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之_军旅军旅,青春在闪亮

米子

<p class="ql-block">当兵吃粮。</p><p class="ql-block">当兵吃粮自古是天经地义的事。军旗下,一帮毛丫头,傻小子吃着军粮成长为真正的军人。</p><p class="ql-block">说起吃来,当兵前我的饭量不大。一次过新年,饺子管够。和弟弟比拼谁吃的饺子多,老妈和大妹在一旁助兴,我自知吃不过弟弟,只想拿个平局。然而弟弟并不给我这个机会,我吃到26个,他就吃到27个。我加一个,他也加一个。一直到我30,他32,他赢了。感觉饺子都吃到嗓子眼了,撑得够呛啊。</p><p class="ql-block">初入军营就不一样了,我们卫生员训练队40多个女兵,十几个男兵。步调一致的成为饭桶。我把这吃货记收录在美好的记忆里。记得第一天到医院,正值晚饭开饭,执勤战友端上两盆菜。全班战友呼啦一下,围将上去,等到我只剩菜汤了。不就是抢饭吗,得了,下顿饭,我就不用装斯文了。</p><p class="ql-block">那时,兵娃娃每月定量45斤,伙食标准四个大毛。顿顿都是水煮菜,没什么油水可言。而每天的军事训练,在摸爬滚打中,抹去味蕾的需求,调动了每个人的胃酸分泌。往往不到开饭时间就饥肠响如鼔。部队吃饭时是集合走向饭堂,唱歌后解散,再吃饭。当吼出军歌时,感觉到了歌声带上了那种心里的火急火燎的迫切,抓耳挠腮的猴急。胃容量不断扩大,一顿饭二两的馒头2-3个都是稀松平常事。看起来羸弱的小女兵们狼吞虎咽的吃相真是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吃包子,大家那个欢欣鼓舞啊,二两的包子我一口气吃了三个,还意犹未尽。我们的冠军首推一班的汉战友,炊事班的战友在一旁替他数数,加油。吃到了第十三个,汉某不好意思了,说:算了算了。其实,汉战友,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反正历来皇上不差饥饿兵吗。</p><p class="ql-block">不久,医院的干部战士都说:这批兵训练的一般般,但个个是饭桶。为此,指导员气急败坏的训斥我们。现在想想还真是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到了喜欢回忆的年龄,始终忘不了这些。就是后来的冬季,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炉火正旺,已经是干部的我们,把馒头烤的焦黄,一层层剝着吃,然后变戏法一样,从身后的小木箱掏出两个苹果🍎,削皮下肚,多惬意啊。</p> <p class="ql-block">那时,喜欢搞个赛诗会,充盈着部队的娱乐生活。几乎人人都会自编几句打油诗,内容铿锵有力,参不多就是将口号拼凑在一起。什么:手握钢枪,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立足本职,放眼世界。几句诗念下来,不由得挺胸拔背,气宇轩昂。但也有另类,比如还是之前的那个汉战友,因为另类,我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下班闻着饭香,</p><p class="ql-block">白碗闪着银光。</p><p class="ql-block">急忙跑进食堂,</p><p class="ql-block">老炊说你别忙。</p> <p class="ql-block">持强凌弱</p><p class="ql-block">抢着吃才香,其中的乐趣不是每个人都体会过的。这绕不开可怜的男兵班。我们女兵在医院完成了新兵训练。待卫生员训练时,十几个男兵加入我们的团体。他们都是从新兵团抽调到我们医院卫训队的训练有素的优秀战士。但在一众女兵面前成为弱者。</p><p class="ql-block">每顿饭,都是由值班战友用竹筐抬着馒头到教室。女兵们哗的一下围将上去,抢饭。开始是个人行为,后来发展到班级的行为,一个人在竹筐里抢馒头,然后由二传手转至三传手。待到女兵散尽,馒头已寥寥无几了。当女兵将多余的馒头扔回筐里,男兵才能混个肚儿圆。现在想想惭愧的很。</p><p class="ql-block">当然,他们吃亏的,不仅仅是吃饭。我们的教室和宿舍毗邻,男兵住在医院新盖的大楼三楼,而集合在教室旁。遇到突发情况,女兵就要方便的多。记得有一次正吃饭,紧急集合了,女兵一拥而上,堵了教室门,而男兵急得只能跳窗而出。同样是打背包,跑步集合。居然是男兵在先,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p><p class="ql-block">因为军事素质他们优于我们,听招呼,常得到表扬。为此,我们暗中较量。为了夜间紧急集合速度快一点,居然有战友入睡前就打好背包。记得队长的家属带孩子探亲,很多女兵就去和队长三岁的孩子探听消息:大兵,你爸爸没说今晚搞不搞紧急集合呀?可惜当时孩子太小,当不了卧底,从来都没有给过准确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南地北兵。</p><p class="ql-block">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学时,学员来源于总后,济南军区,南京军区,二炮,还有就是我们杂牌军了。显然,兵源是南少北多。</p><p class="ql-block">记得饭前集合唱歌是以排为单位。我们三排张排长最喜欢起的歌是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203首长的一段唱腔:老乡,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唱的有板有眼。于是全排除了老乡二字的道白到位,剩下的就是不伦不类的京歌。</p><p class="ql-block">大学的伙食着实不错,荤素搭配,不久就感觉自己长肉肉了。可是也有许多苦恼,比如,上完解剖课,接着吃红烧肉,感觉和课堂上的标本是一样一样的。难以下咽啊。</p><p class="ql-block">身处南地,大部分是北兵。顿顿米饭让人厌烦。偶尔吃饺子,面条感觉就像过节一样快乐!吃饺子往往选择是周日,全体成员齐上阵。全排的小目标是力争第一锅饺子。三排齐心协力,好在男兵有几个擀皮高手。分工也很科学,于是和面的,擀皮的,包饺子的都是快手。当别的排还在进行式时,我们排已经是完成式了,得意洋洋的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那叫一个香。</p><p class="ql-block">我们中队一百多号学员,只有24名女学员。可惜呀,没有感觉到物以稀为贵,也没有什么懂得怜香惜玉的。到了吃面条是就显得尤为突出。一锅面煮好倒在饭厅的大锅里,男学员们勇于当先,而女学员们处于劣势,只能默默等待。一直到三锅过去,一个中队百十号好汉们口中传来畅快的吸允面条的声音,才能轮到女兵们。真不够绅士。还记得一次,谁枪面条倒了自己一身,下午只好穿着棉衣棉裤上课去。张排长,张排长出来证明一下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5年国庆节和同学们在外滩黄埔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科室春节的节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憧憬</p><p class="ql-block">部队有规定,战士不允许谈恋爱。但管不了正当年的男男女女思春之情。善于隐藏的,爱你在心口不开。外相的,哪怕多说几句话也会受到申饬。到了提干穿四个兜衣服的时候,方才到了下凡的日子。届时小干部们都是资历满满,处事干练,每个人对待个人问题都是谨慎再谨慎。回想一下还要感谢部队的这项规定,在解决个人问题时以理性为主。</p><p class="ql-block">私下里无论是女战友还是女同学都憧憬今后的生活。记得在大学,总是有人挑头说,不找同行,都上夜班,将来太累。不找上海人,过的太细。我却心里不以为然,找个南方人,疼我一辈子,岂不美哉,乐载。</p><p class="ql-block">在夕阳的余晖中回首美好的青涩时光,真感到十分快乐。我喜欢军营的那种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也喜欢春节时,在部队医院小小的舞台上演出自编自导的小节目,冲淡思乡之情。也喜欢会不会喝酒,都在八一建军节那天灌上几口,红透的脸庞充满军人的豪迈。那些,都留在我的青春年华里。当然,也喜欢现在的我和老公互相搀扶着温馨老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