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现在,在一些乡村的寨前厝边,经常还看到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围坐在斑驳简陋的理发店里,有的坐在椅条上,有的站蹲着,抽着用烟纸卷起来的厚烟。乡村理发店同时也是供老人闲聊的地方(潮汕叫闲间),他们中间有的是在等待理发,有的是来拉家常,谈古论今,从暹罗讲到猪槽,看着他们悠闲的样子,在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下,真使人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时光倒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那时经济落后,人们生活水平低,娱乐节目也很少,记得那时候剃头费很便宜,钱很大个,大人一般是一元,小孩是五角。每当下午时候,烈日炎炎,乡村市场理发店往往成为老人聊天怀旧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锡场市场红狮商业街有一间网红的理发店:红狮发屋,土墙结构,柴木铺窗,非常简陋,柴门墙上上面写着四个红色大字"红狮发屋"。理发店周围是二门诊、银行、布铺、戏院,店门口每天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弥漫着市井气息,上市的妇女,担菜的农民,看电影的男女青年,买小人书的儿童,来理发的顾客…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好一幅充满乡村烟火气的清明上河图。现在,老狮理发屋旧址尚在,站去木门前,眼前仿佛看到儿时围坐在理发店里的椅条排队等待理发的情景。昔时,每当下午时候,烈日炎炎,红狮理发店成为老人聊天怀旧的好去处,似水流年,岁月如歌,剪一缕头发,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时光荏苒,依稀记得理发匠老家是梅州,凭着一把剪刀,靠着娴熟的手艺为人们理发,养家胡口,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走进理发店,映入眼帘的是四壁的土角墙,斑驳的墙体尽显灰黑色,墙边有一只供顾客坐的长椅条,柴窗边有一只洗面架,面架中间有镜子,架侧是可以晾面布的铁条,架下上放着铁面盆,大概是年头久远的原因,铁面盆已经生了锈,店中间摆着一张木理发椅,最里面卓上摆着一副茶具和炭炉,茶罐出水口插着一支牙签,一位年过古希的老者正慢条斯理坐在旁边地滴着工夫茶,不停地招呼大家食茶。只见理发师傅让顾客坐在理发椅上面,接着拿着一张白围布,拍打椅上留下的毛发,然后围到顾客的脖颈上,轻轻把顾客的衣领往内翻,生怕掉进头发,理发便开始了,理发匠熟悉地从木匣子里拿出刀、剪等工具,由于过去没有电剪,的剪刀是用手工接的,尽管非常辛苦,但理发匠娴熟的手艺令人赞叹不已,只见剪刀游离在头发之间,所到之处,随着一阵阵“卡嚓、唧唧”的声音,目光所至,头发不停往下掉,理发匠往镜里左右端祥着发型,觉得可以了,接下来便叫顾客面对一盆温水低下头,拿起水壶把温水浇在顾客的头发上,涂上肥皂(饼药),接着轻轻抓挠头皮…,然后便把理发凳放倒,让顾客仰面,然后用热毛巾捂在顾客的嘴上,热着胡子,把剃刀往墙上的荡刀布“嚯嚯嚯”刷几下,然后开始在脸上“唰唰唰”刮胡子。</p> <p class="ql-block"> 如今,尽管红狮老理发屋已不营业,但墙上四个红色大字风彩依旧,成了几代人昔时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