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芳草地(二)

华珠子

<p class="ql-block"><b>  1985-1990年,我在临河市一中任教。刚调到该校,就被校长安排教四个高一班的化学。这五年期间,完成着小循环,即高一到高三一轮,再翻回高一到高二又一轮的时候,就离开了临河一中,回到了阔别23年的北京。</b></p><p class="ql-block"><b> 第一年教的是八八届(1988年高三毕业),还包括一个三好生班,学校划定了一个高于重点中学录取线的线,凡达到这个线的就能进入这个班,一共56人,我的大女儿也在这个班。</b></p> <p class="ql-block"><b>  自此,便没有了乡村学校任我驰骋的自由自在,一切,都捆绑在高考的战车上,一路疾飞狂奔,冲向那个目标。</b></p><p class="ql-block"><b> 学生们白天一堂接着一堂课马不停蹄地听课,夜晚点着一支支蜡烛上着晚自习,埋头看书做作业,整个校园,一间间教室烛光闪闪,安静得让人欣慰,也令人窒息。孩子们多数是乡下考上来的,住校生很多,学校伙食不好。我常常独自叹息,也常常心生悲悯。</b></p> <p class="ql-block"><b>  我不敢有丝毫怠慢,精心备课,讲课 ,领着学生进化学实验室做着一个一个的实验。然而学校的教研气氛很淡,每位教师几乎都在自己的领域孤军作战。我只要回京看望老母,就四处去转书店,买一些教辅书带回学校,把筛选后的练习题用钢板一 一地刻在蜡纸上,交到学校油印室,连油印室老师都说:“黎老师,数你印的多了。”</b></p><p class="ql-block"><b> 我带领着孩子们展开题海战术。我盲目地、兴奋地讲啊——练啊——再讲——再练,我跟所有的老师一样,手拿着考试的指挥棒,一遍一遍地对学生们练练练,考考考。</b></p><p class="ql-block"><b> 这所学校,生源多极了,来自四里八乡的学生都想挤进这所重点校,每个班学生人数高达七八十人,我一人教着约280个学生的化学。“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6个平行班就有4个理科班。每节课,我都是急匆匆进,急匆匆出,走路快,批改作业快,准备实验快,刻钢板快,说话快,回家做饭快,吃饭快,催促着我的女儿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上了发条的我,就是一名战车的战斗兵和指挥官。</b></p> <p class="ql-block"><b>  当我知道了那一届的高二4班一位女生,化学学得非常好,突然成绩下降,我还在班里带着询问的语气说:“xxx,你怎么退步得这么厉害?”很为她着急。以后她的座位总空着,我一问,她得了神经病,回家休学了。这件事给了我不小的震动,那时候,我都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b></p><p class="ql-block"><b> 第一轮完毕之后,进入了下一轮,我担任了新一轮的高一4班班主任。一天,班里的住宿生几乎都病倒了,我去宿舍一看,一个个躺在通体一排的木板床上,裹着被子睡成一片。我赶快把老魏叫来,他一个个地给孩子们放血,用一根绳子勒住胳膊的上部,用双手使劲地向手指捋,捋呀捋呀,再用针在手指尖一挑,黑血就挤出来了。当地人受寒感冒了,都用这个土办法,说是能把身体里的毒火放出来。我赶紧回到家,和面,擀面条,做了一大锅热汤面,孩子们吸溜溜地吃了,睡了,第二天就好得差不多了;</b><br></p><p class="ql-block"><b> 我们临一中的老师们带着学生们如此艰苦作战,高考升学率仅20%(因为那时候大学很少);然后,家长学生们不干,请求复读,复读制度应运而生,新老高考生们在这个高考炉里经受着年复一年的煎熬。</b><br></p><p class="ql-block"><b> 曾经的我,也跟许多家长一样希望我的女儿能考上大学而对她严加管教;曾经的我,也一再地给我的学生们出难题,考难题,企图遏制住学生的自以为是,防止骄傲抬头,让他们学得更多,学得更深;</b><br></p><p class="ql-block"><b> 曾经的我,可曾否想过,如此巨大的几乎是全民的施压,是好事吗?我就像埋头赶路战车上的一颗螺丝钉,尽好自己的责,可别松了,可别掉了,仅此而已。</b><br></p><p class="ql-block"><b> 那时候我的教科研论文,有几篇获优秀奖,一等奖。我的课堂教学竞赛,在临河市、在巴盟得了大奖。看看题目就知道我只关注怎么教课教得更好,至于学生的内心,心声,他们的心理需求,没有上心,也可以说,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b><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1986年《归纳法—— 一种学生学习的良好方法》三等奖(临河教育局)</b></p><p class="ql-block"><b>2.1987年“一堂好课”比赛一等奖(临河教育局)</b></p><p class="ql-block"><b>3.1988年《我最喜爱的老师》(临河一中)</b></p><p class="ql-block"><b>4.1989年《浅谈读、议、讲、练》优秀奖(内蒙古教育学会化学教研会)</b></p><p class="ql-block"><b>5.1990年《关于“化学键、分子结构”一章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论文优秀奖(收编于中国化学会华北地区化学会编入论文集)</b></p><p class="ql-block"><b>6.1990年《巴盟教学能手》一等奖(巴盟教育处)</b></p> <p class="ql-block"><b>  1990年,北京传来了好消息:已经结婚的知青只要在北京找到工作接收单位,就可以携带全家回北京了!国策之下,一家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女儿们的前途,为了与老母和弟弟们团聚,我又一次告别了工作五年的学校,向着可以预见的更好的未来进发了。</b></p> <p class="ql-block"><b>  北京市干调处蒋处长在我的申请书上签了字,关心地说:你可以回西城区教育局报到,你想去哪?我说,城区学校都不能解决我一家的住房问题,我已经联系了昌平郊区南口农场中学,校长接受我,同时给我解决住房。于是,蒋处长一个调令下达给昌平区人事局,我们一家五口就迁到了南口。</b></p> <p class="ql-block"><b>  回到京城走进了北京郊区的南口农场中学,一方面完成着自己的大专和本科的学历学习,一方面继续着自己喜爱的教课工作。此时,我已经意识到了青少年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b></p><p class="ql-block"><b> 我向校长提出,我想在初二年级两个班开设一门新课——《心理品质教育》</b>,<b>简称《心育》,我自己给起的名字,校长同意了。《心育》课进入了初二课程表,一周一节。为此,我预先做了一些准备,看了一些书,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林崇德的心理品质教育培训班,学习的时候正值暑假,学校组织老师去北戴河游玩,我没有任何犹豫地放弃了玩而选择了学。</b></p><p class="ql-block"><b> 《心育》课,上了一年,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在问卷调查里写出了他们心灵干渴的需求,及一年来他们在心理方面的收获。我的论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初探》《对初中生心理的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心育课给学生们带来的收获》《心理咨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均被刊登在昌平教育局的刊物上,其中两篇,获得了一、二等奖;局长点名要我参加了北京市教科研大会;北京教育研究刊物刊登了《心理品质初探》一文;挪威一位访问学者,到了昌平教育局,提出想去学校听心理课,于是局里把她安排在我们学校,她听了我的一节《心育》课,我们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西方关于性教育的情况,她向我索要了我撰写的一些资料,准备带回挪威去研究。</b></p><p class="ql-block"><b> 因为主科的中考压力,没有课时安排《心育》课了,我没能继续进行学生心理教育的探索,只能退出了。</b></p> <p class="ql-block"><b>  学校指定我是《家长学校》的讲课老师之一,这是我在给初三班级的家长们讲课。题目是《严格管理 尊重孩子 讲究教育方法》。</b></p> <b>由于三女儿在南农学校初三毕业,以学校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考上了西城区重点中学十三中,必须回城去读高中。为了女儿,我提前到四十中去试讲,四十中同意接收。我只能硬着头皮跟南农老校长申请调离。老校长不同意,我说我有实际困难。后来,他专门去了城里我母亲家,看到了母亲卧床不起,因大腿粗隆间骨折刚住院回来。善良的老校长唉了一声,同意了我的调离请求,让我回到母亲身边,孝母育女。家终于搬进了西城区的老房子,跟衰老的母亲和未婚的小弟挤住在一起。</b><div> <b> 1995年9月1日 开学一周后,我才办完了所有的手续,才去四十中报到。校长跟我说:“你去初一6班当班主任吧,这个班x老师镇不住,很乱,其他老师去班里都上不成课。你这是受命于危难之时,帮着解这个难吧。”我能说什么呢?人家接收了我,解了我的难,怎么也得报恩哪。校长让我教初一六个班的政治课。<br></b></div> <p class="ql-block"><b>  这个年级的六个班的政治课一带就带了三年,初一6班的班主任一带就带了三年,一直到把学生们一个个送到毕业、升学了。</b></p><p class="ql-block"><b>  为了这个班,为了这个全年级学习最差、纪律最差的班,我费劲了脑筋,使出了全身解数,一次次躬身听着任课老师上课不顺、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告状;一趟趟地穿街走巷去家庭走访,与家长讨论良策;一个个的周日带着他们在学校操场上做操;甚至求助上大学的女儿为他们补习英语......终于,一学年下来,老师们上课比较满意了,家访也慢慢减少了,全校歌咏比赛夺得了第一名,德育主任带着全校班主任观摩我班的主题班会,班级墙报得了第一名,班级的荣誉呼啦啦地闪亮登场,一下子就增强了同学们的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感。我班同学每周日去敬老院帮着干活的学雷锋活动坚持了两年,得到了区教育局的表彰。尽管学习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的尾巴,但一些学习很差的同学,都顺利地进入了职业技校、职业高中学习,中考的及格率达到了100%。同学们和我也结下了深深的师生情谊。</b></p> <p class="ql-block"><b>1995-2002年的这段时期,我的教育思路正在悄然向着人性化教育的方向转变,从获奖证书的题目可以察觉到——</b></p><p class="ql-block"><b>1.1995-1996学年度《校园“十佳”老师》(40中)</b></p><p class="ql-block"><b>2.1995-1996学年度《德育先进工作者》(西城区教育局)</b></p><p class="ql-block"><b>3.1996年《教学成绩双超先进个人》(40中)</b></p><p class="ql-block"><b>双超:及格率和优秀率</b></p><p class="ql-block"><b>4.1996年《走出班主任工作的困境》论文(全国<班主任>期刊)</b></p><p class="ql-block"><b>5.1997年《走出班主任工作的困境》论文(西城区教育局三等奖)</b></p><p class="ql-block"><b>6.1997年《德育先进工作者》(西城区教育局)</b></p><p class="ql-block"><b>7.1997年《教育先进工作者》(40中)</b></p><p class="ql-block"><b>8.1998-1999学年度《校级好老师》(40中)</b></p><p class="ql-block"><b>9.1999年《改进德育工作,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北京教委一等奖)</b></p><p class="ql-block"><b>10.2000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进一步改革政治课堂教学》论文收集到北京西城区教育局论文集</b></p><p class="ql-block"><b>11.2000年《计算机课堂教学软件》(西城区三等奖)我与黄玉琦老师合作完成</b></p><p class="ql-block"><b>12.2000年《学科带头人》(40中)</b></p> <p class="ql-block"><b>  1995-2002年,在四十中工作到退休。因为西城对全区教学布局的改革,四十中后来改为“艺术与体育学校”,现在是“北京实美职业学校”。</b></p> <p class="ql-block"><b>  2002年退休以后,一方面,家庭经济还很拮据,一方面,不甘寂寞,就在以下中学、大学任教,或教高中化学,或教高中政治。</b></p><p class="ql-block"><b> 2002-2009年期间执教于——</b></p><p class="ql-block"><b>1.中国歌舞团学校(昌平回龙观)</b></p><p class="ql-block"><b>2.华北电力大学成教学院(昌平区)</b></p><p class="ql-block"><b>3.北京世贤附中(海淀区)</b></p><p class="ql-block"><b>4.北京创新园中学(朝阳区)</b></p><p class="ql-block"><b>5.北京新亚中学(朝阳区)</b></p><p class="ql-block"><b>6.王府学校(昌平区)</b></p><p class="ql-block"><b>7.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海淀区)</b></p> <p class="ql-block"><b>  我指导北外附校高一学生的化学课研究性学习,课题《从污水治理之“烦”谈水资源保护之需》获得海淀区教育局一等奖。</b></p> <p class="ql-block"><b>  继小女儿和大女儿先后技术移民澳大利亚之后,2009-2016年期间,我们俩口子三次赴澳,帮着孩子们做家务,让她们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得到更好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 2016年我们老两口根据澳大利亚相关政策也移民了。</b></p><p class="ql-block"><b> 来到了异国,对澳洲教育的关注、思考一直没有停留,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职业病吧。</b></p><p class="ql-block"><b> 我对澳洲教育的认识还是从</b><b>Zenia老师那儿开始的。</b></p><p class="ql-block"> <b>澳洲政府对非英语国家的移民者提供一项服务,派老师授课英语。我去堪培拉技术培训职业学校的英语培训中心,报名学习英语,之后被编在Gungahlin英语学习中心的初级班,每周学习两次,一周8个小时,总学时510小时。我们这期学员班的老师是Zenia。</b></p><p class="ql-block"><b> Zenia老师,1米8的高个子,身材修长,脸上始终挂着澳洲人那特有的微笑。我真替她为难:她是中盲,地地道道的澳洲人。我们是英盲,一群英语零基础的、记忆力日渐衰退的、花甲古稀老人,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牙牙学语,她怎么教呀?</b></p> <b>  Zenia的授课真有意思,她的课堂教学形式花样翻新:全体集中的对话,一对一的对话,分组的图片辨识,室外标识的辨认,幻灯投影的讲解,录音机的听写,澳大利亚歌曲的学唱,种种,种种。</b> <b>  有一次,Zenia像变魔术般地从储物间里拿出了几样食材:面粉、牛奶、鸡蛋、小葱和橄榄油,以及几样厨具:平底锅、玻璃器皿、搅拌器、水杯等,准备学做中国的摊鸡蛋饼。在极富乐趣的生活情景中,她带领大家一边温习着相关的英文单词,一边操作着烹饪程序。</b> <b>  她的情景教学更是眼花缭乱:<br>  只见她时不时地翻出口袋里的“道具”,铃铛啦,银行卡啦,手机啦,各类“垃圾”啦,甚至尽兴时把鞋子脱掉丈量长度;<br>  她装扮成超市收款员,拿着用硬纸片制作的超市刷卡机,发出一个个指令,学习使用银行卡付款;<br>  她坐在椅子上,模拟司机进行着开车前和停车的操作,制造语境;<br>  早晨见面问好、吃早餐问候、乘公交问路的一问一答,几乎每堂课都重复进行;<br>  她常常让大家站立起来或围成一圈或排成长列进行问话对答;<br>  有时,她叫我们围着教室和大厅转圈,低头阅读她贴在地上的路标;<br>  她拿出实物讲解回收垃圾的知识,又采取比赛形式教大家辨认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b> <b>她带领我们走上大街,去认识交通和商场的标识;<br>  她教我们填写好申请表,带着大家去图书馆办理图书借阅证;<br>  她组织大家前往堪培拉科技馆、铸币工厂参观,为此她安排我们做精细的准备去现场教学。每次外出,她都要给我们每个人发一张英文与图形对照表,利于我们识记。</b> <b>每一项活动都布满了英语的听、读、说、写,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如此生动、活泼,跟生活紧密贴近,学以致用。我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Zenia领着我迈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br>  Zenia转身搬动桌椅,她迅速地布置了一个选举会场,原来明天周六,即2016.7.2是澳洲全民选举日。她打出了投影,国会山、参议院、众议院及选票等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她简述着选举程序,并印发了模拟选票,上面竟然出现的“候选党派”“候选人”是一个个的食品名称,哈哈!我们根据自己对这些食品的喜爱顺序,阅读着,挑选着,勾画着,投票选举“候选人”,一个庄严的政治命题,化解成了英语的学习,从而使这些移民老人了解了明天这片大地将要发生的重大国事。<br>  Zenia是多么的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她的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如此生动,如此鲜活,这一幕一幕你能从记忆里筛掉吗?<br>  Zenia注重发音,口语,听力,阅读和实际应用,从不搞单词的死记硬背和单纯的语法学习,每次学习新单词,她都从含有新单词的一个句子开始,带领大家跟读-两人互读-抽签问读-配上彩色图片的单词用幻灯投影仪打在屏幕上再识读,这样的反反复复的听和读进行的差不多了,才把单词的书写亮出来,让大家提笔抄在本子上。这是一条正确的语言学习规律:从听说到写记的过程,其实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她的教学表面感觉似乎杂乱无章,但学过后再回过头一看,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它们的条理性、系统性都十分明了。我们在她的引领下,不仅仅学到了知识内容本身,还收获了轻松轻快趣味的心境,结下了新的同学情、师生情,一次4小时的课程不知不觉就结束了。</b><div> <b> 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Zenia老师,教学风格风趣幽默,那挥舞的夸张手势,那生动的肢体语言,那丰富的面部表情,那信手拈来的漫画板书,那强大的亲和力,太有魅力了。<br></b></div><div><b> 在这样活跃的课堂上,你能切身地感受到Zenia课后进行了多么深的钻研,下了多大的功夫,耗费了多少备课时间,融入了她多么厚重的心意。当我们知道,她是四个孩子的单亲母亲,最小的双胞胎才两岁;当我们一个个来上课时,看到她早提前来教室做着上课准备了,而她的家距离学校有50分钟远的车程;当我们得知,仅有的一次她迟到了10分钟,是因为突然下大雨她不得不半路折回把车库门弄好,并一再向我们道歉;当新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告诉我们,Zenia请假不能来给我们上课了,是因为她的母亲病重住院,再后来就听到她母亲不治病逝的消息。但没过多长时间她来了,一如既往,特有的微笑挂在脸上,独特的讲课风采依旧。</b></div> <p class="ql-block"><b>  这群耄耋华人在澳洲老师这里得到了尊重和信任,得到了语言学习的日益进步,在异国竟然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老人们手捧一束Zenia最喜爱的澳洲乡野鲜花,拿着一张写满她的学生英文签名的贺卡,还有给Zenia四个孩子的圣诞礼物,表达中国老人对她的深深敬意。</b></p> <p class="ql-block"><b>  也许是三代教师世家的遗传基因作祟,也许是30余年执教生涯之浸染而不能自拔,也许是当个教书匠才是自己今生最大的乐子,也许是老年生活需要滋润着走向远方,也许是身体已老精气神未衰,于是,2017年,在我70岁这一年,有了一件事情去做,去堪培拉华夏中文学校教书。</b></p> <p class="ql-block"><b>  华夏学校使用马立平中文教材。斯坦福大学博士马立平,在美国研发、又经15年的多轮教学实验磨砺后定稿的这套教材,已被全世界多个国家采用。1—12年级的教材,非常适合海外孩子的需求。海外华人孩子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学习条件、学习方式和国内有了很大的不同,坚持学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全套中文教材,身处海外的孩子就具备了中文的听读说写基本能力,有益于他们的长远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我加入了这个公益性社区文化团队,教中文,由理科再次转行回到文科。</b></p><p class="ql-block"><b> 学校云集了国内从教三十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语言学、教育学、新闻学的年轻硕士和博士,国画、书法专业领域的名师大家。对中华文化的挚爱,让中华文化在海外炎黄后裔中得到承传,这一共同理想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我当然知道,中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华人移民的后代出生在澳大利亚,当英语已然成为他们的第一语言时,在海外能有机会学习汉语,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b></p><p class="ql-block"><b> 世界上有许多快乐的事,有的快乐容易得到,可能会很快地过去;有的快乐不容易得到,却不容易失去,不但不会失去,还会陪伴着你成长终生。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文化,就是这样的一种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我做着准备:捋清楚中西方教育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虚心学习科学育人理念,改变旧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新的芳草地上,用心栽培一棵棵嫩草小芽,迎来青草碧连天。</b></p><p class="ql-block"><b> 我要向澳洲老师Zenia学习,将我已经理解了的西方教育观和教学模式,与我执教积累的中国教学经验相结合,这片芳草地不就是老园丁我的试验田吗。</b></p> <p class="ql-block"><b>  我从天使般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家长的身影,作为他们的父母,正在给予孩子们大爱,教他们怎么样做人,怎么样走路,他们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别把他们的母语丢掉。我在三尺讲台,引导着孩子们打开了中文课本,给他们展现一个鲜活的中文世界,让他们受用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声朗读、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回家及时温习、小测验全对的小五星贴,还有小奖品,成了孩子们积极热情学习的推力,学习中文的成就感洋溢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 </b></p> <p class="ql-block"><b>  汉字的书写,需要个别辅导,按照汉字的笔画和笔顺,一个一个字地写在田字格本上。田字格本都乘坐着从北京来的飞机,送到了孩子们的手里。</b></p> <p class="ql-block"><b>  卡片教学,把一个个的生字,一个个的生词,一个个的短语短句,制作成黑色楷体字的卡片和字条,应用于听读说写的教学过程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集体诵读,个别提问,小组认读和竞赛,卡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投入状态,兴致盎然。</b></p> <p class="ql-block"><b>  丢手绢游戏,把字条悄悄地放在身后,孩子们在意外的兴奋中快乐地认读文字,一扫学习中文的枯燥和艰涩。</b></p> <p class="ql-block"><b>  击鼓传花,应用于课堂背诵古诗和儿歌,孩子们的记忆力在活动中得到无形的强化。</b></p> <p class="ql-block">  <b>三尺讲台,让一朵朵心灵之花慢慢绽放,我和孩子们因中文学习而结下的缘分,让孩子们开心,也让我的暮年生活快乐,有意义。  </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三尺讲台,在国内我站了32年。暮年来临,在异国他乡,我又站在这块方寸之地,继续我的教书生涯,那么快乐,享受,充实,有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三尺讲台,它让心境高远,让思想通透,让心情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三尺讲台,它让古稀之年归来,仍是少年。 </b></p> <b>一张张澳元、一枚枚澳币投进了集资箱里。感谢家长和学生的热情支持。学校用大家的捐款,从国内淘宝网购买了一大批儿童、少年的中文读物快递过来,学校流动图书馆终于建成了。</b> <p class="ql-block"><b>  我和我的助教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做中国儿童的游戏。我的心一下子回到了我的童年。</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备课桌上,使用着两台电脑,制作PPT课件,上实体课,或使用Zoom软件上网课。</b></p> <p class="ql-block"><b>  疫情期间,中文学校把教室搬到了网上,进入了线上教学模式。</b></p>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校长根据年轻教师提出的问题,安排我把实体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体会分享给教师们,题目如下——</b></p><p class="ql-block"><b>1.《海外中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小时</b></p><p class="ql-block"><b>2.《如何处理教学互动与课堂纪律二者的关系》 1小时</b></p><p class="ql-block"><b>3.《如何安排两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 1小时</b></p><p class="ql-block"><b>4.《怎样取得家长的信赖与支持》 1小时</b></p><p class="ql-block"><b>5.《字词教学》 1.5小时</b></p><p class="ql-block"><b>6.《课堂教学管理》 1.5小时</b></p><p class="ql-block"><b> 我发挥着我的余热,给年轻老师讲述我的教学实践,跟老师们探究、交流、分享海外中文教学的体会。</b></p> <p class="ql-block"><b>  我对年轻老师讲着我的认知——</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中文老师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呢? </b></p><p class="ql-block"><b> 他们是一群从小就在西方教育体制下成长的孩子们,走进了我们华人中文学校的课堂,他们已经非常习惯他们主流学校的课堂学习了!西方教学课堂,老师笑容可掬表扬为主,课堂管理宽松随意,孩子感觉轻快没有压力,作业完成的量少,限时完成的时间又长。总之,他们很习惯过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了!</b></p><p class="ql-block"><b> 我们面对的是开朗的、笑逐颜开的孩子们,是天真的、充满童趣的孩子们,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活泼天性未被束缚、被压抑、被摧残,而是得到了呵护的孩子们,是有着西方强大教育优势背景的孩子们。其实这些正是我们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我们利用好这些优势,绝不能一味地把中国教育模式全盘照搬,只要用心,做到中西方教育优势互补,就能教会他们,教好他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因为,西方教育理念源于契约文化、法制文化及适应这样文化的自由民主制度为根基的价值观。</b></p><p class="ql-block"><b> 因为,依法治国和契约精神,是对侵犯人权的限制,使教育侧重科学、诚信、规则的引导;自由民主制度是对人权的保证,使教育趋向人性化,其内涵是很有深意的。</b></p><p class="ql-block"><b> 所以,学校教育承载着为孩子未来的人生长远考虑的责任,负有他们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准备的责任。这些是西方教育理念的内核。</b></p><p class="ql-block"><b>  西方教育进行的是做人的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个教育体系用开放的、自由的理念告诉孩子:你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它给你开辟广泛爱好的空间,使你在儿时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爱好,爱好可以一直陪伴着你,你不会孤单,而感受快乐;</b></p><p class="ql-block"><b> 它引导你要学会自己如何学习,如何与伙伴一起学习;</b></p><p class="ql-block"><b> 它教育你要为人正直,有好奇心、同情心,有雄心,有毅力,有创造力,擅长团队合作;</b></p><p class="ql-block"><b> 它创造机会让你学习并感知生活的美,愿意帮助别人,有能力去爱人……</b></p> <p class="ql-block"><b>  这个教育体系在告诉孩子:</b></p><p class="ql-block"><b> 没有所谓的成功,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没有人是最好的,大家是平等的。</b></p><p class="ql-block"><b> 这样教育体系下成长的孩子,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拒绝喧嚣浮华,不攀比财富,他们更在意的是,谁更有品位,更有教养,成为一个有意思的、有趣味的、有意义的、有着健全人格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我对年轻教师分享了我的教学体验——</b></p><p class="ql-block"><b> 教与学究竟哪个更重要?其实,这是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的关系。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的力量是根本性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学成才”,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你不是不爱学中文吗?你不是被你爸妈逼着来学中文的吗?好,只要你进了我的教室,我,就要在一个个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想办法,把你的内在动力、内在潜能给开发出来!</b></p> <p class="ql-block"><b>   我分享了——</b></p><p class="ql-block"><b> 要精心备课,做好PPT课件的体会。在一周只有一次、一次只有两小时上课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何在呢?将PPT课件展现在屏幕上,标准清晰的中文楷体字,丰富的色彩画面,与课本内容契合的图形图片、动画片,赏心悦目;强烈的视觉表现力,生动形象的感知效果,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能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加强教学互动,一举多得。</b></p> <p class="ql-block"><b>   我分享了——</b></p><p class="ql-block"> <b> 如何进行科学的课堂管理,既不能过于松散,也不能过于严格。课堂授课的放收自如,是我们应有的教学态势。在课堂上,只有将中国的严格和西方的活跃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效。</b></p> <p class="ql-block"><b>  我毫不保留地把因教育观的转变而带动的教学模式的改变之做法,分享给年轻教师,因为她们才是海外中文芳草地的生力军。当然,这些分享都达到了同仁们的认同。</b></p> <p class="ql-block"><b>  学校组织年轻老师们观看我的示范课。</b></p> <p class="ql-block"><b>  在华夏中文学校执教四年半以来,我的这片芳草地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许和信任,他们愿意把孩子交给我,我的班级学生人数总是最多。芳草地上,我静静地听着孩子们朗读中文的稚嫩声音,细细地看着他们一笔一划写着中文的字词句, 老园丁品尝到了中西文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香甜。  </b></p> <p class="ql-block"><b>  一天,三年级的外孙女小米把学校打印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拿回家,交给爸爸妈妈阅读。我明白了,小小的儿童享有的权利,不光孩子要知道,父母也必须知道,全社会都要知道。让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是文明国际社会的共识。</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b></p> <div><div><div><b>  </b><br></div></div></div> <p class="ql-block">  <b>这是一片自由的开阔的天地,孩子们原始的、美好的天性和才智将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得到释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科学育儿的教育实践,是强大的外在助力,去满足孩子们内心健康成长的需要。</b></p><p class="ql-block"><b> 据我对外孙女学校情况的一些了解,这种外在的助力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b></p><p class="ql-block"><b>1.开放、宽容、鼓励的教育氛围;</b></p><p class="ql-block"><b>2.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小米学校各个年级都频繁开展:阅读、写作、论文、辩论、演讲等教学活动);</b></p><p class="ql-block"><b>3.个性和自尊的极大保护;</b></p><p class="ql-block"><b>4.培植兴趣的肥沃土壤(小米学校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全部纳入兴趣教学中,各个年龄段是不一样的。四年级就有:6项体育、4项艺术、19种乐器、合作与社交4项,供学生们自选去参加)</b></p><p class="ql-block"><b>5.生动积极活跃快乐的学习常态。</b></p><p class="ql-block"><b> 充分发挥优质的教育资源,尽最大的能力,去满足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形式,孩子们当然喜欢上学,喜欢学校,喜欢伴随着他们成长的生动、积极、活跃、快乐的学习生活。</b></p><p class="ql-block"><b> 我看到了——澳洲社会整体是非常正向的,澳洲人从不吝惜在公众场合给陌生人微笑、鼓励、帮助和宽容,你总能在人和人目光相对的那一个微笑瞬间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世界不再冷冰冰。你做事成功与否,澳洲人都会用一句”Good Job" "Well done" 来和你击掌,给你鼓励。这种社会带给人的影响,像一粒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田,有一天,它就会发芽长大,然后开花结果,传递出去。公平公正社会的人们不会羡慕嫉妒恨,人们不会仇富,不会从众,这个社会让人们心态平和,知足常乐,对酒当歌。</b></p><p class="ql-block"><b> 我明白了——人性,人的自然本性,是教育内在的基础。教育要走向人性化,学生自身的人格尊严、个人幸福、人生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教育走向人性化,首先从“关怀你自己”、“认识你自己”开始,尊重、疏导人的自然本性,形成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勇于德行的个体,进而促使他们在社会的成长中,成为能够更好生活的人,能够努力思想和精神超越的人,这就是人性教育所彰显的维度。</b></p><p class="ql-block"><b> 我清楚了——非人性化的社会,因其社会秩序不公正,人性化教育就是天方夜谭。只有制度复归人性,才有教育的复归人性,学生才不会成为应试教育、工具教育、官本位教育的工具。</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我搞清楚了——</b></p><p class="ql-block"><b>  西方与中国教育理念确有不同,原因何在呢?</b></p><p class="ql-block"><b>  社会流行这么一个段子:妈妈和孩子走在街上,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乞讨。中国妈妈指着乞丐教育孩子:看见了吗?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要饭吃。西方妈妈告诉孩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有能力了,就可以帮助他们这些穷人,然后,妈妈走过去,给乞丐一些钱。</b></p><p class="ql-block"><b>  这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西方学校赋予孩子心灵的滋养、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广泛兴趣的培养。无论今后他们成为工匠、技工、收银员、园艺人、商人、公司员工、小老板,还是公务员、医生、律师、教授、学者、专家,他们曾经接受过的学校教育,就是照亮他们生命成长方向的一座灯塔。</b></p> <p class="ql-block">  <b>我反思自己走过的执教之路,反思我们国内整个教师群体兢兢业业所投入的神圣事业,存在着什么样的致命问题呢?</b></p><p class="ql-block"><b>  由于中国教育一直延续着几千年的传统理念:“学而优则仕”, “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自然有一种神圣感,培养更多的精英和人上人,以升学率、优秀率、高考上线率作为衡量教师绩效的标准,优秀教师的标准。</b></p><p class="ql-block"><b>  所以中国教育就格外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商,强调知识的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因而重知识系统化学习、重应试、重成绩、重竞争,应运而生。学生们在大大小小的考试指挥棒下,刻苦勤奋地学习,竞争排名第一、前十,于是他们被分数、考试所绑架。他们相信,长大以后,他们可以凭借学到的知识,获得安身立命、升官发财的机会,这个知识工具取自他们的学校,他们绝对服从学校,服从老师,十分缺乏独立意识。进入社会以后,他们发现,随着全球文明的向前推进,他们在高中和大学所学的知识越来越脱离现实,甚至他们连生活的能力都受到了威胁。而授予学生知识工具的学校,是全然不会去想学生今后的出路与前途的。</b></p><p class="ql-block"><b>  由此,在这样的教育价值观之下,整个社会已经构成了一张大网:追逐考分的大网,望子成龙的大网。学校、孩子和家长都被笼罩在这张网里,大网里的孩子们被驯化成特别听话、特别顺从的分数的奴隶,寒窗12载之后,被推向高考生产线,去竞争所谓的人生成功。</b></p><p class="ql-block"><b>  所以,中国教育基本属于科举教育,工具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那一年,我的外孙女小米二年级,全校的学年大会上,她获得了金奖,Golden Ltter Award,《创造性思维》奖,金质奖状上写着:“尽最大努力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还有这样一个奖项?这对我很新奇,因为我在国内从教30余年,学校给学生颁发的奖项从没有这项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还有更让我惊奇的是——当时颁奖的画面:在学校大会上,校长俯身,弯腰,向获得奖励的小米表示祝贺。在我的记忆里,国内学生上台领奖,是接过奖状后,向老师鞠躬敬礼,表示感谢。从没有这样的场景,堂堂大校长,屈身于学生、看着孩子的眼睛,嘴里好像在对学生说着什么,那一定是在向孩子表达着他的赞许和祝贺呗!孩子的背后站着的就是小米的老师,一位望着小米的年轻男教师,亲切地鼓掌,发出由衷的微笑。</b></p> <p class="ql-block"><b>  我明白了——</b></p><p class="ql-block"><b>  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想要孩子过好这一生,光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人生中需要的自信、尊重、礼节、涵养、沟通技巧、生存技能等等,才是教育最应该教会给孩子们的宝贵财富,澳洲教育对此十分重视,这也就是为什么澳洲教育发达的所在之处。</b></p><p class="ql-block"><b> 我明白了——</b></p><p class="ql-block"><b> 真正的教育是望子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是真实,善良,健康,快乐,再加一技之长;是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是心灵的滋养,成为有意思、有趣味、有意义的人;成为这样的高大上之人——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于社会有益的人。他们是遍布各行各业的自食其力劳动者,不分高低贵贱之分。</b></p> <p class="ql-block"><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