我们知道身体要强健,需要日积月累的锻炼,那么,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心,也需要锻炼。身体需要运动,拉伸,流汗,需要放松,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心,也需要。</div><div><br>想法太多,此起彼伏。这时应该不带评判的觉察自己,其实就是佛心、慈悲。也是接纳吧!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节奏,享受自己的万千情绪,生命内部的激越与宁静。<br></div><div><br></div> <div><br></div>断网,是最好的放松。沉浸在喜欢的电影里,就是最好的时光。你也许可以尝试一下这样过周末:尽量不看手机,不想做饭就点些爱吃的外卖,然后把近期想看的、听说不错的电影、剧或书统统找来,就这样一部接一部、一本接一本地连看两天。等到周末快结束,你会发现,你不但没有错过任何事情,还因为吸收了许多新知识、新趣味而觉得格外充实。<div><br>好电影和一本好书一样,都是一场梦的旅程。很喜欢流露出的人间烟火气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希望这种热爱和观察可以对冲生活给自己带来的负能量,希望我们的正能量是相互传递的,你给我温暖,也希望我可以成为一点点你的温暖。</div><div><br>温暖,是真诚。人间需要这种温暖,这种真诚要人命。</div><div><br>五年前在家里废寝忘食读朋友马伯庸的小说《古董局中局》,语言灵动、底蕴深厚,读起来像拉家常一样的轻松感。当时是一夜没睡,一口气看完的,真是拜服。这么来劲还是小时候读金庸,长大了读浦泽直树。</div><div><br>小说架构很大,盘根错节,翻云覆雨,真会写故事;学养深厚,所有情节皆由懂而来,每个关窍非外行所能设计,真是有学问;境界高,心气清,秉性精诚,精神抽拔,阴谋泥泞不能折堕鉴宝人的高洁之气,一片冰心。人可鉴宝,宝亦可鉴人,一件件宝物,鉴出了一层层人性,一个个境界。<br></div><div><br></div> <div><br></div>一号刚住进疗养院,二号受邀参加《古董局中局》电影首映礼,由于是朋友的电影,也相当期待电影的浓缩和写意。故答应了。<div><br>电影紧凑紧张,一气呵成。最后升华,许家三代人矢志不渝守护佛头,一片冰心,令人感动。这个电影没有一个女人是花瓶 连老奶奶都在催婚之余充满了真诚与温度。葛大爷绝对是惊喜,还叫付贵,和富贵联动了,小小的一笔。落在他身上的戏,有一句是一句,词儿是真好,演得也绝。</div><div><br>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扑面而来,生猛又令人怀念,绿皮火车,绿墙围子,充满生机、希望和暗处的危险。鲜活也怀旧,一点儿都不洒汤漏水儿,带着经济搞活人心兴奋暗流涌动。春运,黑市,造假凶村,都有时代的忙乱与狰狞。</div><div><br>鉴宝的过程,在视觉表达上是惊喜。鉴宝是一个静止过程,除了放大细节主角评述之外,好像显不出什么花活儿。电影里两段鉴宝的戏,烧彩蓝龙一真一假盘旋飞升,水墨山水里树木丛生江山扑面,整个儿活起来了,有想法。</div><div><br>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探密夺宝类型片,节奏张弛有度,叙事流畅。该有的元素都有,呈现得也恰到好处。编剧改编力度很大,但很聪明地把握住了内核。几次鉴宝的特效演绎,很是惊艳,我没想到还能有这么写意的表现手法。<br></div><div><br></div> <div><br></div>总体来讲,电影结构牵引力很强,全程两个小时我基本没走过神。当然,遗憾肯定是有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电影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比例上来说,瑕不掩瑜,进电影院看绝对不亏。<div><br>电影重点集中到了几场冲突激烈的戏上。许愿和药不然的对决、子母铜镜的争夺、郑家村的解谜之争,几条线、几路人马、几场戏环环相扣,出题解谜、不断反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紧张刺激、搞笑惊悚……。</div><div><br>雷佳音的许愿不用说,李现的药不然看着挺自信,又有一股稚气,我觉得这股子稚气来自他本人,恰好与药不然又有点相符,少年人呐。然后,辛芷蕾的黄烟烟这个类型真的是难得一见,大爱。</div><div><br>四位主演各司其职,没有短板。最想安利的是里面一个小角色,郑国渠。饰演郑国渠的阿如那。《驴得水》里的铜匠。真的没想到,憨憨傻傻的铜匠能演出这么精彩的坏人角色,从傻到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低头,再抬头,就是另一个人了。牛!好演员真是藏不住啊!这意义远比商业大片的成功对中国电影从业者还要有启发。重视剧作,不迷信大牌,是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必由之路甚至是唯一路径。</div><div><br>他在这里的表现,真是恶气悚然,不是那种雕琢的高逼格邪,而是浑然天成的恶,天生一张犯罪分子的脸,看得人背后发凉。如果要比喻的话,很像王双宝在《121枪杀大案》里演的董雷,是那种随时可能出现在你身边的真实罪犯。不知这算不算夸奖啊,计春华老师后继有人。<br></div><div><br></div> <div><br></div>电影的核心是祖孙三代忍辱负重拼死护宝。可能有人会想,这佛头值得一家几代人甘愿为它付出生命背负骂名吗?文物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先人们存在过的证明。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护宝,也就是守护民族的历史。<div><br>最近希腊在向英国索要帕特农神庙的浮雕,中国和埃及、印度等也都在追索文物,圆明园十二兽首每次回国都引发激烈讨论,核心也都在于此。徐家三代人,父死子继,前仆后继,最后把佛首完整地交给国家,这之中的血脉亲情、使命担当,让整个故事充沛着一股磅礴的能量。</div><div><br>整部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结尾,雷佳音在雪中为爷爷和爸爸扫墓,当一切谜题揭晓,一切冤屈都洗清后,他才终于流下忍了几十年的泪水,我看到这一幕时也鼻子发酸,因为像影片中这样爷孙几代人为国家民族守护珍宝的故事,在现实中也是真实存在的。苏州的潘家就是如此!</div><div><br>对于挚爱着文物并深深懂得其价值的家族来说,这些文物凝聚的历史和恩怨太过厚重,远非一家一姓之力可以托举,岁月激荡中,家族几代的亲身经历告诉了这些文物的主人,能真正拥有力量安顿这些至宝的,只有“人民”两字。 </div><div><br></div> <div><br></div>古董背后有江湖,江湖之中有人心。国土之大,容不下一件完整的文物。那些拥有着几千年漫长生命的文物宝藏,时至今日依旧清晰,如今的我们凝视着当时的它们,认真思考其中的奥秘,和遥遥空间里的古人一样,这种相融的感觉,是言语无法表达的浪漫。<div><br>昨天几位老朋友来疗养院看我相聚,面书而闲聊。一个是说艺术普及之难,尤其是电影,一端是艺术,一端是产业,能站在中间把电影这回事儿讲好的太稀罕。我在心里发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自己也能做一点点。</div><div><br></div><div>然后问候起台湾作家们,说疫情期间朱天心唐诺这一家摩羯们,仍旧四处寻咖啡馆写作,只是好难,迁徙如鸟儿。《聂隐娘》上映时,我曾与谢海盟对谈,唐诺老师也在,饭后散步,尤在眼前。</div><div><br>一个疫情,加之时局,海峡无形之远,然而时有牵挂,如念亲人。在寒冬和做文化的人聊天真好,情形很难,但也不颓丧。看到有人还在做,就觉得有希望。就觉得我们的精神家园还在,还有人在修葺,在建筑。</div><div><br>电影聊完,夙愿得偿。松风过耳,竹影留心。曲终舞尽,相期再会。<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