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而来 ——石板灯笼坡采风 文/梁郁艺

山泉叔

<p class="ql-block">题记:当我在石板朋友家捧起香喷柔软的贺石大米饭津津有味吃时,不禁使我想起文友石板采风之行,感恩写下片文讴歌这方神奇美好的土地和值得珍惜这方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1月27日,高凉文友团应石板文友的热情邀请,在一个暖冬的午后踏上石板这片神奇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风淡淡,云轻轻。 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p> <p class="ql-block">  夕阳染红了一片花海,它恣意绚烂,纵情缤纷,花姿娉婷,随风妙曼,美丽的画卷平铺在眼前,这是灯笼坡梯田种的格桑花,文友们沦陷了,久违的郊外采风,大家喜出望外,欢欣雀跃。车队依次停稳,文友如蝶般扑向花丛中,在花间显摆“范儿”风姿,摄影发烧友不时捕捉镜头,美女一时临风邀月,一时又拈花献佛,一时又自我陶醉,若有所悟……风情万种。正是:佳人倚花临风时,羡爱花海千般姿。</p> <p class="ql-block">  山起伏连绵,不知其远;树森森,不知其多。一阵山风过处,沙沙作响。有经验的文友荔木子道:“停车,大家下来拾鸡锥子……”文友们随之散开去在树底下“寻宝”,语婵、小乔、月儿、小红都在寻寻觅觅中,白云悠悠自带篮子派上用场。鸡锥子故名锥子,它有针一样的刺,包着红豆大小的坚果,熟了会开裂,在风中摇落地上,大家睁大“金晴火眼”捡拾,好不容易我捡到一小捧子的,惊喜向文友炫耀道:“我发达啦!”锥子可生食,可炒熟食,有粟子般的香味……呵呵,可一边“呯”的一声磕开品尝,一边嘬一口小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说,2019年12月25日此片奇山入选为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我心想这样的地方,这种树也评为全国森林,高州这样的山多的是,不怎稀罕吧。下山后,文友荔木子又叫我们去屋后山坡拾锥子,我半信半疑,他说时常都有人来此拾锥子。当我们去到屋后山坡见数十棵百年锥子树,参天耸立,十余丈高,合抱不过的大树,极罕见如此优质良材,被灯笼坡人保护下来,要将这座山的树木一代代保护好,而且在山脚下这么好材质的树,可做很多漂亮的家私。从当年种植到改爭开放的经济大潮中保护下来,数百年历史,人们代代努力保护的结果。正合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年,他们的前辈们就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心中悠然而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晚上,诗友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吟诗……整个山村之夜沸腾了。</p> <p class="ql-block">  灯笼坡,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老吉祥的名字,灯笼,象征光明,祥和、幸福。此村应有保护红锥树的历史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灯笼坡村有四、五百户人家,正在兴建一个宜居宜游的森林公园,将又是一个乡村振兴的示范点,村中有一所小学,——上书“灯龙坡小学”,前辈们希望后辈们寻找光明,做人中之龙,双层含义,寄意深远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