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随着齐云山景区的不断发展,现在来齐云山旅旅游观光的人一到景区便乘缆车跨越山下的横江上下齐云山,很少有人徒步上下,便不太了解这里横跨横江的登封桥了,今儿给美友们介绍一下登封桥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古徽州俗谚说: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p> <p class="ql-block">民歌小天后徐千雅演唱的《齐云山上》有这样一句歌词“欲登峰先要过横江”。如今朋友们来到齐云山,尽可选择索道,然而在1993年之前,要过横江则只有借助“登封桥”。</p> <p class="ql-block">登封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石桥,游圣徐霞客两上齐云山就是从这座桥开始的。登封桥九孔十墩,全长147米、桥面宽8米、身高9.5米,气势雄伟,远观有“夸川如虹,卧波如龙”之势。桥上昔有亭、庙,今已毁。桥南端有二柱冲天式石牌坊,上书"登封桥"三个大字。时逾四个多世纪,至今保存完整,为国内罕见。究其原因,我们只要来到桥上就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登封桥的北端,我们能看到一块清代徽州府正堂“峻示”禁碑,碑文写到:“严禁推车打晒,毋许煨曝秽污,栏石不许磨刀,桥脚禁止戮鱼”。可以说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刻在石头上,更是刻在了一河两岸老百姓的心坎上。</p> <p class="ql-block">自明嘉靖祈嗣灵验后,齐云山道教发展达到了巅峰,史载“香客日达三千之多”。这三千人过横江除了摆渡之外,则只能绕道,十分不便。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时任徽州知府的古之贤体察民情,发出“修桥”倡议。</p> <p class="ql-block">经过民间募资和政府配套投入,历时三年桥成,取名“登峰桥”,寓意“登峰造极”。然而,就在竣工典礼上,准备揭牌的时候,皇帝圣旨到了,因古之贤政绩突出,擢升为广东按察副使。真是大喜事一件,正当人们在想着用何种方式祝贺古知府升迁之喜时,有位乡贤提了个建议说:“不如在桥名上做文章,把山峰的峰字改成封官的封,以祝古知府步步登高如何?”</p> <p class="ql-block">话音刚落,在场的人都连声称道。从此登封桥不仅是一条登齐云山的交通要道,更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地。俗谚称:“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对于仕途中人意义则更为重大,来登封桥则暗喻着“平步青云、步步登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历史典故</b></p><p class="ql-block"><i><u>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桥成之日,古知府驾车而来,正举行庆典之际,朝廷使者驿书亦至,把升古之贤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县民感其德政,祝古之贤被封大官,步步登高,便将该桥取名为"登封桥"。</u></i></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齐云山景区举行以“论道齐云山,养生户外行”为主题各项活动,涵盖越野登山赛、体验徒步行、篝火、露营等多项内容,吸引了众多的文体明星、国内外户外达人、旅游爱好者等约万人参加徒步大会。徒步大会充分展现齐云山源于山水、根植文化的道家养生内涵以及“美丽中国,宜居宜游”的价值魅力,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其最终成为安徽省独具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将齐云山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打造成每年一届、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品牌赛事。</p> <p class="ql-block">齐云山--中国四大道教名山,被乾隆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