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之行之走入尼雅

寒塘鹤影

<p class="ql-block">南疆之行第四天,沿着沙漠公路行驶,正午时分,距离民丰县城76公里处驶下公路,转向通往喀帕克阿斯干的乡道,路中用仿胡杨树干建一“精绝古城”城门。我们将由此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尼雅遗址。</p> <p class="ql-block">尼雅遗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有关文献记载,西汉时,尼雅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小国——古精绝国,</span>尼雅河的尾闾,即河的下游。进入尼雅需要得到当地文管部门的批准方可进入,并需要缴纳相关管理费用。跟随的吾影社与和田文旅局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同意我们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田特种旅游大使”身份进入尼雅遗址。未曾想到,</span>在疫情特殊期间,还需要防疫部门的同意才能进入,车队只能在村外检查站等待疾控中心的审批。</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全国最严厉苛刻,和田又是新疆防控政策最严苛地区,只好在现场每个人把各自行程码汇总上传给审核部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恰好又是周日,相关工作人员休息,手续审批更慢,</span>不知什么原因,居然查出我的行程轨迹出发地安徽,属于风险地区,整个车队不允许进入。安徽自八月份起都没有再出现疫情,我所居住城市在此轮疫情连一个密切接触者都没有。但在检查站任何解释都不起作用,只好电话层层向上沟通解释,最后同意给予放行。我们在检查站前愣是等了近两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利用与政府交涉沟通的时间,我们的路边午餐是自热饭。</p> <p class="ql-block">终于顺利过了检查站,进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喀帕克阿斯干村,这里是距离沙漠最近有人居住的地方,尼雅地处塔克拉玛流动性沙漠中,在沙漠中行车容易迷失方向,</span>老师提前在村里找了一个向导,进入沙漠前,师傅们将每辆车轮胎给减压至1.8Pa,利于在沙漠行驶。</p> <p class="ql-block">村里房屋具有典型南疆干旱少雨特点,就地取材,土坯修造平顶住宅,用粗壮的红柳枝扎成院落的篱笆墙。门前种植一排新疆杨。初冬季节,叶子基本落完了,远望就像一列笔直修长身穿灰白色迷彩服的哨兵。</p> <p class="ql-block">村子沿路落满金灿灿的胡杨叶,我们与导游穿过村落,向沙漠驶去。</p> <p class="ql-block">车行驶在茫茫起伏的沙山,烈日下,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沓无人烟,是那么孤寂和落寞。</p> <p class="ql-block">黄沙漫漫,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我们六辆车飞驰疾骋荒野中。一棵棵枯死的胡杨树,像一座座墓碑矗立在旷野中,悲壮而凄凉。</p> <p class="ql-block">沿途除了形态各异的枯死的千年胡杨,还有野蛮生长的一簇簇梭梭草,给沙漠增添少许生机</p> <p class="ql-block">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不足百毫米,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一些胡杨林在表面树叶干枯、枝干易折,看起来就像是枯死一般,但是多数胡杨林并没有消逝,而是悄悄扎根沙地,甚至达到数十米之深,用根系寻找水源。<span style="font-size:18px;">胡杨有三千年的传说——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精神 。不愧被称之为沙漠英雄树</span></p> <p class="ql-block">树形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下似根雕一般,好似用肢体挣扎抗争的和奋臂呼号的枝桠,以抵抗大自然的恶劣。</p> <p class="ql-block">尼雅是汉晋时期精绝国的故址,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与楼兰是我国最著名的两座已湮没的古城废墟,楼兰的神秘面纱已经被一点点地揭开,而尼雅,仍不肯向世人展示它奇幻的历史。我们正慢慢靠近她,一睹其真容。</p> <p class="ql-block">枯死的树干边悬靠着锈蚀斑驳的指示牌,仿佛是在诉说这座消失古国的历史。尼雅遗址在民丰县尼雅河流域北边,而尼雅河当时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一条中型河流,从昆仑山上流淌下来的雪水孕育着尼雅河流域三角绿洲,成为西域精绝国得以世代繁衍的依托。西域的气候异常干燥,迅速沙漠化的进程,也造成其中的河流也经常改道或者消失。尼雅河逐渐干涸直至消失,居住在此的人们也随着离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车辆从沙漠进入到干枯的尼雅河的古河床上行驶,犹如乘坐在一叶飘泊扁舟,上下巅颠簸左右摇晃。<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前进入遗址都是村民赶着牛车或开着拖拉机进入。这次我们是一色的四驱越野车,</span>向导在头车里指明遗址方向,需要靠师傅去判断行驶路线,后面车沿着前车车辙行驶。河床里沙太厚,前面五辆驶过中间碾压出一道沙墙,我们最后一辆在爬一道沙粱,深深陷在沙坑中</p> <p class="ql-block">只能通过车台呼叫前面五号车返回将我们从沙坑中拖出来</p> <p class="ql-block">待我们追赶上车队时,却发现车队停在不远处,原来头车卡在沙梁上。</p> <p class="ql-block">师傅们用工兵铲铲平沙坑也无济于事,只好用三号车把爬窝车给拖出来</p> <p class="ql-block">从村里到遗址仅有25公里,我们足足走了三个小时,往返用了六个多小时,六辆车七次陷入沙坑,相互拖拽翻过一道道沙梁。毎次出现状况,小伙伴们都不曾惊慌恐惧,纷纷下车,有点看热闹不嫌事大之嫌用手机,相机记录下精彩瞬间😅。信赖<span style="font-size:18px;">师傅们精湛的行驶技术,师傅们不惧困难相互合作的精神真真值得一个大大的👍</span></p> <p class="ql-block">历经艰辛,终于踏入到古精国遗址。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东西交通要塞。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的绿洲。</p> <p class="ql-block">此处遗址地势较高,周边已用木栅栏围住。地面积沙较少,地面暴露在外,周边有大量枯死的杨树干散落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该古城1901年由斯坦因首次发现,他又复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1995年尼雅1号墓地的发现,使尼雅考古获得丰硕成果,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使尼雅遗址备受世人瞩目</p><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时,古精绝国突然消失,再也没有出现,历史文献也没有记载。在尼雅遗迹中,没有战争痕迹,所有出土的古尸,都是平静面又安详的,陪葬物丰富,墓葬尽显太平盛世的风貌。发现的90多处所有的房屋遗址,如佛塔、古桥、墓地、果树园、寺院、手工作坊、家畜饲养舍、田地、林荫路,而且还保留着大量的枯树林及河床等。都是完整的。经过考古调查、发掘过程中出土和采集了木简、木雕、各种纺织物等。这座城市如何消失,至今还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带有院门的篱笆墙淹没于沙漠中,仅剩院门的门楣裸露在外,与在村里看见的民宅院门形制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倒塌散落于地面木构件上留下榫卯,遗址里的建筑、墓地和生活用品,都向人们揭示出了这个早期绿洲城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令今天的我们瞠目结舌。</p> <p class="ql-block">经考古工作人员辩认,存留下来的枯死有柳树,榆树,胡杨,桑树,沙枣树等。我们无法一一辩认出来,眼见就是一堆枯树而已</p> <p class="ql-block">距离高地两公里有一座风化的佛塔,以此为核心散布于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5~7公里的区域内,据考证是遗址城市范围。佛塔的建筑下为双层正方形基座,上为圆柱形塔身,塔身用土坯加泥塑成,形制是覆钵式佛塔,塔高约六米。此塔的形制与其周边如楼兰、米兰、安迪尔、喀什和库车的苏巴什佛塔极为相近,反映了佛教在此地的崇高地位。人们把它称为“东方庞贝”。</p> <p class="ql-block">佛塔西北面保存有完好的田地和残留水渠痕迹</p> <p class="ql-block">佛塔南面是一片平坦开阔地带,散落着大量夹砂红陶片,构件等,现作为文物仍留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上千年风沙侵蚀,沙土板结硬化</p> <p class="ql-block">从发掘墓葬群出土了一批非常有学术价值的丝织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现存于新疆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很难想象当时的尼雅水草丰美,草木繁盛,一片绿洲,现如今是一片茫茫的沙漠,</p> <p class="ql-block">我们顶着烈日和朔朔风沙走在遗址中,仿佛穿越在绿州城市的果园,林荫路,古桥上,感受曾经出现过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养育精绝州的尼雅河改变了流向,或者干涸,此地不再适宜生活居住,精绝人只能放弃曾经世代生活的土地,逐水迁移。</p> <p class="ql-block">随着近几年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和考古发掘,封尘的尼雅遗址兴衰之谜将逐步被打开,对于西域文明和丝绸之路得以更多认识和了解</p> <p class="ql-block">佛塔周边走完,已是临近傍晚七点钟,不能再深入其中,我们必须在天黑之前离开沙漠。我们再一路颠簸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一路看着夕阳慢慢落入沙漠尽头,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四十,我们被这迷人夕阳醉倒了,不管不顾跳下车,爬上一个个沙包,追逐死守在沙漠中的胡杨孤寂剪影</p> <p class="ql-block">最后借用吾影社老师航拍沙漠车队视频记录艰辛而美好的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