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展风采,善学精研促发展--莒县小学第一协作区“合作学习”生本课堂课例研讨

莒县一小

<p class="ql-block">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继续推进合作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协作区学校共同成长,促进教师共同成长。莒县小学第一协作区于2021年12月6日在莒县第一实验小学举行了“合作学习”生本课堂课例展示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课例展示、分组研讨、交流点评三个环节。</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共展示5节课例。</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董相花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由学生去发现,学生去总结,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中去。如:通过让学生自己画图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董老师抓住了植树问题的本质就是线段上段数与点数的关系问题,在教材的处理上作了调整,把两端都种、只一端种、两端都不种三种情况放在了一节课研究。</p> 第二节课是姜晓坤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这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优化思想。姜老师将华罗庚的优选法贯穿在整节课里面,利用数学文化很好的渗透了优化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姜老师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用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3张、4张、5张…烙更多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第三节课是张小云老师执教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本节课旨在通过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实物拼摆、计算周长、比较周长的探究过程,初步感知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变化规律。学生通过对比拼摆方案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并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课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交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是钟振香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本课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以“呈现口诀--探索来源--寻找规律-记忆口诀-拓展应用”为主线,既注重已有经验的迁移,又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想出了记忆口诀的窍门,使得原本的机械识记转化成了意义识记,不仅注重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了学习的过程,效果很好。而且,“乘法口诀表”的介绍、“数九歌”等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p> 第五节是崔荣敏老师执教的《一共有多少》。这节课以贴近孩子生活中感兴趣的到公园游玩为主线,在公园游玩中通过创设表演节目、天鹅湖、猴园以及在回家路上看到的路灯等一行列直观的动画场景,让孩子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体会到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出加法运算的过程。体验同一个问题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一共有多少的问题,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分组研讨 五节课例后,各教研组和协作区分组研讨了五节课的优缺点,各位老师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交流点评 <p class="ql-block">  分组研讨后,老师们指出课堂上,一小的孩子们个个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孩子们在交流碰撞中激烈思辨,想法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中不断完善。孩子们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交流充分展现了县一小3.0生本课堂的研究成果,与会老师为之惊叹、为之振奋。并对五节课给与高度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困惑与与会老师交流。</p> 最后张主任对本次研讨会做出总结,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担当与良知,但相对于在校学习活动,我们不能监管到每一个孩子,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线上教学更有效,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敢于直面问题,不断研究思考,寻找更多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收获成长与学习的快乐! <p class="ql-block">  本次的数学活动不仅提高了莒县小学第一协作区学校合作学习实效性,还是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的一场及时雨,为各学校如何减负提质,提高课堂效率,发现学生数学思维指明了方向!</p>

学生

数学

老师

学习

协作区

课例

孩子

研讨

口诀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