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封铁塔、繁塔、延庆观统称开封三塔。一个居北,一个居中,一个居南,像三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开封市的大地上。三座塔尤以铁塔最为壮观,其它两座各有千秋,都是国内名塔,极为少见,都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p> 开封铁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朴典雅的铁塔公园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开封铁塔,地处开封市北门大街铁塔公园内东半部,是园区内的重点文物,也是公园内的重要景点。古塔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佑元年),是国家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有“天下第一塔之称”。</p><p class="ql-block"> 园区中轴线上的一个照壁,上写“天下笫一塔”。</p> <p class="ql-block">开封市铁塔身高55.88米,八角13层。因塔是建在开宝寺內,所以叫“开宝市塔”。又因此塔周身通体为黑褐色琉璃砖砌筑而成,远看像铁一般,从元代起民间都叫它“铁塔”。古塔在900多年的历史岁月里,经历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至今屹立不倒,威风不减。</p><p class="ql-block"> 公园内中轴线上的一座石桥,桥头石狮雄踞,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为我国北宋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释迦摩尼佛骨舍利子而修建的。据说他经过八年时间的构想、设计与建造,终于在公元898年把这座木塔建成。木塔共十三层,120米高,内妆千佛万菩萨,下设地宫,供奉着佛祖舍利骨。木塔在当时的东京京城诸塔中为最高。“其土木之宏伟,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入中国,未之有也”,因此木塔被称为“天下之冠”。初修起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人们问喻浩缘由,喻浩说:“京城无山,又多西北风,不远处有大河流过,用不到百年,塔受风力和水浸河岸影响,就会直过来。”并预言此塔700年不会倒。可是遗憾的是,50多年后,在宋仁宗庆历4年夏天,古塔遭雷火焚烧。后来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又在离木塔不远处的夷山上,修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铮铮铁塔。</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中轴线上修建的一个景观建筑,一竹帛徐徐展开,上写“铁塔颂”三个大字。后立有一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铁塔塔身挺拔,妆饰华丽。层层皆设明窗,其余都是盲窗。明窗取向不同,一层北,二层南,三层西,四层东,以此类推。设计明窗除有采光,通风,瞭望外,还有抗风,缓减強风对塔身冲击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公园中轴线上一座简朴的三门四柱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铁塔观之,玲珑剔透。本来建造师在修塔时,采用仿木结构,它以大小形状各异的“结构砖”相组合。这些“结构砖”就像斧砍刀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卯,组合起来,严实合缝。塔身的檐、椽、瓦等也都是结构琉璃砖所砌。砖型的规格化是我国佛塔建筑的一大进步,可以砌出各种仿木结构,这些特点使铁塔在我国佛教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铁塔外镶嵌的花纹砖有五十余种,花纹图案包括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玉佛,菩萨,狮子,乐伎,花卉等。造型优美,精妙生动,具有鲜明的宋代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道路尽头,铁塔初露端倪。</p> <p class="ql-block">绕塔心通道盘旋而上,登168级台阶可登顶。登至第五层,可见城内景象。登至第七层,可以看到城外原野。登到第九层,能够远眺滔滔黄河由远而来,领略黄河号称“天河”的壮美。登至第十二层,则祥云缠绕,薄雾扑面,似入幻境。此便是古开封东京汴梁八景之“铁塔行云”胜景。</p><p class="ql-block"> 佛塔肤色褐黑,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有诗曰:“浮图千尺十三层,高插入云客倦登。润彩氤氲疑锦绣,行人迢递见觚梭。半空铁马风摇铎,万朵莲花夜放行。我昔凭高穿七级,此身烟际欲飞腾。”描述了登塔时,身临其境的感触。每当云度风穿时,环挂在塔身檐下每层八个,共104个铁风玲悠然而动,铃铛作响,音声悦耳,让游人心旷神怡,留恋不舍。</p><p class="ql-block"> 铁塔雄姿,名符其实。</p> <p class="ql-block">铁塔原建于夷山之止,后因黄河泥沙沉积,淤没了夷山和塔基。据《如梦录》记载,基座辟有南北二门。向南一门匾曰“天下第一塔”,基座下有一八棱方池,背面有小桥跨池而过,由小桥进北门入塔。由此可见,当年铁塔便向一株破水而出的芙蓉一般,亭亭玉立。更似塔身外观出落得挺拔灵秀,瑞丽舒展。</p><p class="ql-block"> 铁塔看似竹笋拔地而出,身姿俊秀,直刺青天。</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封视察黄河时,曾顺便到铁塔公园和龙亭游览。当时的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在铁塔的一侧向毛主席介绍说:“塔身的那一个大窟窿,是1938年日本人侵占开封时炸的。”毛主席说:“这个铁塔名不虚传,代表我们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他们打不倒,我们把他修起来。”领袖的一番赞扬,是对铁塔精神和品质的高度概括,1957年和1958年我国对铁塔进行了一次最大的修复。</p> <p class="ql-block">铁塔涩檐八角,铃铛悬挂,铁铸品质,千年不朽。</p> <p class="ql-block">公园北边一盆景苑。</p> <p class="ql-block">盆景苑内,太湖石林立,各种微缩植物盆景婀娜多姿,奇枝异态,令人极目观赏。</p> <p class="ql-block">盆景苑内亭台楼榭,曲径通幽,气清雅静,怡情养心。</p> <p class="ql-block">园区内一荷池。</p> <p class="ql-block">在据铁塔西百米远,有一巍峨的重檐歇山顶建筑。这就是铁塔公园内的又一重点景观“接引殿”。</p> <p class="ql-block">“接引殿”建于1985年,大殿重檐伟阁,雕梁画栋。斗拱下由二十四根朱漆大柱支撑,檐下建有青石围廊,廊柱头雕有九十六只形态各异的小狮子。</p> <p class="ql-block">“接引殿”内佛坛上,站立一高大的赤脚阿弥陀佛,俗称“接引佛”。此佛身高4.5米,是宋元时期由全铜铸造,重达12吨,为原开宝寺遗物,寺毁佛留,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大佛身披袈裟法衣,面阔垂耳,眉目慈祥,赤足站立,满身金光,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接引殿”前经风雨,见世面的大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塔下一接官厅,供官员们登塔游览时休息之用。</p> 开封延庆观玉皇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封延庆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延庆观就不得不说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王重阳(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自呼王三(排行老三)或王害疯。陕西咸阳人,金代道士,道教全真派道创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正隆四年(1159年),王重阳弃家出走外游,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中生活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年),离开陕西,前往山东传教度人,先后收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谭大通、孙不二为徒。 </span></p> <p class="ql-block">延庆观,又名重阳观。位于开封市包公湖旁东三百米的观前街上。古观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明洪武六年(1373)改名延庆观。</p><p class="ql-block"> 延庆观景区大门检票处。</p> <p class="ql-block">延庆观是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喆(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的道观。和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三大名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叠层繁丽的汉、蒙融合建筑玉皇阁。</p> <p class="ql-block">据传,金代时期,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带领门派七子(即: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子(玉阳子),郝大通(古太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中马、谭、刘、丘四弟子于金大定九年(1169年)来开封布道,观此处有固道兴业之气。曰:“吾之后必宅是。”其弟子遵师嘱建立道观,即:重阳观。金末观毁。元太宗五年(1233年),受丘处机遗命,全真七子之一郝大通的弟子王通瑾重修重阳阁,历时30年,规模宏伟,元帝忽必烈賜名“大朝元万寿宮”。元末红巾军攻占开封,万寿宫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延庆观玉皇阁前情况。</p> <p class="ql-block">明宏武六年(1373年)恢复道观,改名延庆观。延庆观是隋大业年间(605—618)四川青城山腰第三混元峭壁间“天师洞”的别名,这个“天师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传道的地方。开封延庆观延用“天师洞”的别名,说明它与道教圣地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延庆观多灾多难,崇祯15年(1642年)道观被黄河水淹没。清康熙7年(1668年)赵足行等人倡约善男信女集款重修延庆观。道光21年(1841年)黄河再次决口,河水涌入城中,延庆观再次淹没。水退后道光27年(1847年)再度重修。光绪20年和34年又两次修葺两次使道观稍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1985年,国家文物局重新拨款修葺延庆观玉皇阁,重修穿心殿。此次修葺,使玉皇阁大有改观,基本上恢复了原有的状况,清理出了埋在地下三米多深,750多年的玉皇阁基座。2008年11月21日,正式实施了玉皇阁整体提升工程,阁体整体提升3.1米,彻底解决了塔底长期地下受水侵蚀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延庆观中轴线上的“穿心殿”,红墙碧瓦硬山顶,进门中间坐有一太极八卦屏风。</p> <p class="ql-block">延庆观玉皇阁,又叫通明阁。始建于元太宗5年(1233年),至今已有800年历史了。该建筑座北朝南,通高18.25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全部是由青砖、青石、琉璃瓦件修砌而成。整个建筑不施梁木,结构严谨,富于变化,是一座无梁式的亭阁建筑,和一座蒙、汉文化巧妙结合的建筑。在中原乃至全国都非常罕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观,那就是供三清天尊的。观内主题建筑除了玉皇阁,就数“三清殿”了。大殿三门五开间,卷棚硬山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神坛上设一佛龛,金碧辉煌,龙腾凤绕。龛内道教三天尊鹤发童颜,面目慈祥,神态庄严,端坐坛上。他们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p> <p class="ql-block">室内一石雕罗盘,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观内一祈福廊檐。墙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心愿牌。</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整体提升后,地宫内保留了一块元代地基实物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进入地宫,脚踏道教太极八卦阵图,可以看到国内第一例砖混结构建筑体的国保文物玉皇阁的整体提升过程。领略国保文物玉皇阁从地下到地上的宏伟变迁。</p><p class="ql-block"> 墙下安放着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地宫迴廊里挂有道教人物故事挂图。</p> <p class="ql-block">地宫内文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王重阳祖师雕像。</p> <p class="ql-block">延庆观山门前铁狮子。</p> 开封繁塔 <p class="ql-block">开封七朝古都,历史文物遍布,历史文化厚重。古时,开封就有着“东京梦华”,“汴京丽华美名无”的美誉。尤其在北宋时期,开封更是走向鼎盛,成为当时堪称世界第一大城市。大批豪华富丽建筑在此诞生,是反映当时繁华盛世景象“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p><p class="ql-block"> 开封繁塔就是开封众多名胜历史建筑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高大巍峨的开封古城门。</p> <p class="ql-block">开封繁塔地处开封市城外东南,和著名的禹王台公园相邻。古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比北边的铁塔(1049年)要早建75年。历史上的繁塔高9层240尺(73米),是开封最古老的塔,无论从体量上,高度上都超过了铁塔。</p><p class="ql-block"> 古代开封名间有这么一句谚语:“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搭繁塔腰”。铁塔,繁塔两塔一南一北曾是北宋皇都的双地标。</p><p class="ql-block"> 园区外的繁塔。</p> <p class="ql-block">在开封城外东南1.5公里处有一高台,因高台附近居民大多姓繁,所以高台叫繁台。繁台周围植被茂盛,鸟语花香,风景宜人,风水宝地。高台之上建有北宋四大皇家园林之一的天清寺,繁塔就建在天清寺內。繁塔原名叫兴慈塔,因建在天清寺内,又名天清寺塔,后又因在繁台之上,又叫繁塔。春暖花开之時,繁台上高台披绿,百花争艳,殿宇峥嵘,香火缭绕,游人登台游春,饮酒赋诗。北宋诗人梅尧臣登台作诗:“台高地迥出天半,暸见皇都十里春”。繁台被称为是开封古八景“繁塔春色”。</p><p class="ql-block"> 繁塔周围的一棵千年古树。</p> <p class="ql-block">元末,繁塔遇雷击,毁掉了两层。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害怕分封在开封的周王朱橚造反,派人到开封破坏了周王府,史上称为“去王气事件”,繁塔受到此事件牵连,又被削掉了四层。一座历史瑰宝古塔就这样仅剩下了三分之一。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有底下三层,清朝顺治年间,又在顶上加修了六层实心小塔,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古塔远看就像一口编钟的样子,下大上小扣在繁台之上。</p><p class="ql-block"> 园内的一棵柿树,果实累累。</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内,两通埋在地下的古碑,被挖出来保护了起来。碑首雕有二龙系珠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积501.68平方米。塔身一砖一佛,塔身内外遍嵌佛像砖。因此繁塔又称“万佛之塔”。繁塔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佛像砖雕,丰富的碑刻题记,罕见的书法艺术,珍贵的地宫资料,神秘的阶层问题而闻名于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繁塔除了它奇特的外形,它还浑身是宝。繁塔内外7000块,108种不同人物造形的佛砖布满全身。佛砖上的菩萨,罗汉,诸神,乐伎,神态逼真,呼之欲出,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少有残缺。但还是古韵犹存,不减当年。依然能看到高超的佛教文化艺术。</p> <p class="ql-block">塔基台阶上,粗大的繁塔呈等边六角形形状,略显稳重,高耸矗立。浑身披满佛像。塔门为拱券型,门前摆放着“有求必应”的香炉。</p> <p class="ql-block">佛砖上的神像跌跏而坐,左手持宝剑,右手握有丝带,身后雕有火焰纹。</p> <p class="ql-block">砖上龛内佛象头戴宝冠,手持如意,面容慈祥,跌跏而坐。</p> <p class="ql-block">在繁塔108种造像砖中,都是坐像,只有一种砖上的人物是站立行走的,那就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像,因为他不畏艰险,弘扬佛法,远涉万里,徒步取经。人们为了供奉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故定格为独行。</p> <p class="ql-block">繁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精华,更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塔内墙壁上镶嵌着200余方碑刻,多为宋代。其中宋代 书法家洛阳人赵仁安写的“三经”最为著名。在“三经”刻石的周围 均饰有莲瓣开花图案,雕刻精致。</p> <p class="ql-block">繁塔一层,南门内,券拱宽阔,穹顶高大,墙壁四周镶嵌着石方碑刻,书法精湛,施以玻璃框罩保护。碑刻的下方有饰彩佛砖,和精美的砖雕。走入其中,如入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穹顶之下,有三尊小的佛像和摆放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繁塔嵌满了造像砖的墙面,古韵实足。</p> <p class="ql-block">繁塔内部一、二层是贯通的,只是二层不对外开放,很少有人识得二层的神秘真容。也有人说一层的塔心室是树立“顶天立地佛”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繁塔北面塔门内神坛上塑一金妆佛,楼梯口处树一告知牌,上写谢绝参观。</p> <p class="ql-block">繁塔的结构,塔基南北两个拱券门,分别进入两个塔心室,但南北互不相通。从南门入可进达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达三层。从北面进入塔心室,可顺蹬道拾阶而上,也可到达三层。第二层有两个通道,四个佛洞。</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仅西北一个通道,另有前后两个佛洞,各层结构不同,欲从三层上达大塔塔顶平台,或下二层佛洞或塔顶,需走出塔洞门,沿外壁塔檐盘旋而上下。这就是所谓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繁塔内部有塔心室,有楼梯和蹬道上下出入,各层各有向外的通道和瞭望孔,可俯视塔外的开封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繁塔的剖面图(截图)。</p><p class="ql-block"> 唐之前多为四角空心塔。宋以后多为八角实心塔,繁塔是四角空心塔向八角实心塔转变过渡的类型,也是研究我国佛塔建筑发展和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1988年,繁塔成为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站在繁塔下,抚摸着那古老的造像砖,仰视那粗壮高大的古塔,仿佛像在和一个从千年时光隧道走过来的老人对话。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在它的眼前经历了太多,有繁荣昌盛,风花雪月,也有洪水猛兽,兵荒战火。它见证了北宋时期国运昌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的盛世,也经历了金人践踏,破我家园,铁蹄蹂躏,民不聊生的经过。它经历了岳飞抗金,精忠报国,金戈铁马,还我河山的气壮画卷。也经历了闯王李自成掘黄河灌汴城的灭顶之灾。明朝重建后的井然,明末的兵荒战乱也曾在它眼前浮过。更有甚是它也看到了今天新中国的开封飞速发展,改天换地,腾飞崛起的新辉煌。</p><p class="ql-block"> 繁塔是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