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今做父母的大多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想做一个好家长,想养出一个独立自主懂事的好孩子。但往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越来越无理取闹,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无条件的,但是爱得过度了,那也会“淹没”孩子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给孩子太多不理智的爱,其实是害了孩子!</span>以下几种类型概括了十种典型的溺爱方式,不是每个家庭都有,但一般家庭都会占几种,快看看你家都有哪几种?</p><p class="ql-block"> (内容篇幅过长,请您耐心翻阅🧐)</p> 一、特殊待遇 <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p> 二、过分注意 <p class="ql-block">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p><p class="ql-block"> 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p> 三、轻易满足 <p class="ql-block"> 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p> 四、生活懒散 <p class="ql-block">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p> 五、祈求央告 <p class="ql-block">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p> 六、包办代替 <p class="ql-block"> 有的三四岁的孩子还要每天追着哄着喂饭,不学着自己穿衣服,就等着大人帮忙……</p> 七、大惊小怪 <p class="ql-block">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p> 八、剥夺独立 <p class="ql-block">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p> 九、害怕哭闹 <p class="ql-block">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p> 十、当面袒护 <p class="ql-block">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想说:</p><p class="ql-block"> 爱孩子不等于溺爱,爱孩子就要从小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让孩子健康成长,严慈并济才是家长的正确选择。</p> <p class="ql-block">来源/张湾中心幼儿园</p><p class="ql-block">编辑/王欣雪</p><p class="ql-block">审核/周洁 终审/杨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