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季叶落,一程耕耘。”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组织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同课异构课例展示,第二部分是依托课例分析点评,教学相长,研思结合,使参与教师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授课内容为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主讲老师是方围孜学校韩莹老师和柳围孜学校喻京京老师。</p> <p class="ql-block"> 初登岗位的韩老师教风平易近人,课堂思路十分清晰。</p><p class="ql-block"> 首先,她带领同学们欣赏天都峰的图片,介绍天都峰名字的由来,从课题的题眼“爬”导入,引导小朋友们明白天都峰的高与陡。</p><p class="ql-block"> 接着韩老师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带领小朋友们模拟“爬”了一次天都峰,感受到了小作者从一开始的畏惧害怕,到与老爷爷相互激励鼓舞,最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欣喜的心情变化。</p><p class="ql-block"> 在解决生字词部分,韩老师带领学生们重点分辨了“辩、辨、辫”和“瓣”。</p> <p class="ql-block">瞧,这三个小朋友正在分角色朗读。</p> <p class="ql-block"> 喻老师的课堂生动活跃,满怀激情。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喻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们品读课文,从作者感情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理解文中作者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喻老师紧抓语文教学要素,课堂教学中注重层次,注意词语构词方式。</p> <p class="ql-block"> 课毕,语文教研组陈主任针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韩老师的课堂条理清晰,在理解词语上很有方法,如引导学生理解“笔陡”一词。喻老师则更准确把握住了教材的特点,紧紧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进行引导。在让学生回顾爬天都峰顺序的基础上,重点抓人物所想、所说、所做的相关词句进行品悟、诵读,习得作者的写作方法。整堂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课堂调整灵活,亮点多。但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在道出优点的同时,也中肯地点出了课中的瑕疵: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裕,生僻字指导的形式应多样化,如果最后利用田字格来知道书写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大家思维碰撞,从一堂课中获得了如何在自己以后的课堂中教学相长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期待遇见更美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