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石门台景区,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因同一溪谷有九条瀑布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 石门台瀑布,尽管没有黄果树瀑布那么雄壮宏伟而慑人心魂,也没有百丈瀑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而使人目眩,但不是一瀑九级,而是九条瀑布。九瀑源流,当是一脉,然一瀑一形,一瀑一景,层次分明,气韵生动,自成首尾。在不到三公里的一条溪涧中,实为世上罕见。</p> <p class="ql-block"> 石门台山谷,是一条断层带,山涧旁边的火山岩岩壁成红色,而且劈理发育,密集而陡峭。溪谷中块石或成立方体节理,分布不均的断层崖造就了多级跌水,从而形成九条瀑布群,成为楠溪江风景区中独特的地貌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大门,就看到第一条瀑布:迎客瀑正在欢迎八方游客。一条瀑布从山上悬挂而下,注入清澈的水潭里。</p> <p class="ql-block"> 飞瀑、碧水,小桥、亭阁,蓝天、红枫,构成一幅仙境般的天然画卷。我,这位一直不喜欢拍丑照以示“到此一游”的主,却主动提出在石拱桥上合张影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整理了一下行装,开始沿景区的石道拾级而上。沿途,不断有不同大小、不同落差、不同形状的瀑布映入眼帘,让自己目不暇接,惊喜不已。</p> <p class="ql-block"> 第二条瀑布,像什么?双龙抢珠?</p> <p class="ql-block"> 九条瀑布中,唯一这第三条瀑布是人工瀑。因为上面修了一个水库,水漫出堤坝时便形成“小型黄果树瀑布”。它形如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时的银河,亦称“银河瀑”。</p> <p class="ql-block"> 第四条瀑布,像不像“龙虎斗”?</p> <p class="ql-block"> 今天水量不大,第五条瀑布“英雄无用武之地”。</p> <p class="ql-block"> 第六条瀑布,如一位羞答答的少女,我给它取个名称叫“含羞瀑”吧。望着这条瀑布,我想起了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一句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p> <p class="ql-block"> 这条高约四十余米的瀑布,溪水从陡坡飞落跌下,水势激荡,银光闪烁。这就是九条瀑布中,最有气势的第七瀑。</p> <p class="ql-block"> 第八瀑,高不到十米,瀑布分二股如燕尾向下奔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条瀑布,高二十余米,四周悬崖峭壁,溪水自崖巅飞泻而下,瀑声轰鸣,水花飞溅,犹如雪浪翻滚山谷。</p> <p class="ql-block"> 在第九瀑的潭口,有块山岩很像大象,前面那个石洞像鼻子,高约三米,宽2米不到点,溪水从石洞流出。石洞外,有一条凸起的石门槛,溪水入石洞后从两端分流而下。这,难道就是大名鼎鼎的“石门台”吗?说来话长,永嘉太守、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当年对石门台情有独钟,在专著《游名山志》中详述了石门台的地貌特点:“石门山,两岩间微有门形,故以为称。瀑布飞泻,丹翠交曜”。</p> <p class="ql-block"> 但,令人不解的另一个问题来了:石门台景区明明以瀑布群见长,为什么不叫飞瀑之类的名称,而偏偏要叫“名不副实”的石门台呢?从上面这张照片可看出,所谓石门台,仅仅是第九瀑下面一个微不足道的拱形岩洞而已,比我们想象中的石门台反差有些大。它既不像门,又不成台。哦,避实就虚,将景区命名为石门石,也许只是因为谢灵运笔下的永嘉石门。毕竟,历史名人的行踪,对旅游业来说,是不可取代的人文资源,亦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名片。据历史记载,谢灵运曾数次来到这里,甚至在此搭建临时住所。也正是因为谢公这段不解之缘,石门才得以流传在诗人笔下,连李白也写下了“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四围山色听飞瀑,千步云阶觅石门”。我慢慢行走在沿溪的山间小路上,静静倾听瀑布的哗哗声,细细品赏四周原生态的溪谷风光……很享受这份无人喧嚷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 吃晚饭时,爱莲问我:“老师,您五年前不是去过石门台吗?这次特意又去故地重游,是否在寻找什么?”</p> <p class="ql-block">(文中第五张照片由华勋提供,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浓浓乡愁满满感恩之旅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