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寒风无所惧,心如暖阳有所期——宁武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

贾慧芳

卷首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冬阳洒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捕一米阳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寻一处谧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聚一群有温度的“教育”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行一场温暖的遇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路欢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路采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路芬芳!</span></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只有教与研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更高境界。 </p><p class="ql-block"> 研韵飘香香如故,拾阶而上提素养, 岁月的厚重永远阻挡不了学习的脚步。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于12月6日,宁武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会在西关小学如约相聚!参与此次培训的有县教科局安局长和各学校校长,以及来自兄弟学校的语文老师们,我们怀揣似火的激情,背负着共同的期待,共享一场教育教学交流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背起行囊,我们实小语文教师在焦校长和赵校长的带领下,重返学生时代,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活力、热情,点点温情自心底缓缓舒展开来,暂别繁忙的生活,远离熟稔的工作,我们为着一个信念齐聚西关小学——是一种炽热的教育情怀,是一份神圣的职责担当,也是一个美好的教育愿景……</p> 品诗,品古韵 <p class="ql-block">  诗,是声音的艺术;诗,是情感的寄托;诗,是心灵的钥匙。中国古诗词真可谓烟波浩渺,灿若星辰。</p> <p class="ql-block">  贾丽萍老师的古诗《出塞》,让听者耳目一新 , 贾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通过诵读——理解——吟诵三个环节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中,老师引领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旨来深刻理解文本内容,进而感受人物形象特征。贾老师的课堂教学不慌不忙,轻松活泼,疾徐有致,互动充分,干净利落,真正做到了精准教学,高效课堂,贾老师是我们小语界的一股清流,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教学中贾老师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诵读,经典中实现“量”的积累,同时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说话,写作当中向经典借词、借意、借境、借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诵读经典,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真正提高语文素养。</p> 解诗,习方法 <p class="ql-block">  万年春教授带来讲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儿童诗”(古诗词)解读》,首先他对诗歌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把诗歌分了三个层次: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识记层面”;这个层面就是要用“嘴”来读诗,意思大致明了即可,我们小学阶段就是需要这样来学习古诗,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审美”层面,这个层面要用“眼”来读诗;能够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在意蕴,意境的构建,遣词造句的美妙之处。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高级阶段,也属于文化阶段,这个层面要用“脑”来读诗,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是一个升华的阶段。</p> 获益颇丰 <p class="ql-block">  万教授指出:儿童诗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和阅读的诗歌。他提出,儿童性思维超越了成人的思维特点,孩子拥有很奇特的能力和语言特征,与成人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解读儿童诗时要遵从孩子的内心世界,挖掘孩子们的童真、童趣!紧抓孩子们独特的童心,去分析诗歌。</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万教授提到的这种儿童诗歌的解读方法,完全适用于低段任何学科的教学,教师应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做一位“孩童”似的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听取孩子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童真、童趣!</p><p class="ql-block"> 常人 解读古诗的思维方法,是通过语言和意境来感受古诗的古韵美,万教授说这是体验性阅读,是对古诗文常规的解读方法,靠艺术感觉而来,没有特定的模式,我们可能会无限的延伸和拔高。 那么,怎样来解读古诗呢?一首好诗好在哪里——言在此,意在彼。所以他提出了古诗文传播模式和思维的五个“W”:1:谁在写?在写谁?2、什么时候写?写的什么时候?3、在哪里写?写的是哪里?4、写什么内容?为谁写?5、写的方式和途径,达到的效果。这种诗歌的解读方法新颖而实用,更给我们语文老师带来了一种解析古诗词的思维方法,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我醍醐灌顶,对古诗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万教授将他的思想和智慧做了总结:一、对“儿童诗”的理解;二、儿童诗的分析解读思路——走进诗歌文本的“五个W”;三、儿童诗背后的文化密码。对于,儿童诗背后的文化密码便是万教授提出的诗歌中看和被看关联性关系。这种关系是叙事诗的模式,而诗歌的意境就是我在其中,我不在其中,两个不同的“我”构成了一副整体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万教授的这一观点便是我获益的地方。诗歌停止的地方,是我们开始思考的地方,写诗之人看到了一副这样的画面,而读诗之人却看到了另一副不同的画面,把两幅画面糅合在一起,便行成了一种叙事结构:看与被看,这是对诗歌最高的解读。其实,万教授提到的五个“W”,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诗歌中看与被看的关系,写诗之人看到了什么,读诗之人读出了什么,在追问中,通过“什么”来表达诗歌的意境美,通过“什么”来传达写诗之人的心境,更通过“什么”来传递给读诗之人一种情怀,一份思考,一丝情愫,多么值得我们深思的见谛! </p><p class="ql-block">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庆幸这种遇见,最美的遇见莫过于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感应,莫过于我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思。</p> 读孔子,识真谛 <p class="ql-block">  万年春教授又为我们呈上讲座《孔子是怎样教育儿子的》,看似话题很大的讲座,万教授却在为人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成才做人之理等方面给了我们深深的影响。他提出“从小要把孩子培养成有道德底色的人”,既有道德,有修养,有仁爱,谦谦君子的君子之风。万教授的渊博学识令人钦佩,他把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琢磨得很透彻,让我们感受到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如万教授最后提到的:孔子不仅是他儿子孔鲤的精神之父,也是三千弟子的精神之父,进而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之父。可见,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之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思考内化 <p class="ql-block">万教授的讲座给了我如下几点思考:</p><p class="ql-block">1、崇尚道德,人皆敬之。</p><p class="ql-block">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即人要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老师,我们要有博大的胸襟,更要有远见和格局,教育学生,成人在先,成才在后,先成人后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尚的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p><p class="ql-block">2、闻诗,闻礼——做人做事,皆须明白</p><p class="ql-block">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p><p class="ql-block"> 学诗,以言(做人);学礼,以立(做事);远其子(方式);不学诗,一个人就不会说话,或讲没有说话的资格。不学礼,无以立。钱穆先生言,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是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不学礼,就不会做人。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p><p class="ql-block"> 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如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明理,以立言、立行为处世之准则。</p><p class="ql-block"> 礼是道德修养的底色,仁是底色的花纹,礼仁让我们明白怎样和人相处,这也是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我们更要引导孩子们走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3、言传身教——易子之教</p><p class="ql-block"> “夫子教我以正,子未出于正也”,教育孩子,正直必是硬道理。君子之教子,必远其子,此乃君子之风。教育孩子时,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能溺爱他,不能对其百依百顺。对孩子既要有物质方面的保障,更要有精神层面的引导,两者相融合,才是对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相得益彰,正如万教授提到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一个精神之父;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个双重身份:她既是传播知识的老师,也是引导学生的精神之父;作为精神之父的老师,要具有人格魅力,以此来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p> 结语 <p class="ql-block">  料峭寒风无所惧,心有暖阳有所期。期待更美遇见,期待更好的自己;追梦,我们在路上;奋斗,我们在路上;成长,我们在路上。只因神圣使命而奉献,只因桃李芬芳而渴望,只因语文教育而坚守!风物长宜放眼量,脚踏实地做教育。</p>

诗歌

语文

儿童诗

教授

我们

孩子

老师

学生

解读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