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里的舍得智慧

Ina就是应娜

今年搬新家后,客厅我一直没有布置沙发。我就想放一张大大的木桌,能够在上面工作、吃饭,还能玩财富流沙盘。一桌三用,感觉好极啦。<div><br><div>但时间一长,发现只有木桌木椅的客厅,没有可以偎依的地方,少了份柔软的触觉,少了点儿家的感觉,于是决定还是买个沙发吧。</div><div><br></div><div>因为客厅小,沙发进来后,我就需要处理掉一套小书桌和转椅。这套书桌椅陪伴我好几年了,质量也都不错,搬新家时没舍得扔。事实上,有了大木桌,这套小书桌椅真没有大的存在必要。可每次看着完好的桌子椅子,就这么扔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一放就是半年。</div><div><br></div><div>沙发到位后,我找了楼下收废品的来收书桌椅,收废品的阿姨看着小书桌,连声可惜道,这么好的桌子,我当废品收了,拿下去就是掰下四条腿来(因为桌腿是金属的,能卖几个钱)。我听她这么说,心里一疼,感觉好像自己是个无情的主人,就这么肆意抛弃了服务自己多年的仆人。</div></div>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虽然转瞬即逝,却让我想起那本知名的《断舍离》<br><br><b>山下英子在《断舍离》里写道,断舍离是“出”之美学。这个“出”字,没有“抛弃”听起来那么苦涩,也没有“放手”听起来那么哀伤。<br><br>我们扔东西的时候之所以各种不舍,就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对物的感情。日久生情,人和人相处如此,人和物相处亦是如此。</b><br><br>很多写爱情的影视剧有这样的场景,分手后一方还珍藏着对方的某物,比如一张相片,一盒影带,订婚的戒指等,睹物思人。直到主人公决定接纳一段新感情,开始新的生活,这些旧物就会被再次翻出,然后处理掉。前人的旧物要给新主人腾地方。但凡没有对旧物做处理的,往往会埋下祸端。<br><br>**********<br>出之美学不仅适用于居家整理,同样也适用于财富的累积。<br>最具代表性的汉语词汇就是“舍得”,先舍后得,有舍才有得,有出才有进。<br><br><b>舍得的道理虽好,但要真正践行,却非易事。因为“舍得”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操作。<br><br>人的大脑本能反应是,我只能给出自己已有的,给不了自己没有的。这就叫自我设限、画地为牢。<br><br>但厉害的人却懂得反向操作——无中生有。</b><br><br>拿地产大亨王健林举例子。王健林是退伍军人出身,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利用国企改制的机会,创办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r><br>1989年,王健林迎来让他赚了第一桶金的项目——大连市北京街旧城区改造。<br><br>当时万达改造这个旧城区的成本为1200元/平米,若要想赚钱,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平米,而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才卖一千出头。<br><br>当时在王健林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接这个项目,而公司内部也有很多同事反对,但王健林坚持要干这个项目,理由是:“作为一家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br><br>王健林在开发的过程中,反向操作,大胆地尝试了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等,这在当时的大连属于首创,大大提高了销售单价,而市场反应就是房子上市后被一抢而空。<br><br>就这一单使王健林赚到了接近1000万元。<br><br><b>想要赚大钱,先得有舍得花大钱的勇气与魄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