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于上月二十八日,写了一篇短文《藏经殿的叹息》,就南岳藏经殿的“藏"之读音,表达了自己一些肤浅的见解,认为应读cang(第二声),作动词解,意即收藏、收存。在短文中,我主要讲了四点理由。这些天来,我又就这个“藏"字的读音,查了一些资料,经过了一些思考,又觉得自己谈的理由之二,即不论是藏经殿,还是藏经楼、藏经阁,都读cang(第二声),较为牵强,藏经楼、藏经阁之中的"藏"字读音,未必就读cang(第二声),大概率应读zang(第四声)。</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藏经楼、藏经阁中的藏要读zqng(第四声)?在网上查,虽然有的认为应读cang,有的则认为应读zang,莫衷一是,没能统一。而查百度,在百度百科中查出来的结果是读zang〈第四声)。我归纳一下,大致是三个方面的依据: 一,这里是指储放东西的地方,读zang(第四声),如: 宝藏。在巜佛教寺庙规制一一藏经楼》中,是这样解释藏经楼的: 存放《大藏经》的地方,其实就是一座经库,是藏经、读经、研习的地方……"存放《大藏经》的地方“ ,可以理解为“储放东西的地方(宝藏)“。二,藏读zang〈第四声),可以理解为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藏经楼也好,藏经阁也罢,可能有些储放佛教典籍,有些储放道教、佛教典籍,有些不仅储放儒道佛典籍,还储放文、史、哲等典籍。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据此,藏经楼、藏经阁也可以理解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三,对道教、佛教而言,"藏"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古人题词取义十分讲究,尤其是对一些重要人文景观的题词,字中都蕴含文化的韵味,都别有洞天。如宗教建筑物,“藏经"与楼、阁等连用,不少是取“宝藏"之意,或者代指道教、佛教经典。既如此,应读作zang〈第四声)。纵上所述,藏经楼、藏经阁之”藏“,应该读zdng〈第四声)。现在看来,我前面对它们的认知有些失之偏颇,属于一知半解。我主观臆断了,我囫囵吞枣了,惭愧!</p> <p class="ql-block"> 按照前文逻辑来推理,那南岳藏经殿的藏就应该读zang〈第四声)啊?我就这个问题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明确它作动词用,意即收存,读作cang〈第二声)。另外,我也未发现有网友就藏经殿之藏的读音发表不同的见解。当然,我们也不能视百度百科的解释为一锤定音的权威界定,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认知也会不断演进。我是很纠结,纠结来纠结去,脑袋里便蹦出来一个念头: 南岳小般若禅林改名藏经殿,究竟要告诉人们什么?是向世人强调这里存放了《大藏经》吗?如果这个推理成立,我也主张藏经殿之藏读zang(第四声)。然而,我们知道,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始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到朱元璋赐予南岳一部巜大藏经》,已历经宋、元两朝近四百年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有多种版本的《大藏经》。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大藏经》,虽珍贵,但不具备唯一的属性(当然,这部经书因是皇帝所赐而变得身价倍增、珍贵无比,但前提是: 皇帝所赐)。如果小般若禅林因为存放了一部《大藏经》,就应改名为藏经殿不可,那么,同时期的那些没以“藏"字冠名的寺观庙宇,是不是因为它们都没有存放《道藏》、《大藏经》呢?我看未必。</p> <p class="ql-block"> 是强调或者是要告诉世人,这里存放的巜大藏经》,是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如果这个推理成立,那么,南岳藏经殿之藏就应读cang(第二声),藏作动词,收存。为什么呢?朱元璋皇帝赐《大藏经》给南岳衡山,在封建社会里,这种赐经规格属于顶级,是南岳衡山千古名山无可比拟的殊荣。它具有唯一的属性,意义特别重大!之所以要改名,是因为要特别强调、要告诉世人朱元璋皇帝赐经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或者说是要强调皇帝赐经这种行为,重点却不应是强调皇帝所赐的经书。假如,朱元障赐予南岳衡山一口大钟存放于小般若禅林,小般若禅林因此改名为藏钟殿。这个"藏"因是题在佛教寺庙上,人们也是可以将它理解为“储放东西的地方",可解释为“宝藏“,可读作zang〈第四声)。同时,宗教场所的“藏",也可理解为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也应读zang(第四声)。这样,问题就来了: “钟“是"经"吗?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宗教场所名字中含有“藏“字的,并不一概都读zang(第四声)。</p><p class="ql-block"> 藏经藏经,我们为什么只把“藏经“理解成一种事物,而不将“藏经"理解成两种事物?读成藏〈zung)经,只能独指巜大藏经》,那朱元璋皇帝赐经这一历史性重大事件好像被抹去了; 如果将"藏”和"经“分开来看,这个"经"怎么就不能代指《大藏经》呡?那个"藏“就是收存起来的意思,它所深藏的含义就是: 这里存放的《大藏经》为朱元璋皇帝所赐。如不这样理解,那么,南岳藏经殿与其他地方的藏经阁、藏经楼又有什么区别呢?基于此,这个"藏“理所当然要作动词用,读作cang(第二声)。</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天,我还是认为,藏经殿之"藏"的读音应是cang(第二声),作动词解。</p> <p class="ql-block"> 我非学者、专家,我的一些见解难免肤浅不堪。我总信奉“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哪怕我对藏经殿之“藏“的理解纯属胡说八道,哪怕我的浅见成为人们的谈资和笑料,我也不很在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家之言,对与错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要以勤于学习和思考的同志为学习榜样,慢慢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八十岁学石匠,虽晚也不晚)。谁的见解正确,我就拜谁为师,做到虚心侯教。通过对一个字的讨论或争论,如能促使人们对藏经殿之“藏“的认知归于统一,如能在擦亮"文明奥区"金字招牌上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我就倍感荣幸!</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