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提实效  以评促教传真情  ——记桥头镇中心小学与布力彦蒙古族学校结对教研活动

冷静

<p class="ql-block">  虽说已近深冬,但天空依然暖阳高照,作美的“天公”似乎也在支持我们的结对共建之旅。</p><p class="ql-block">  12月6日,我们再次迎来了桥头镇中心小学与布力彦蒙古族小学结对共建活动,继上次对布力彦蒙古族小学一二年级教师的课堂进行评课议课后,此次教研活动聚焦在五六年级。</p> <p class="ql-block">  布力彦小学孙凤莹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她以一张火爆全网的照片导入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在感悟父母、老师、朋友、医护人员的真情付出中发出感叹:有你,真好。习作指导中,孙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去体现人物的性格或情感,并指导学生应用本单元学习的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习作。</p> 接着我们聆听了洪格尔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洪老师将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大榕树”和“众鸟纷飞”,让学生掌握了文章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感悟到作者表达的情感。 <p class="ql-block">  课后,桥头镇中心小学王桂秋副校长对两节课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点评,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课上的精彩表现,也对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建议。</p><p class="ql-block"> 1.高段的语文习作应指导学生关注布局谋篇,本节习作教学可进行分层设计:一部分学生模仿本单元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倒叙的叙事顺序来写;一部分学生借助课程伊始的导入图片拓展到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注意:一是充分利用单元课文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回忆课文中令人感动的片段,抓住写法进行仿写,让学生将教材中的例子内化后,创生出新的场景。二是将导课的图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能浅尝辄止,要充分发挥出图片等教学资源的作用,给学生以写作的抓手。</p><p class="ql-block"> 2.精读课文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鸟的天堂》一课是教授学生用题目扩充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绝好示例,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不仅能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也能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脉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文本感悟。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通过词语对文章进行深入、多元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实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另外,语文的课堂离不开多种形式地读,对比阅读、想象画面读、教师抓住语气的指导性朗读、引读等。本课中可以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大榕树”的静谧和“众鸟纷飞”时的热闹,从而发现动静结合的写法。</p> <p class="ql-block">  春来夏往,秋收冬藏,星河横流,岁月成碑。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结对共建活动已走过了一年。回首点滴,我们历数走过的每一个脚印;总结经验,我们为未来找到前进的航向。桥头镇中心小学和布力彦蒙古族小学将继续携手同行,共赴统编教材稳健推行的春天!</p>

学生

习作

桥头镇

结对

中心小学

文章

老师

教学

布力

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