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新区

飞絮

<p class="ql-block">  提起我的老家,心里就禁不住有一丝骄傲。自我记事时起,它就一直属于原阳县,后来不知怎地就成了现在的平原新区,但在老百姓心里,还总是认为自己是原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既然成了新区,就要加速它的经济发展,因此,近几年来,平原新区发展速度异常迅猛。</p><p class="ql-block"> 那里与郑州一河之隔,北离新乡市也不远,西邻焦作,东又是原阳县城,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百姓富庶。天然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大小小的投资商前去投资开发。</p><p class="ql-block"> 其实,以前那里并不富裕,甚至不如其它乡镇的生活水平。</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除了一条通往乡政府所在地的主路是柏油路外,其它村与村之间都是弯弯曲曲的土路连接,一逢大雨天,路上泥泞不堪,自行车无法行走,只好光着脚一步一滑地艰难向前,当年上学时没少受这样的罪。通往田间的小路就更别提了,丰收时农作物运回来都是难事,特别是到秋收时,一遇连阴雨天,地里全是水,割下的稻子都得一捆一捆背出来。后来“村村通”工程开展,各个村里村外的路都铺成了油路,连田间的主要生产路也是如此,加上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村民们再也不用受那样的苦了。</p>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这里几个乡镇又都划归到了平原新区,直接归属新乡市管辖。一时间,那几个乡镇的老百姓从农民直接上升成了市民,工资也比原阳县城的高了许多,这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竟然戏剧一样地发生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村里的闲人也越来越少。平时除了老弱病残的人在家外,其余的都忙着打工。小时候一到冬天农闲时节,大家都都窝在村里串门打牌喷空儿。去到一户人家里,准能看见几个人围着一堆柴火烤火,边烤边说笑,上了年纪的人讲故事讲“瞎话”讲笑话,听得年轻人哈哈大笑。那时,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匮乏,会讲故事的老人在村里就成了香馍馍,跟现在的网红差不多。而今,那种生活场景再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有那点残存的记忆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人们都没有太大的挣钱欲望,也许是当年没地方打工,人们唯一的指望就是田地。这里曾一度种植水稻。韩董庄乡的种植面积还不算很大,主要原武镇和祝楼乡是产大米的好地方。那两个乡人均合地多,又因为当年大米比其它农作物价格都高,所以那两个乡镇都相对富裕一点,以至于姑娘找婆家都愿意往那两个地方找。</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那些已成为历史,自从划归到平原新区,政府加大了开发力度,各大房产开发商蜂拥而至,才几年光景,座座居民楼拔地而起,昔日的稻区再也没有了大米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高耸入云的商品房。桥北的大米市场也今非昔比,没有当年的繁华了。昔日引以为傲的原阳大米只剩一个品牌在支撑。也许正因为如此,原阳大米才更是身价倍增,毕竟物以稀为贵。不然,每年不会有那么外地人慕名而来买原阳大米。</p> <p class="ql-block"> 每次回老家,行驶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看路两边曾经的田地上耸立起来的座座高楼,惊叹社会发展之快的同时,心里还会涌起一点淡淡的忧伤,因为挺怀念那时的丰收景象的,怀念那时赤脚走在田埂上,拿着镰刀,挥汗如雨地割稻子,再到捆稻打稻拉稻,经过一道道繁琐的工序,终于把稻子收到了家里,然后拉一袋稻子去碾房排队碾米,刚碾出来的大米做出的米饭味道格外香甜,当年吃上一口直觉得幸福满满。而今,这些田地都被商品房占据,到处都在开发在建楼,土地都被钢筋水泥占领,将来我们靠什么吃饭呢?朋友说我这是典型的“杞人忧天”,也许吧,毕竟这不是像我这样的升斗小民该操心的事!</p><p class="ql-block"> 走进平原新区,眼前确实一亮,那里俨然一副都市景象,街道宽阔整齐,楼群魏然耸立,人工打造出来的凤湖安详美丽。这一切的繁盛都是以曾经的田地为代价换来的!但不这样又能怎样?不管怎么说,百姓的生活确实比以前富足了,有得必有失吧!</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碾碎了一代人的记忆,剩下的只有怀念,但唯有怀念才是最美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