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古人曾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且范围广,故名曰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从阳历12月6日—8日开始。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 所以进入大雪,就到了全年最好的帮孩子积蓄能量的时候,而能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孩子赖以抵御外邪、支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我们说的给孩子冬天“补一补”,其实补的就是能量,这是通过冬天的养阴、温阳、补气来实现的。 从秋天开始,燥就是主令,冬天虽然是寒,但是气候还是很干燥的,又冷又燥最容易损消耗津液,孩子陈代谢迅速,对津液的损耗比成人更快。 冬天到了,不能等孩子口干才给喝水;要喝温水,一次不用喝太多,可分多次多喝。日常最好存津液的方法是喝粥,可以同时实现食疗和补津液的效果。 要孩子体质好,重点训在脾胃。调理孩子的脾,是贯穿四季的。冬主肾。常年脾虚的孩子,脾气不足就会肾气补,孩子阳气自然就不够,抵抗力就会越来越差。所以,对于体质很虚的孩子,冬天是个很好的契机,因为这个时候的节气特点,补脾肾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 大雪节气风俗之一就是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海鲜,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原料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br> 大雪为什么要腌肉?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都会爬上岸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因此,在“年”出来前,就必须储备很多食物。 “大雪”节气后,将要进入隆冬时节,御寒成为头等大事,要多穿衣服加强保暖,适当多吃含铁元素和碘元素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黑木耳、大枣、乳类、海蜇等,有助于提高御寒能力。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还可以穿上背心,谨防肩背受寒,对颈椎不好的人来说,冬季穿高领衣服、出门戴围巾也很重要。同时“寒从足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御寒的能力较差。大雪时节应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是有效的养生之法。 希望各位家长及时关注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