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坡根底秦汉长城初探

九龙湾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4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秦长城坡根底段、清水河县明长城小元峁段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新城区秦长城坡根底段、清水河县明长城小元峁段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4日,呼市长城科普学会一行五人,对位于我市新城区毫沁营镇坡根底村境内秦、汉、战国赵长城进行实地考察、采风,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p> <p class="ql-block">  天麻麻亮我们就到坡根底村委会,村支书热情的招呼我们到村委会歇脚喝茶,他介绍道:眼下是护林防火期,进山的路都已经封闭,进山人员不能带火种,必须要有护林员做向导 这是规定。进山还有10来公里路程,坡很陡,没有四驱车怕是不好上。</p><p class="ql-block"> 村支书介绍完情况后安排护林员给带路,我们按规定做了详细的登记开始上山。</p> <p class="ql-block">我们顺干沟进山,干沟是夏天雨水冲出来的一条沟,底下是乱石和虚土,开始还勉强能走,越走坡越陡,在一个陡坡上终于爬窝啦,轮胎干打滑冒着蓝烟,一股胶皮味,车子就是不动地方。我们只好下车,护林员霍师傅沿路把乱石捡起垫入坑里,其他人在后面推车,女士则步行上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样走走停停,快到山顶,</span>车上到一个相对平缓的高地,我们上车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途中看见有狍子在山坡的灌木丛中奔跑,由此可见封山育林不但杜绝了山火发生,更重要是改善了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创造了生存空间,也可以佐证,这几年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p> <p class="ql-block">秦长城,因是秦始皇修建,也称秦始皇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把战国时期的赵、秦、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加筑城堡、障、塞等防御设施,并且还修筑了新长城,号称“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境内的秦长城沿用了赵北长城,并且加以修缮。新城区3.35公里、武川县110.87公里,全长共计114.22公里。秦长城西起乌拉特中旗石兰计山谷,进入呼和浩特新城区毫沁营镇,沿大青山脊梁向东南延伸,经马场、羊场,至坡根底村北与东西走向的赵长城相汇,至保合少镇后扁担沟间秦长城利用赵北长城,进入卓资县西部在赵北长城北侧新筑长城。秦始皇新修长城长约500公里,大部为石块垒砌,局部夯筑土墙。</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境内的汉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市13个乡镇,是汉朝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呼和浩特市榆林、保合少、毫沁营和土默特左旗毕克齐等13个乡镇都有汉代长城遗存,全长共计78.6公里。汉代又在阴山建造了两道平行的长城,并修筑了大量烽火台、城障,它是我国历史上较古老和使用年限最长的长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i>新城区坡根底秦长城</i></p><p class="ql-block">秦长城修建于公元前214年,(距今有2230多年的历史)《史记·秦始皇本纪》载。</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长城是东南-西北走向,在呼市新城区坡根底村与东西走向的战国赵北长城呈“T”字型交汇 ,继续向西北延伸到呼市最北端至武川县。</p> <p class="ql-block">一段洒满石块与土夯的圪棱,曲曲折折蔓延开去,路边的野草覆盖着墙体,对这些长城遗迹,我们感叹它的古老,却想象不到它的原样,很难把它和雄伟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新城区坡根底秦长城全长4.36千米,沿线有墙体3段,烽燧2座。</p><p class="ql-block">整段长城就地选材,以石筑、土石混筑为主。</p> <p class="ql-block">由于山势向南斜,坡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南北方向多条沟壑,随处可看到长城的剖面。</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地区大青山南麓赵长城,总长约260华里。这段长城的修筑特点如下:</p><p class="ql-block">第一,构筑方法。因地制宜,按山势制险,多为黄沙土质,夯实筑成。有清晰的夯层,一般是5—20厘米厚。部分是土石合筑。</p><p class="ql-block">第二,汉代在赵长城上多加修补工程。多处夯层中发现汉代灰陶细绳纹陶片。</p><p class="ql-block">第三,在呼和浩特地区大青山东段,山势较低缓,烽燧一般是每华里一个。呼和浩特市正北和西部地区山势较高,烽燧约每隔200米或半里地一个,烽燧多筑在墙体上。城障多设谷口处,如哈拉沁城障、攸攸板霍家沟口城障和万家沟口城障等。</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诸国兼并,战争频繁。赵武灵王为了对付西面的强邻秦国,解除周围各国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对赵国的威胁,公元前307年实行“胡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史记·赵世家))。</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年(周赧王15年),赵国发动战争,打败北边的林胡、楼烦,势力扩展到今天呼和浩特市北面的大青山一带。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赵国在大青山南麓修筑长城。由于汉朝疆域扩大,坡根底秦汉长城在此基础上重修、加固 ,并向北扩展。</p> <p class="ql-block">秦长城沿大青山北麓,经武川县哈拉门沟乡、大青山乡的大白彦山向东南折入大青山里,又沿着红山口东侧出去,与大青山南簏的赵长城相汇。这一段长城与战国赵长城相比,最远处大约向北推进了一百余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考察的这段长城,部分地段是文物部门近几年在原长城的基础上,按原样重新垒砌修复的,高度在0.5-1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长城继续往西,进入土左旗后,因山势高大,峰峦起伏,形成天然的屏障,长城贴近山脚向西而去,从陶思浩乡圪力更村北出呼和浩特,进入包头土右旗境内。</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山顶有堆砌的敖包,霍师傅指着敖包说:这个叫黑恼包,原来是长城的一个峰火台,因年代久远,风吹雨淋已经没有了烽燧的形状。走近观察,周围散落着大量石块。</p> <p class="ql-block">这段长城的最高点在海拔1700多米。</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秦汉长城与战国赵长城交汇处</i></p> <p class="ql-block">秦长城与战国赵北长城在新城区坡根底村北部的大青山脚呈“T”字形相汇,是战国、秦、汉三朝代长城交汇并存的节点。</p> <p class="ql-block">坡根底秦、赵长城交汇点示意。</p><p class="ql-block">战国赵长城为东西走向,秦汉长城为南北走向。👇</p> <p class="ql-block">长城在当时的主要用途是为了御敌之用。战国、秦、汉长城,对保证当时广大土默川平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i>作者简介:郭雁平,网名:九龙湾,1954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九龙湾。曾在呼市某国企工会任职,退休后在王新民影视工作室工作。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副秘书长。</i></p><p class="ql-block"><i>多年来以万里长城为选题行走于长城沿线,拍摄了大量作品。</i></p><p class="ql-block"><i>摄影对我来说只是工具,拍什么比怎么拍对我更重要。不依附,不迎合,不以艺术为目的,只是记录人、岁月、生活。</i></p>

长城

秦长城

根底

大青山

新城区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

赵北

战国

秦汉