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面向陵城区全体语文教师的“陵城区小学语文特殊单元教学课例展示”活动12月6日在临齐街道南街小学举行。区教科研中心安排了五位老师进行课例展示。</p> <p class="ql-block"> 本次展示课分为上下午两场。下午场包由张梦麟老师和于春玲老师分别执教。</p> <p class="ql-block">“漫画”老师——进修附小 张梦麟老师</p> <p class="ql-block"> 宇宙生命之谜——于集张西楼小学 于春玲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在讲完课之后都对所执教的课例做了解读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欣赏一下于老师的说课内容吧。</p> <p class="ql-block">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是大家一直比较关注的,今天我将以“要素统领,学以致用”为理念,就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宇宙生命之谜》进行说课。我说课的内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双向视角解教材,两组对比明学情,三维考量定目标,四大板块展流程,板书回顾明策略。</p><p class="ql-block">一、双向视角解教材</p><p class="ql-block">1. 单元视角</p><p class="ql-block">《宇宙生命之谜》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以有目的地 阅读为主线,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通过不同题材、不同梯度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这一意识。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对三、四、五年级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和提升,体现了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p><p class="ql-block">2. 文本视角</p><p class="ql-block">《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紧扣“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组织材料。介绍了科学家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得出结论。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严谨、准确,逻辑性强,既表现了科学严谨的探索精神,又有一些使读者保持阅读兴趣的生动描写。本课和《竹节人》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p><p class="ql-block">这六处旁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以一位学习伙伴的角色呈现了他带着疑问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六处批注首先展示了怎样根据疑问一步步阅读的过程,同时也分享了“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重要信息、概括主要意思、查找资料。帮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梳理。</p><p class="ql-block">二、两组对比知学情</p><p class="ql-block">1. 熟悉又陌生</p><p class="ql-block">六年级的学生已有相关阅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问、预测、提高阅读速度这些阅读策略已经学习并在平时运用过,但由于缺少长期的有意识训练,阅读策略的运用还不够熟练。</p><p class="ql-block">2. 感性又理性</p><p class="ql-block">值得关注的是本课的阅读目的不是人为给定的,而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真实发问,他们对茫茫宇宙充满了好奇,学生会对本文内容比较感兴趣,关于宇宙奥秘的相关内容总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但是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学生理性地思考,运用学到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p><p class="ql-block">三、两个结合明方法</p><p class="ql-block">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因此,教学这篇文章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认识,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而教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边的旁批,积极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根据问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p><p class="ql-block">四、三维考量定目标</p><p class="ql-block">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的分析,围绕语文要素的关键落实,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通过浏览,找到相关内容,并恰当运用学过的方法细读。知道关于宇宙生命的科学研究尚有争议。(重点)</p><p class="ql-block">2.能对自己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难点)</p><p class="ql-block">五、五大板块展流程</p><p class="ql-block">本课教学,我以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为任务驱动,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流程</p><p class="ql-block">1、回顾阅读策略,明确阅读目。</p><p class="ql-block">2、浏览文本,筛选内容。</p><p class="ql-block">3、细读文本,寻找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4、整合信息,总结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5、创设情境,迁移运用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策略和学习运用阅读方法。提升语文能力。</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将每个板块做具体分点阐述</p><p class="ql-block">1、回顾阅读策略,明确阅读目的。</p><p class="ql-block">我首先借助单元导语和《竹节人》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策略和学习到的阅读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读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p><p class="ql-block">以上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再次体会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进而对本课的阅读目的进一步突破。引导学生运用前节课学到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自主开展“有目的阅读”。为下一个板块做铺垫。接下来,看第二个板块</p><p class="ql-block">2、浏览文本,筛选内容</p><p class="ql-block">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解决这个问题,关注了哪些阅读材料,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并结合学生回答提炼板书。为了帮助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准确选择阅读材料。我适时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并通过课件以老师支招的方式出现,并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第二自然段,说出不需要关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出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在读议结合中习得方法。为下一个板块的学习奠基。</p><p class="ql-block">3、细读文本,寻找方法</p><p class="ql-block">①. 这一板块,我主要是针对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通过表格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自主阅读,运用不同方法提炼信息。接下来让学生展示表格信息,交流阅读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阅读方法。我预测学生出现以下情况:找关键词不准确,提示学生圈画关键词一定要准确,不是越简练越好。</p><p class="ql-block">②. 因为提取关键信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个难点,所以我重点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多媒体动态展示了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并借助口诀帮助学生习得方法。接下来阅读5-8自然段,便放手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体现了扶放结合的教法。</p><p class="ql-block">4、整合信息,总结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在学生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对提炼的信息进一步梳理整合,形成阅读结论。之后我借助课文批注,提醒学生有的信息可能不准确,使学生认识到有些资料比较老旧,有可能不准确,板书“搜集资料”,出示自己查阅的图片资料,导入下一个板块的学习。</p><p class="ql-block">5、但凡技艺的习得,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练习,在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走进下一个板块,创设情境,迁移运用阅读方法。我利用火星探测、嫦娥探月、神州十三星夜赴天河等图片激趣,提出疑问,推荐阅读书目,延伸阅读方法。最后总结本课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这一个板块的学习,就是学生由学到用的迁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任务的驱动下,他们会有强烈的阅读目的需求,再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会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同时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p><p class="ql-block">六、板书回顾明策略</p><p class="ql-block">回顾整堂课的设计,从板书可以看出,我以阅读策略要素为统领,紧紧围绕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阅读策略展开,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落实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一策略,并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做到学以致用,更好的落实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课后反思:总体感觉,学生似乎不太能适应纯粹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有些思维比较零散的学生,他们是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来解决问题的。不过,努力带动,效果总是有的。</p><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肯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写有所思 <p class="ql-block">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两位老师精彩的讲课让人获益良多。我们工作室成员也参与了本次展示课活动,以下是参加下午场课例展示的工作室成员分享的心得体会,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收获吧。</p><p class="ql-block"><br></p> 曹雁环老师 <p class="ql-block"> 珍惜每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做教学的有心人。</p><p class="ql-block"> 张梦麟老师和于春玲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张老师的习作教学“漫画”老师,从漫画导入突出漫画的特点——夸张,通过文字概述突出漫画式语言幽默的特点。习作过程层层深入,从抓特点,选人物,到定事例,显特色,再到通过人物描写、侧面描写呈现出完整的作品。张老师善于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总结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课堂上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重视孩子们习作的自评和互评,在自我修改和互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做到了真正的高效课堂。</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的教学有高度有层次,体现了语文要素的梯度性。课堂教学中,于老师没有盲目的进入课文,而是温故知新通过联系前面《竹节人》课文导读的内容,明确阅读要有目的。又对比了《宇宙生命之谜》与前面课文版面设计的不同,引导学生关注旁批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运用阅读方法这一要素,重视学法迁移,提取关键信息学以致用,最后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环节顺畅一气呵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张蕾老师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认真听取了张梦麟老师和于春玲老师的特殊单元教学课例展示,收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漫画导入,孩子们兴趣高涨起来,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张老师又让孩子们抓住身边老师的特点去写一写你熟悉的老师,在此期间张老师又出示《蔺相如》片段,无形中让孩子们知道让想把人物写得立体,就得结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张老师紧紧围绕习作目标,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习作技巧和方法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习作评价。</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在上课初始,便对本课学习中使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梳理,让孩子们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体现了高年级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内容上,更要通过文本教授方法。于老师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引领下,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巧妙地引出下文。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张晓萌老师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张老师和于老师带来的两节精彩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设计的“漫画”习作教学,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猜漫画开始,让学生初步感悟人物描写需要抓住特点,再到引导学生用笔勾勒出自己老师的特点,再到用具体的事例突出老师的特点。整节课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这节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刚刚学习过的《竹节人》入手,总结阅读方法,再到比较两篇课文版面的不同,了解本节课的阅读方法,从浏览全文,到细读课文,寻找重点段落,再到整合阅读方法,提取信息,得出结论,整节课设计如行云流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张新新老师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听了张梦麟老师和于老师的课,感想如下:</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这节课,在自己所教年级内,虽然上过了,但今天听完课,想重新讲一遍。从猜漫画到总结抓人物主要特点,从具体事例到写作展评,步步引导,而且印象深刻的是链接课文,学得习法,学生有章可循,自然能写出想表达的意思来。</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的课,让我看到有深厚功底老师的的风采,换作我,这样的课,可能不敢试。策略单元本来就难,学生引导起来费劲,但于老师有方法啊,让学生首先关注阅读目的,提取关键信息。课半后,发现学生已经能融入到这种方法上了,觉得通过今天这一学,学生在阅读方面学得了思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杨红卫老师 <p class="ql-block"> 张梦麟老师的《漫画老师》作文课。</p><p class="ql-block"> 一、从丰子恺的漫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让学生们猜成龙和哆啦A梦等,让学生明白描绘人物要抓住特点。</p><p class="ql-block"> 二、从用一句话写写自己的老师到写一段话,并且以完璧归赵为例,让学生明白人物描写的方法、典型事例及侧面描写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片段描写的交流让学生们在沟通中学会了人物塑造的技巧。</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这节课的设置环环相扣,可操作性强,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难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春玲老师的课《宇宙生命之谜》</p><p class="ql-block">于老师以这篇课文为例,从五个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策略和学习运用阅读方法,提升语文能力。</p><p class="ql-block"> 一、回顾阅读策略,明确阅读目。</p><p class="ql-block"> 二、浏览文本,筛选内容。</p><p class="ql-block"> 三、细读文本,寻找阅读方法。 </p><p class="ql-block"> 四、整合信息,总结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 五、创设情境,迁移运用阅读方法。</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能够带着任务去阅读文章,并能准确掌握阅读信息及阅读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康红敏老师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聆听了张梦麟老师和于春玲老师的课例展示,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张梦麟老师《漫画作文》课例。张老师以丰子恺的漫画、有鲜明特征的图片导入,旨在让孩子明白漫画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点,放大、特写,能让人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们用文字来书写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课授课环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出示例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从写句到写段,锻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文段,让学生获得“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p><p class="ql-block"> 于春玲老师《宇宙生命之谜》。于老师抓住单元阅读提示,首先使学生明确“有目的的阅读”要明了的几个要点,从而让学生心中有了阅读的“航标”;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出示“航标”,“阅读的小船才不至于“迷途”。老师巧妙设计“三个活动”,及时总结梳理阅读方法,“授之于渔”,我想孩子们带着这样的学习收获,再开启他的阅读之旅,一定会有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p> <p class="ql-block"> 听课是教师在互动中学习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携手共行, 以我辈之辛劳,促诸生之大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